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儿子侍候完,杨培敏才吃饭。
杨培英另外把她的饭菜分出来温着,现在就拿出来给她自个吃着,她们几个已经吃饱了,正在讨论着今天的出摊的情况。
杨培敏就边吃边听着她们说话,沈宜香先是帮着杨培英把全部钱数了数,她们做了90份(已算上饭)平均一份五毛,数出来的是50块2毛,接着沈宜香又拿了算盘本子出来,噼哩哗啦地算了一通,大家看着她嘴里念念叨叨地又弄了一遍,最后咂舌叫道:“英子你今天赚了8块五毛四!”
杨培英一下子给惊住,怎么也没想到的样子,“宜香、姐,你有没有算错……”
“我都算了两遍了,英子照这样下去,你一个月的工资能抵上我的六倍呢……”
陈桂枝也惊叹起来,可还是有些不信,“哎哟,你都算清楚了?”
“没错,英子她把买菜的成本都记在本子上了,我另外还把煤火盐油都算了进去呢,错不了,把今天的收入总额减去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了吧,嫂子是不是这样算?”
杨培敏笑着听头,“听起来是这样,赚钱虽然好,但我们也不能只做个赚钱的心理,也要有赔钱的准备,不过英子不要怕,娘走的时候留了一百块给你,这都是你帮忙在家里做糖的分红,这些都可以让你自由分配,你放开手去做,咱们一家人都无条件地支持你。”这回的本金,本来是她自己帮忙出的,但是英子性子倔,硬是拿她攒了半年钱给投资了下来,不让杨培敏出钱。
英子在自己家帮忙,杨培敏每个月给她十块钱的零花钱,英子都攒了起来。
杨培英点点头,眼睛也亮亮的。
杨培敏拿过她的记账本,上面的菜式都是到副粮食站那边买的,要是可以再降低一下成本的话,她想了想就跟沈宜香道:“问问你的工友,先找一两个打听一下,有没有谁家有亲戚在附近农村自己种菜的,我们到他们手中去买这菜跟鸡蛋,这样子既新鲜又便宜,他们卖给自己也比卖给副粮食站高一些,咱们家要的数量大,也可以让他们送过来……”她知道现在很多农民自种的菜都是自己吃,很少有意识说是拿出来卖钱补贴家用的,鸡蛋倒是有,要是有认识的人,也能达到互惠互利。
陈桂枝首先笑了,“这倒是个好主意,我们老家不也是这样么,攒的鸡蛋拿去副粮食站收三分钱一个,而副粮食站卖出来要五分六分,咱们给个中间价,都是好的,咱都是买量多的,这样子积累下来,划算很多。”
沈宜香拍起手来,“行,这事就交给我了。”
杨培敏交待她别乍乍呼呼地就当着全部人就问了,首先先打听一下谁有亲戚在农村里,问也要找个老实信得过的人问,因为有些东西很难说,这社会最少不了眼红的人。
陈桂枝拍拍沈宜香的背,“听到没?这些事都是想过几遍才做的,以后没事儿多学着点儿。”
沈宜香只剩下点头了。
第二天就加了三十份,依然是不到半个小时卖完,沈宜香提早一些下班过来帮忙,杨培敏跟李悦也过去搭把手,好像是打仗一样,把饭卖完了。
不过杨培敏也只是忙了一会儿,就被她们催着回去喂女乃了。
陈桂枝也担心她还像昨天那样忙得太晚,就抱着乐乐在门口有些犹豫地要不要过来的样子,给刚回来的杨培敏吓了一跳,陈桂枝刚来没几天,都没怎么出去,屋外的巷子她基本不会走,更别说是坐公交车了。
“娘你咋出来了,我今天可记着呢。”杨培敏忙让她进去。
陈桂枝笑道:“还不是担心你忙忘了吗?”。
杨培敏随着她身后进去。
洗了手抱过儿子,陈桂枝就去热饭菜,杨培英要上午做快餐,家里没剩下的炉子,就让她全部做完后,才做自己家吃的饭菜,因为大伙都不想每天吃英子卖的那几道菜,所以等杨培英忙完之后,陈桂枝就自己动手做饭,把孙子放在小床上玩着,把小床上搬到厨房里来,她一边做饭一边看着孙子倒也忙得过来。
等她弄好饭菜的时候,杨培敏也喂完孩子了,趁着她们还没有回来,就把孩子放小床上自己赶紧把院子里那小家伙的尿布洗了。
现在的小孩没有尿不湿之说,都是用棉纱布做的,特别是现在这几个月份,还没有规律,差不多是两个小时三回这个样子,所以说一天光洗尿布就够半天的活儿了,有太阳的时候还好,没有太阳阴天的时候,杨培敏还用开水烫过杀菌才行,包括他的衣服餐具。
陈桂枝看得直睁大了眼,还说她讲究,但是听完她的话后,也觉得有道理,之后陈桂枝做得比杨培敏还积极。
杨培敏这会儿就无论怀念洗衣机,就在心里面琢磨着,什么时候这些电器才有得卖呢?
正想着,杨培英她们就回来了。
杨培敏就快速拧干晾好晒着,就回屋里吃饭。
看她们两人笑容满面的样子,杨培敏就知道今天很顺利。
陈桂枝中午做了,肉片炒青瓜片,还有豆芽豆腐,还有一个鸡蛋菜干汤。
沈宜香夹了两筷子,转脸跟她娘说:“娘你的手艺我现在真的吃不惯了,我记得你以前做得不错的啊。”
陈桂枝轻打了一筷子她手背,“娘给你做饭,还嫌弃起来了?”
“娘,我说的是实话啊,不过你得多英子学习才行,今天还有很多人买不饭呢,昨天吃过的都说好吃,别人听到,也是愿意过来尝尝,你看看手艺好的,回头客都多了起来。”
陈桂枝看着她就没好气,“我说你跟英子多学学才对,我就等着你做给我吃,还想反过来,让娘来侍候,你还真是能耐了。”
难得的陈桂枝也开起这样的玩笑来,大家都笑了。
傍晚的时候,沈宜光回来了,给杨培敏带了封信过来,杨培敏看了眼,是杨培军写的,不由就惊讶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