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镇里才知道,原来这个镇子也不是很大,镇子叫平安集,只两条大街,不过街道很宽,足可以并排跑三辆马车,街道两边就是各种各样的店铺,店铺的门口,伙计们很热情的招呼着拉客人,孩子们虽然在路上很兴奋的叽叽喳喳,到了镇上都有些拘束,小的拉着娘或姐姐的衣角,大些的也不再说话,紧跟在大人的身边。
女人们要先去药铺子卖掉草药,所以就一起都去了南街的草药铺,从草药铺出来,人们开始分开,镇上有亲戚的要去看看,没有亲戚的各自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石榴,给你两个钱,你带杏儿去旁边的茶楼里听说书先生说书吧,等下你爹可能也会带着柱子去,我先去买东西,买齐了去那里找你们,再带你和杏儿去买花布和绣花线。”柱子娘一边说一边把两个钱塞到若兰的手里,来到这里,若兰还从没接触到钱呢,若兰接过仔细看了下,和现代看到的铜钱一样,上面几个扭曲的花纹,并不认识,想来应该是这个时代的繁体字。
“还要给我买红头绳!”杏儿摇着柱子娘的衣襟祈求道。
“行,你不说也会给你买的。”柱子娘点点杏儿的小脑袋,“就是前面那个铺子,很多人出入的那个,石榴看到没?”
“嗯,看到了。”若兰拉着杏儿的小手,向柱子娘摆摆手。
若兰拉着杏儿的手来到柱子娘指点的那个铺子,看样子像是电视中看到过的茶楼,这里的伙计已经看惯了来这里听书的孩子们,每人收了一个钱就带她们到大厅里说书的地方,大厅了放了几排长长的矮板凳,已经坐了不少人,有孩子也有大人。
“石榴,这里。”若兰顺着声音看过去,原来是小燕带着她的小弟弟小铁蛋也在,若兰赶紧拉着杏儿过去和小燕他们坐在一起。
“春儿姐姐怎么没来?”若兰左右看看,没看到别的认识的人。“去她姨家了呗。”小燕回答,若兰这才想起来杏儿曾经说过的,
春儿娘有一个妹妹嫁在了镇上,春儿的姨还给春儿介绍了婆家,也在这镇上。
“哦,我给忘了。”若兰朝台上看看,台子上放了一张桌子,一把凳子,有一个留着稀疏长胡须的清瘦老头正坐着喝茶。“什么时候开始?”
“还要等一下吧,一会这些板凳坐满了才说,如果来晚了就只能等下一场了。”小燕很有经验的说。
“哦”。若兰本来还以为只要一个钱,他们就可以坐在这里一直听,原来不是,这也是有场次的,这茶楼可真会做生意。
“石榴,石榴。”若兰正在琢磨,听到又有人喊,原来是柱子爹带着柱子来了,还有虎子叔和大牛、大牛的弟弟二牛、大牛的妹妹桃花,一帮人过来挨着坐下,大牛看到小燕有些拘束,坐在远离小燕的另一边。
“虎子叔,你的胳膊找大夫看过了吗?”。若兰关心的问,小燕和杏儿、小铁蛋也关心的看着虎子叔。
“看过了,大夫说没关系,好好休养就行了。”虎子叔不在乎的拍拍受伤的胳膊。
正说着话,台上的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啪”的一声,台下立刻安静下来,说书正式开始。
这次说的是瑞王爷带兵打仗的事,好像是和大燕国的一个飞将军交手的故事,若兰虽然对历史并不感兴趣,不过看台上的说书先生绘声绘色,有时候还要摆出各种架势,以表达瑞王爷有多英明神武,不禁也听的津津有味。
柱子爹又掏一个钱买了一包五香兰花豆分给孩子们吃,孩子们更是高兴起来。很快一个时辰就过去了,说书先生又一拍惊堂木,一句经典的“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了这一场,说书先生下去喝茶水养精神准备下一场了,听书的人都站起来朝外走,一群人走出茶楼,看到柱子娘、小燕娘、大牛娘和大牛爹正等在门口,身边的篮子里放着买来的各种东西。
“娘,你也去听听吧,说书先生说的可好呢!”杏儿扑过去拉着娘的衣襟。
“我就不去听了,回家听柱子说就行了,他说的比说书先生也不差。”柱子娘拉着杏儿,笑着看着柱子,柱子模着头,有些不好意思,其他人都笑起来。
在茶楼门口人们再次分开,男人们带着男孩子们把买好的东西带回家,女人们带着女孩子们去买花布、头绳和绣花线。
都说女人爱逛街是天性,看来真是没错,女人们爱逛是不分时代的,女人们几乎把街上的铺子都转了个遍,买东西也是货比三家才找到最便宜最合心意的那种,等到太阳快落山了才心满意足往回走,一路上竟然也脚步轻松,就连杏儿和小桃花也不说累,晃着辫子上的新头绳,蹦蹦跳跳走在前面,若兰真是庆幸,幸亏这个时代不要求女人裹小脚,不然连站立都困难,怎么能这么轻松的逛街啊!
回到家,天已经黑了,赶紧做饭吃饭,又烧了热水泡脚,虽然在路上的时候还很兴奋,但是毕竟累了一天,一家人早早就休息了。
从腊月十六开始,田家村算是进入了预备过年的模式,各家各户都开始准备过年了。
对于在现代过年的印象,若兰能想起来的也就是吃吃喝喝,收红包,看春晚,小时候过年是跟着女乃女乃过的,因为父母都有各自的小家,就连过年也是各过各的,只若兰和女乃女乃过年,所以年也过的没什么味道,印象最深的就是春晚,因为整天只有电视陪伴,只能春晚看了直播看重播,演的什么节目若兰并不在乎,只喜欢人们制造出的那种欢乐喜庆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