云风再醒来时,楼池月已不在营房。
他急促地走出营房,问门口的侍卫,“军师何时走的?”
“刚走不久。”侍卫回答。
云风松了口气,刚走不久,或许只是生气,没有动怒。看到和顺回来,忙问道:“你可看到她出去时,可气着了?”
“楼小姐说,但有下次,大刑侍候。”和顺笑道,“王爷,楼小姐的十大酷刑可有用全的一天?”
“本王爷皮糙肉厚的,不怕。”云风喜出望外,神采奕奕地向中账走去,“找卫大将军去。”
卫中行正聚将议事,众人见云风来了,自然起来施礼。
云风拱拱手,“诸位将军继续。”然后走到主位上跪坐下。
“经过三天的试探,除了西门,其他三处城门的兵力部署已有所了解。明日休整一天,后日向东南北三座城门同时进攻,务必一鼓作气,拿下京城。”卫中行粗略地说了一下目前的形势,算是让云风有个了解,最后下了作战命令。
“本王强调一点,云明今日说有勤王军入京,确是真的,不过是各路府兵,将领各自为战,暂时对我们够不成威胁。还有他说断了我们的粮草也是真的,但是我军的粮草已在途中,所以诸位将领不用忧心没有饭吃。”云风神秘一笑,“诸位将军可以猜一猜我们粮草的来处。”
卫中行大手一拍自己的腿,大为苦恼地喊道:“哎呀。王爷,末将将粮草之事瞒着,正是要他们拼死一战呢。”
“大将军。您素来厚道,这事可做得不厚道呀。我今儿午膳都少吃了一碗。”褚登山懊悔地拍着自己的肚子。
“大将军恕罪,诸位将军权当没听见。嘿嘿,本王没来过。”云风哈哈大笑着离开中帐,甚是快意。出来后,云风回头看了一眼,不禁笑了。卫中行怕是就等着自己来揭底的。他这是让自己来做好人。俗话说的好,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草不继。军心易乱。
“就后日吧。”云风将目光投向皇城西边,眼神有些迷离。“等来等去,反而等出祸乱来。后日父皇若还不醒,这一战迟早要打。”
之所以要等皇帝醒来。云风还抱有希望。希望皇帝能主持公审,废了云明,他已将所有人证物证准备齐全。这样就不用让将士们白白流血,自相残杀。而他云风,以击垮整个突厥这样的功劳,又得将士拥立,皇上只有立他为太子一途,可谓水到渠成。那时论功行赏。也算对将士们有个交待。
这一日,就在几个城门口轮番地消耗战中磨去了一天。主要是弩箭和石头的消耗。边军将士伤亡极少,都是作战丰富的老手,知道作战意图只是试探,他们发一炮石弹就跑。城防营死伤要多些,但较之前两日,也有长进,不再象没头苍蝇一样乱跑。
第四天,云明登基。
今日大朝会,百官再一次劝进。刘林生称病不朝,盛夏倒是上了朝,只是一言未发。云明再次推辞,百官再次劝进,那个忠心耿耿的斐文然甚至以头撞柱,声称云明若不肯就皇帝位,他就撞死在金銮殿中。那叫一个声泪俱下,“殿下不继大统,何以安天下百姓之心。殿下怎可因为怕有污自己孝义之名,而置天下于不顾呢?民为重,君为轻,殿下怎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伤天下人之心。”
云明终于坐上了龙椅,百官朝拜,皇榜通告天下。也没有择什么黄道吉日,一切从简,名义上是以国事为重。
礼部尚书李守义被云明一道圣旨勒令其在家养病,李府的门口象征性地站了两个云明派来的亲卫把守着府门。云明也不敢在此时做得太过火,只是不想再听得有人在朝堂上反对自己。
朝堂上一派热闹非凡,有提议改元的,有提义如何夺了封四德兵权的,有提议将太上皇接回宫中的。云明急于登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拿下封四德的统兵权。他如今是皇帝,除非封四德打出谋反的旗号,否则就得听他的。
街上人烟稀少,但街铺都还开着,两王无论谁胜了,总不会拿百姓开刀。李守义翻墙出了府,还没在街上溜上两圈,就看到了皇榜。一股热血冲上脑门,李守义气得上前撕了皇榜。
他去酒家搬了桌子凳子出来,将凳子架在桌子上,自己爬了上去,高声喊道:“父老乡亲,老夫是礼部尚书李守义。这圣旨是假的,这皇帝也是假的。皇上被人下了毒,至今卧床不起,人事不知。他云明不去追查下毒之人,而急于自己假诏登基,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云明,给皇上下得毒。之前杀兄,如今害父,若让这样的人成为我们的君主,你们不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将刀架在你们的脖子上吗?如果你的儿孙在城防营,在东宫六率,赶紧把儿孙叫回家,藏起来,不要让他们无辜送死,还要落一个不忠不孝逆臣贼子的骂名。闲亲王就在城外,我们当去打开城门,迎他入宫,他才是忠孝仁义的王爷。父老乡亲,你们当还记得那个弱冠之年抬棺出征的那一幕……”
这世上总有些小人会去通报,此时官差执刀过来,将刀拍在桌上邦邦响,骂道:“老汉糊说什么,敢诋毁皇上,与我拿下。”
李守义拿出鱼袋,掏出鱼符,展示给百姓看,大笑道:“礼部尚书李守义在此,谁敢缉拿老夫。”
“假的,假的,礼部尚书最守礼,怎会诋毁皇上。带走。”为首一官差不为所动,就要跳上桌子抓拿李守义。
李守义再次哈哈大笑,“国将不国,老夫何惜一身,今日老夫就撞死在皇榜之前,这染血的皇榜,老夫倒要看看他云明如何将之张榜天下。”
“不要啊,大人。”官差慌了,这大庭广众之下,逼死二品大员,他也没活路了。
“不要啊,大人。”围观的百姓纷纷惊呼。
李守义纵身一跃,肥胖的身子很沉重,嘭一声,他的头撞在张贴皇榜的一根柱子上,鲜血直流,不多时,气绝而亡。
义之所在,虽死无悔!
百姓们群情激愤,却又有些茫然,不知该如何做才能告慰李大人。
李守义之死迅速传遍京城,一股前所未有的愤闷之气在皇城酝酿着,只差一根导火索就会爆了。
一只信鸽飞出京城。只有一句话:“今日是最佳时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