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背影 第二十八章 赤子之心

作者 : 魏梦五鼠

刘军开口到:“没错换个战场!”

这时郭嘉的好奇心也被调动起来:“是那里?”

刘军说道:“匈奴、鲜卑、羯、羌、氐、丁零、乌桓、吐谷浑、高句丽等蛮夷都是我等的战场!”

司马徽听到这,顿时忍不住了:“苍宇!莫要危言耸听!对待外族我们要用一颗博大的胸襟来包容他们!我堂堂华夏乃礼仪之邦,焉能行那蛮力之事?你熟读诗书且不闻博望侯张骞事迹乎?再者班氏一门你也应当有所耳闻吧!”

刘军在前世就对这‘礼仪之邦’非常的不感冒。认为咱们自己人讲讲礼仪可以,但对待外人,完全没那必要!外人看你的是你的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你若是没实力,谁和你讲礼仪?来到三国这个时代后,刘军也曾想过类似的问题,但是刘军对待外族的态度始终没有变过:只有先把他打趴下,然后咱们有什么事在另说。

刘军听到司马徽这么说,直接考虑也不考虑的说道:“水镜先生,您可曾知道飞将军李广乎?”

司马徽说道:“自然知道!”

刘军给司马徽下套:“那敢问先生,李广将军的成就在于何处?”

“自然是携天威而治蛮夷!”司马徽老老实实的说道。

刘军见司马徽上钩赶紧道:“我今日所提出来的,不过是效仿飞将军而已,先生为何认为不可行?”

刘军一说这话,司马徽顿时哑口,好半天才反应过来,道:“今时不同往日,这不能混为一谈!当年我大汉百姓饱受匈奴之害,故而天子命飞将军出征塞外。今日我等又未受蛮夷之苦,若是擅行兵事恐遭天下人唾骂!苍宇,我今日言尽于此,你若不怕背负那千古骂名,你随意吧!”

刘军一听这话顿时火起:这叫什么理念?别人打,咱们可以还手。别人不打,咱也不能报仇。眼前这老东西难道不知道日后不久会发生‘五胡乱华’那样的悲剧么?还别说,眼前这老头还真不知道这么回事。若是知道,估计也就没有后面的辩论了。

其实刘军和司马徽的理念都没错,司马徽受封建教育一辈子了,满脑子就是中华乃堂堂上国,礼仪之邦。即使对待敌人也不能先失礼仪。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所以让他转变观念很难。而刘军来自后世,深知历史的发展轨迹。刘军没想过去改变什么,但是明明知道后世之事,若是现在刘军不做些什么,刘军觉得自己即使死了心也不安。感觉自己愧对华夏祖宗们给他的这次机会。

其实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讲,两种观念都没错。只是因为身在历史中的人无论如何也跳不出历史的束缚的因素,才造成的分歧。若是刘军不是来自千年以后,也是这个时代的人,观念也会和司马徽一样的。这就是历史的束缚性。但是不巧的是刘军来自千年后。对这段历史又有些了解,所以起分歧是正常的。

刘军按压着火气道:“水镜先生,你可曾到过边塞?”

司马徽没好气的说:“未曾去过!”

“既然先生未曾去过边塞,焉知边塞无战事?”

“天下大事,乃中原之事!外族蛮夷只是跳梁小丑罢了!边塞真若有事,我大汉天子只需一声令下,何愁不在出一‘飞将军’而?”司马徽很是自信的说道。

“哼!”刘军不满的哼了一声。飞将军?飞个屁!经过东汉末年将近百年的战乱,华夏人口锐减。外族向中原月复地迁移,造成外族和当时政权的对峙,尤其是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长期以来受到压迫的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这样就造成五胡乱华的事件发生。

虽然这是民族融合的一小朵浪花,但是有利必有弊。五胡乱华好的方面在于:促进了民族融合,从不好方面讲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几乎全部造成了社会进步的停顿甚至倒退。从这方面来讲,刘军对五胡乱华的事件抱不赞同态度。

刘军认为民族融合是历史的必然性,但是融合的过程中让华夏陷入停顿甚至倒退的事情,是刘军不想见到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谁不希望自己的民族站在高峰?身在以前的刘军最多也就是发发感慨而已,现在既然有机会改变历史,那自己为什么不去珍惜这次机会呢?

