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玄自去唤来小婢,嘱咐她们进屋清理血迹,为少姬更衣擦洗。
解忧走了几步,忽又顿住步子,淡淡道:“冢子应知,少姬纵侥幸得生,月复中胞胎必下。”她只负责救活少姬,当初决意用附子,便没有顾及月复中胎儿,不知景玄是否在意?
“无妨。”景玄随她一道步出蕙苑,似乎浑不将此事放在心上。
解忧淡淡笑了一下,快得如同昙花乍然一现,转瞬即收了笑意,谁也没有看到。
视身边之人的性命重过其他任何东西,他到底还是当初洞庭之畔的那个少年,时间和苦痛磨去了很多东西,但留下了最本质的一点。
“医!医!”细碎的脚步声从身后追来。
景玄立住了步子,回身看向从藤花盛开的篱落内快步追来的婢子,语气微冷,“尚有何事?”
婢子被这冷冽*之意吓得一僵,双膝一软跪坐在地,低低趴伏下去,带着哽咽,哆嗦不已,话不成声,“奴……奴……”
“莫急,缓缓言之。”解忧俯,向她伸出手。
婢子怯怯抬头,解忧伸出的手于她来说就似河流中救命的浮木,一下子定了她的心神,虽然没敢去握住那只手,她的语言却平稳了下来,“少姬醒转矣,乞医复诊。”
苑外静了一瞬。
解忧缓缓起身,没说话,但眸中的震惊之色难掩,毕竟她从未用过附子回阳救逆,再怎么大胆,终究只是尝试而已,她并不知晓这药效如此快速。
于医沉来说,他是沉默惯了的,从来觉得解忧全力以赴必有奇迹,因此毫无震惊。
景玄看看天色,有些为难,日影直直落下,已是日中时候,解忧花了许久时间施救,这会儿原该回去用食,休息片刻,不想还没离开几步,便又要回去复诊。
他更为难的是,在他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他竟已对解忧生出过度的回护来——是因知晓了她是女子,还是因她太像当初洞庭之畔的奇异女孩?
抑或是,在他心中,早已将她们混为一谈?
出神的间隙,解忧已重新步入蕙苑,景玄不好追入屋内,只得仍立在篱外默等。
一干婢子依然在忙碌地进出,但她们手中端出的水中血色已淡去不少,屋内飘起淡淡的艾香,蕴着暖意,掩去了残存的血腥气。
少姬依然躺在矮榻上,换过洁净的素色中衣,身下垫了锦枕,清洗过的长发下坠了不少亮亮的水珠。
她面色是愈加的白,一双眼微启,神情漠然,气息轻微,似乎连一片羽毛都拂不动。
“少姬。”
解忧立在一旁,和声唤她,唤了不下数十声,少姬才转了转无神的眼眸,看向她。
那目光很空,空到只蕴满了外间的天光,其余什么也没有。
解忧接了一旁婢子递来的温水,递到少姬苍白但渗着血点的唇边。
少姬缓缓霎了霎眼,低眸饮了小半,神智略略回转,声音哑得不成样子,只能在拖得极长的尾音中听出几分柔和婉转之意,“医……”
剧烈的痛苦和大量的失血剥去了她的活力,现在浑身毫无力气,额角空空的痛,只记得自己怕是快死了,其余一概想不起来。
立在身旁的医者却是那样淡然自若,是对救她成竹在胸,还是已经断定她必死无疑?
少姬默然不语,她甚至有些难以判定,自己如今是生是死。
解忧看着她那双空洞无神的眸子,心微微抽了一下,少姬怕是没有求生之意,如今虽是靠猛烈的药力救醒,她若无生意,甚至不愿再配合医治,怕是要麻烦得很。
沉吟片刻,解忧唤了身旁的婢子,“取铜镜。”
“铜……铜镜?”婢子不解,又不敢抬头直视解忧,一双眼瞟了一眼,随即埋下去,疑惑地小声重复。
“然,铜镜。”解忧肯定地点头。
疑惑不解中,婢子还是取来了一枚铜镜,双手捧起,递过头顶。
“多谢。”解忧习惯性地道谢。
婢子却被吓得不轻,“噗通”跪了下去,瑟瑟发抖,她是奴婢,做事是应该的,怎么当得起这一句“谢”?
“……退下罢。”解忧无奈地笑了笑,声音尽量温和一些,真是像兔子一般受不得惊吓呢。
婢子诚惶诚恐地跪了一会儿,发觉解忧当真没有其他话,这才倒退着离开屋中。
解忧眯眼打量手中的铜镜,镜面磨得光滑如水,一层清光隐隐流动,背面则是一圈菱纹,中央铸有一位衣带当风、腰身婀娜的仙女,发丝和衣袂均是镂空,纹路细致,大约是巫山神女之类。
这时通行的铜镜以素镜和蟠螭纹的为多,至少解忧从未见过以人物为图案的,想必这一面乃是特特请匠人打磨而成,并非用模子浇筑。
妆镜如此精致,想必少姬亦是爱美之人罢?
解忧勾起唇淡笑,微微矮身,一手扶了少姬微颤的身子,一手将铜镜举到她面前。
平滑光洁的镜面映出一个女子憔悴至极的容貌,青白面色,大眼无神,彷如鬼魂。
少姬吓得惊叫出声,低哑的声音引来了一众忙碌的婢子,一齐疑惑地看向解忧,却无人敢上前夺下她手中铜镜。
“少姬。”解忧对她惊慌的样子全无同情,一双眼眨也不眨,注视着镜中那面白如雪的人,低声彷如咒语一般,“忧常以为,死生一也,生若尽美,死须亦然。”
少姬从震惊与自弃中清醒过来,低眸细细咀嚼她这句话。
生和死是一样的,活着的时候很美,那么死,也要漂亮地死去——而不是像她现在这样,满身血污,面白如雪,浑无往日的姣美可言,即便死了入葬,也是具污秽不堪的尸体,说不定只得蔺席一卷,弃于荒野,何其狼狈?
额角的冷汗一点点滑落而下,直滴到了肩头,轻轻一声脆响,才将她惊醒过来。
“少姬好自为之。”解忧收起铜镜,随手搁在一旁的小几上,为她诊了诊脉,转身吩咐小婢,“仍煎参汤,每两刻灌饮半盏,以日落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