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的女孩见马车都道;
“应该是家富贵的主人家,咱们有福气。
“再有钱咱们只是下人,服侍好主子就好了,也有女孩反驳道。
“这你不知道了吧,这主子富贵,下人也自然不一样啊。
“哪不一样了,还不是一样伺候人。
“这吃的不一样,穿的不一样,大户人家的丫鬟普通人家的小姐都未必比的上。
面对这些无聊的争执,悠然闭眼无话…
下车后看着面前这座府邸,很大,气派,上面四个大写“成国公府“
悠然旅游时去过国内的一些林园,而这次到国公府一路都是花草林木,石楼水溪,碉廊画壁,很是漂亮雅致,内心随即感慨不愧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宅子。
转了几转之后来到了一个偏僻的院落,听管事的说是专门教导.+du.新员工的地方,每个外来的员工必须先进入培训下人的教导所,才能派往各个主子的院子。
教导的姑姑一共三位,年纪也都应该有四十来岁。
临时安排的员工宿舍四人一间,四张床,每张床被子,枕头齐全,桌椅板凳,梳妆台,花卉屏风等,很是齐全。
而悠然从穿过来一直头发都是自己随意挽起来的,实在很不像样。
所以在第一堂课新员工培训发型篇,悠然被抓着当了个典型,做模特,梳着各种的发髻。
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悠然觉得古代的发型挺适合自己的,现代自己就是个文艺挂的小青年,长发及腰处,这下也是丝毫无违和感的说。
最后教的是丫鬟的职业发型,悠然快笑哭了,这严重有卖萌的嫌疑,头上的两个鼓包,这还是自己?卖萌可耻一起学习的女孩和教导姑姑直夸她就是梳着这种丫鬟发髻也好看。
陆续教的是;礼仪课,形体课,思想洗脑课等。
然后。
毕业了。
悠然领了员工用品便立即被分派到了,国公府”表小姐“的院里。
一幢三层楼台,独立院,清幽雅致,院外写着{筱园}。
新安排的员工宿舍房间很大有两张床,其他的用品都很齐全,有一张床看样子已经有人住下了,悠然便走到另外一处没人睡的床正放下自己的东西。
“咦~你是今天来的二等丫鬟吧?
悠然看着门外正走进来的女孩,看起来应该比自己大点,长相看起来很大气,看面相就不是难相处的人。
你好,我是悠然,今天刚分过来多多指教。
“好说,我叫红玉也是二等早你几天过来以后咱们就是室友了,你看起来小我一点,不如我就叫你悠然妹妹吧。
谢谢!红玉姐,对了我这刚过来什么时候得见见表小姐呢?她人怎么样?
红玉听她这么一说立刻就笑着说;
“放心吧,表小姐挺好相处的,第一次见她还赏了我不少首饰呢,是个很宽厚的主子。
呃,那就好。
那咱们府上现在都住着几位主子呢?
只有“国公夫人,娆小姐,表小姐,公子跟着国公爷去了边城,过几天就回来。
悠然大约了解了一下,倒是这个国公府人数相比之前了解的所谓的古代家庭人数还真是让人意外
屋内陈设典雅,珠帘垂幕之间,主位之下其余左右各有座椅,线毯铺陈,鲜花绕室,很是清幽别致。
萧筱筱打量了一下悠然问道:是新过来的?其实我这也不缺什么伺候人的,就缺个书房伺候的,你会什么?
悠然觉得书房伺候伺候总比端茶倒水来的好:回表小姐,画画我倒是略有精通。
悠然穿过来之前本来就是个艺术生,去水乡写生也是为了找灵感。
萧筱筱一看悠然就觉得她身上有一种灵气,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怎么会给人当丫鬟:那好你就先画一幅画我看看。
悠然拿过笔沾了沾墨汁便开始画,完时脸上略带笑意,这笔墨画自己平时画的并不多但这次发挥的不错。
待萧筱筱走到画前,就见画中有一少女,巧笑倩兮,栩栩如生,画的正是自己,平时请过宫廷画师给自己画过像,但从来没有画的这么像过,甚是满意,便吩咐悠然之后只管自己书房之事便可”悠然你真的识字会写字?表小姐居然叫你在书房伺候
会一些吧,之前有学一点。
“那你之前家里应该是家富贵的吧,我们这些普通的人家的女子是不能上学堂的当然也没有钱能请的起先生在家教,可你怎么会来做丫鬟呢。
悠然想说她也不知道她只能含糊道:”家中发现了一些变故,阴差阳错也就到这来了。
悠然把萧筱筱赏的包裹打开,里面有全新的衣服,珠花,发钗,手镯,耳环还有纹银十两。
悠然看着手里的银子盘算着是该存一些银子做日后出府打算
因为国公爷归家府里各处正在该添置的添置,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萧筱筱这里旁的没有其他事,就是嘱咐悠然画一幅祝寿图过阵子给国公夫人做生日礼物,所以除了这个悠然平日也没有别的事可做。
闲暇时便向红玉请教针线方面的问题,针线她之前也没接触过,所以只能笨拙的一针一针缝着,分发的内衣就是一个丝制肚兜这一直让悠然好不适应,想着这次得空了就自己动手改了起来,古代没有纯棉面料,所以悠然找了块棉麻白色布料,再拿画眉的炭笔按现代少女内衣穿的背心样式画好样板,再拿剪刀裁剪下来缝好。
做出来的成品虽然不比现代的背心,针脚线也走歪七扭八的,不过比起肚兜那是好太多了,悠然想着这慢慢练习练习以后多做几件,把内裤什么的也做出来,而且大姨妈来了都不知道咋办,想着要做要学要做的东西实在不少,不免一阵头疼,古代的生活啊,好难
国公爷归家日。
跟随着萧筱筱还未到大门处,就已经感受到那种府内府外的热烈气氛了,国公爷打了胜仗而归,城里的百姓自发的夹道迎接。
不多时,便可以看见有大批群众往国公府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