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日光依旧耀眼夺目,没有风,庭院里的树木一动不动,在明晃晃的太阳下闪烁着细碎的光。
天很热。
玉湖别院的小厨房里,一身粗布衣衫的老妇人正在张罗朝食。
大梁吃饭的习惯是一日只有两顿,一般都是早起出去干活,待日头大了回来吃早饭,然后直到下午太阳见斜时吃夕食,这样不仅能省下粮食,还能腾出干活的时间。
当然,富贵人家里一日都有点心什么的,绝不会饿到。
今日伍子珩不在别院,韩婆婆自然不会另弄什么糕点,见孙女小京从外边笑盈盈地进来,她手上仍不停忙碌,却问:“小京,庄子里又来了一位姑娘?性子怎么样?公子是否中意?”
韩婆子的儿子原是晋国公府的家奴,自幼与伍子珩一起长大,后来到军中成为伍子珩麾下的副将,却折于沙场上,没能回来,伍子珩回京之后就把祖孙二人接到了山庄。
如今两人已经月兑了贱籍。
这时世,奴仆为主家而死本是天经地义,何况儿子还是阵亡于沙场,有朝廷的抚恤,韩婆子伤心过后,感念伍子珩的恩德,在山庄事事尽心。见伍子珩二十几了还没成家,甚至连女子都未见近身,不免替其着急,因此多过问此事。
听到女乃女乃这么问,小京撇嘴道:“还不是那个样子,女乃女乃你就别操心了,让公子知道了还不高兴。”
然而韩婆子却不放弃:“等下我过去看看。”
……
昨日到玉湖山庄时已将近黄昏,墨姝收拾了一下东西,填了点从宫中带过来的点心,胡乱弄了点冷水梳洗,就安置了。
这屋子不知多久没有人住了,有一股霉味,而且被衾帐子什么的也有些旧,好在是夏天,不至于挨冻。
墨姝没有睡好,见天色微明,起身自己梳洗,又忍不住苦笑。
如今她就是前世小说里那种别人硬塞来的、不安好心的女人,能有如此条件,已经算优待了,没什么可抱怨的。她也不会奢望伍子珩一见她就迷住,从此将她宠上天。
伍子珩可是才立下军功回京的,昨日还说了她的妆容碍眼,可不是什么好相与之人。
而且还不知道伍子珩手上是否有杨妃需要的东西,完成杨妃交代之事,实在有些难度。
墨姝打消这些目前还不实际的念头,换了一件家常的衣裳去外边的水井提水。
这木桶本来就重,放了水进去就更沉了,墨姝只能每次提半桶。而且其中一次她提到了门口,还给门坎绊了一下,好在站稳了,辛苦提的水却洒完了。待将院子里的水缸放满一半,手已经又麻又疼,通红一片。
墨姝无言望苍天,梳洗之后,准备弄点吃的,才想起这里是一日两餐。
现在不是在宋国公府,可没有什么点心给填肚子。
心情一下子变坏了。墨姝想到她才十一岁,若吃不饱,会影响长高的,说不定身体也会不好,登时觉得不妙。
但没办法,如今这么个尴尬的身份,没有改善生活的条件。
墨姝叹了口气,在外间找到竹枝扎成的笤帚,老老实实打扫院子去了,扫干净之后又洒了水,免得扬起灰尘。
见日头不早了,墨姝才回到屋子,发现院子里居然还有个小厨房,只是积了许多灰尘,连柴米油盐什么的都没有。
尽管如此,墨姝还是着手将小厨房收拾干净了。之后她感觉月复内空空,刚想怎么寻点吃的,就听到外边响起了脚步声。
墨姝心中一喜,到门口一看,小京穿着淡青碎花衣裙,手上挽着篮子,扶了两鬓斑白的一个老妇人进来。
老妇人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小京却一脸不屑。
看见墨姝,老妇人上下打量了一番,笑了笑道:“这位可是墨姑娘?果然生得好容貌。如今公子不在,山庄也没那么多讲究,老妪带了些油盐米面蔬果,怎么吃还得有劳姑娘动手。”
墨姝不知如何称呼,忙道:“劳烦老人家了。”
正待接过篮子,韩婆子已经进了厨房,看见收拾得干净整洁,不禁暗自点头,而且方才走进来时也看到院子洒扫过了,心中对墨姝的印象大好。
韩婆子放下篮子,又问了墨姝年庚几何等小事。
墨姝一一答了,但见小京在旁边昂首鄙夷的模样,觉得这小姑娘也实在有趣得紧。
韩婆子没耽误墨姝弄吃的,说了几句,就走了。
但小京却借故落在后边,对墨姝道:“没想到你还算识相。不过你这样的我也见多了,别以为假惺惺扫了个地就能哄我,方才我看见地上还有落叶,赶紧去扫干净,不然,有你苦头吃的!”
说完才得意而去。
听小京话里的意思,以前也见过不少别人送给伍子珩的女子?但是那又如何?墨姝并不觉得她需要哄小京高兴,看起来这小姑娘并不是伍子珩身边的莺莺燕燕,反而像是得脸侍女或是亲眷?
墨姝也没有想太多,她现在饥肠辘辘,于是拿开篮子上边的一小把青菜,看底下有什么东西。
篮子里除了青菜,还有一袋子有些发黑的面粉,不知是什么面;以及一小罐看上去就不怎么样的菜籽油;还有一小瓶结了块,看上去脏兮兮的粉末。
这是盐?
墨姝犹豫了一下,看着那卖相实在不怎么样的结块,终究还是用手指沾了点放入口中。
一股又苦又涩、还奇怪恶心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勉强感觉到了咸味,墨姝根本顾不上什么形象仪态,一下子吐了出来,连忙找了水漱口,再看那盐块时已是惊魂不定。
墨姝前世就知道,盐在古代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物资,关系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但中原产量极少,朝廷看得很紧,买卖食盐都需要盐引,所以才有从沿海贩卖私盐到中原牟取暴利之人。
莫非时下大梁也是如此?
前世看小说时,墨姝曾见到有说穿到隋唐或之前制盐发家致富的,当时她就想不明白,中原盐田盐井什么的也不少,制盐如此简单,既懂得从海水中晒盐,就没人会弄这所谓的卤盐吗?
如今墨姝一回忆,大梁长安附近还真见过卤盐,但却无人加以开发利用,由此可见,估计也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