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嫣一入宫门,便低着头,快速朝着怡心殿而去,今日是她第一次上朝,不想因为旁事耽搁了。
怡心殿外,武将全部要卸甲,并将随身佩戴的冰刃放在殿外,禁止带入大殿之上,众人全部要月兑下覆履,然后,恭敬垂首的一个一个按照品级站在大殿两侧,等候帝王。
流嫣不是第一次来这怡心殿,但庞日来时,都是去偏殿的书房之中,那是平日帝王处理政事的地方,也用来召见大臣批阅奏折,而第一次来这正殿之中参加朝会,难免有些紧张,但流嫣必定是朝廷命官,又是如今唯一的女官,一言一行必然有人盯着,马虎不得。
垂首而立半响,便听见张福海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之上:“皇上驾到。”
紧接着,众臣跪地叩首高呼“万岁。”
“平身。”皇帝虽然年岁不大,但到底也是掌权一年光景,不<论文韬武略还是气度威仪,早已经练就的非同一般。
皇帝稳稳的坐在了龙椅之上,抬头,看着下方众臣,面容清俊,不苟言笑,倒是的的确确有皇家的气派。
“众卿有本上奏,无本退朝。”皇帝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稳重。
众臣均是低头,半响,礼部尚书出列,拱手对着天子道:“臣有事启奏。”
“爱卿但说无妨。”皇帝对于大臣十分优厚,尤其是寒门出身又位高权重的大臣。
“下月初八,皇后寿诞,大齐大燕已经递交文书,届时前来朝贺,微臣不知,该如何接待。”礼部尚书说着,此人面相方正,忠厚老实,在朝堂之上,人缘极好,此时,见她开口上奏帝王,自然是都很好奇。
听得此话,皇帝也是略做沉思,此事,的确不太好办。
大齐前些日子送来求亲诏书,欲娶大雍的一位公主,本来此事可直接拒绝,毕竟大齐以有后位,而老皇帝又病重垂危,大雍的公主嫁过去,不仅不能成为皇后而且还有殉葬的危险,这样的联姻没有一点意义。
可太后却大笔一挥,替皇上做了主,拟定文颜公主前往大齐下嫁。
文颜虽不受宠,又性子顽劣,又是太后亲女,太后此举,皇帝也是无话可说,也便同意了。
可是,到底,还是心存顾虑,可是思来想去,若太后心存野心,,妄图将手伸到大齐的后宫之中,那么这如意算盘却是打错了,既然对帝王无害,却也对太后没有什么好处,太后做主,自然要卖她个人情。
以彰显帝王对太后的崇敬。
而难办的还不止是大齐,还有大燕。
大燕隶属大雍,虽然没有改国姓,却也连年进贡,是臣属之国。
可是最近几年,在边界却频发的与驻守的大雍将领发生小规模的冲突,虽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而且慕王元天景驻守三年,将来犯的大燕军队全部打的灰溜溜的滚回大燕境内,但这仍旧不是一个好现象,帝王心中有数,看来,这大燕是打算反出去了。
反出去不要紧,想要平定虽然不容易,却也不难,但唯一担心的,是怕大燕与大齐联合,左右围攻位处中心的大雍,那么大雍的军队就要两边掣肘了。
这才是帝王真正担心的,所以,皇后寿辰,这两国出使使者前来朝贺,本就带着别样的心思,但使者不能杀,这是铁律,所以,也只能好好招待,奉为坐上之宾了。
皇帝沉吟半响,才缓缓道:“大齐大燕的使者前来,自然是要好好招待,京都的驿馆要好好收整收整了。”
“是。”礼部尚书恭敬应下。
皇帝又转身看了看柔刚宇,眼神之中看不出喜怒,语气也是不咸不淡的:“皇后寿辰,这京都的治安就交给你了,尤其是驿馆附近。”
柔刚宇拱手应下,“是‘,随即脸上浮现一抹淡淡的笑意,皇帝此举,为的,是看住大齐大燕的使者,免得在朝贺之际出了什么乱子。
“还有爱卿上奏吗?”。皇帝现在也是忧心,大齐发来求亲文书,但如今离皇后寿辰还有二十日,准备和亲事宜最快也要二十日,这一来一回的,最快也要两个月才能将文颜送去大齐,而这两个月之间变故太多,大齐的老皇帝能不能挺到两个月还是未知之数,皇帝虽然不太看重文颜,但毕竟是大雍的公主,一言一行代表的可是大雍皇家的脸面,而且一步棋,下得毫无用处,也是浪费。
“臣有事启奏。”一名五品御史官出列,流嫣偷偷抬头瞄了他一眼,此人长的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瘦弱不堪的身子外间罩着宽大的朝服,怎么看都有些格格不入,但面容却是狭长,下巴还带着刻意续起的山羊胡须,怎么看,都有些像是道士而不是向来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御史官。
皇上点了点头,示意他直言便可。
“任嫔娘娘奉旨出宫礼佛为太后与皇后娘娘祈福,然后,是以过两月有余,眼看着皇后寿辰,大燕使者来朝贺,若是这般让任嫔娘娘栖居佛寺,也显得我大雍有些苛待任嫔娘娘了。”御史官说罢,便垂首静听皇帝明示。
他心中明白,此举,皇帝必然龙颜大悦。
任嫔虽然名义上是出宫礼佛,但实则是犯错遭罚,而现在,是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将任嫔接回宫中的,这个理由,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却无人提出,为的,不过是怕得罪镇国公。
果不其然,话毕,皇帝眼梢之上便稍稍和缓了些,不在那么严肃,他似是在沉吟,然而,不待开口,殿下又有一官员出列,朗声道:“皇上不可,任嫔乃是大燕公主,既己嫁入我大雍的后宫,自然便是大雍之人,我大雍皇帝如何处理犯错宫妃难道还要大燕来评判?”
此话一出,殿上不少人附和着,流嫣逐一看去,左不过都是镇国公的门生亦或是意图攀附镇国公的大臣,这些人向来对任嫔十分约束,不准这个不准那个,为的,也不过是保证中宫之位。
但巴结了皇后与镇国公,必然要得罪帝王。
果然,皇上才和缓下来的脸色,又度上了一层寒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