刘军这一哼把司马徽气得够呛,庞德公在一边听着也不发表意见。而剩下的包括郭嘉在内的众人也只是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刘军和司马徽的辩论。

司马徽被哼的满脸通红手指颤抖的指着刘军,半天说不出话来。

刘军眼见事情已经不受自己控制,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水镜先生,在场的诸位。今日刘军前来不是指责大家的,说没有招揽大家的意图,那是欺骗诸位。诸位皆乃海内名士,有些事不需要说的太清楚。当今天下纷乱即始,但是闹来闹去终归是咱们自己人的事。但是有战争就有伤亡,大家试想一下,若是百年之后外族看我中华人才凋零,会不会趁机而动?谁也不敢保证。真要是有那么一天,我堂堂中华谁能力挽狂澜?拯救天下百姓与水火之间?我刘军虽然无意于权势富贵,但是我知道一个道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招揽诸位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我爬到更高的位置,而是希望由我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让中原大地终归不受蛮夷侵害而已。即使到时候我退隐江湖,但是仍有诸位能守护中华大地,那也是中华之幸,百姓之幸,大汉之幸!”

刘军这番话,不能说不真诚。刘军心里是这么想的,嘴上也是这么说的在场诸人听完后,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当中,司马徽也逐渐的平静了下来,考虑着刘军的话。

庞德公在经过短暂的沉思后开口道:“苍宇能有这份心思,确是比我等有见地。但是苍宇,我且问你。现在幽州为汝父掌握,即使刘君郎百年后,也是由季玉贤侄执掌幽州。你,如何能保证在坐诸位的地位不会改变?苍宇莫怪,我等并不是贪图荣华富贵之人,只是有些事需要提前问明。若我等随你到幽州,在季玉贤侄执掌幽州后,你的这些策略和方针能否执行下去?这个问题想必也是大家想知道的吧。”

刘军知道这是个问题,但却不是个事儿。道:“子鱼先生问的是。诸位有所不知,我那兄长本就无意与权位,故而早先曾多次向家父提出日后家父百年后,爵位由我来继承。但是我对那爵位也无觊觎之心,到时候必定还是由家兄继承爵位。家兄虽然未必是个贤明的主公,但也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上犯迷糊。加入家兄真是那种扶不上墙的烂泥,诸位也尽可另择明主,在下与家兄绝不阻拦,只是希望诸位仍能以蛮夷为首要敌人对待才好。这可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诸位都是明白人,苍宇也不多说。只是在下有一请求不知诸位可否应承在下?”

场中诸人纷纷开口:“苍宇请说,若我等能办到会尽力做到的。”

刘军道:“若日后在战场上与家兄相遇,万望能留家兄一命。苍宇在此不胜感激。”说完弯下腰,深深的为在场诸人行了一礼。

刘焉父子,虽然我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血缘关系,但我能帮你们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希望这样会让你们留的一条性命吧!做个普通人也是一种幸福。

刘军说完后,看了看天色。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于是刘军起身告辞:“水镜先生,今次多有打搅还望海涵,在下还有事在身,就先告辞了。子鱼先生,文若,公达,志才告辞!”说完向众人一行礼转身出去了。郭嘉一见刘军说走就走,也赶紧起身和众人告辞追着刘军离开了。

刘军出去后,庞德公问起了司马徽:“德*,你认为此子如何?”

司马徽闭上眼睛想了想道:“此人乃真性情也!此人还好没有争雄之心,否则此人的前途不可估量!”

庞德公和在场的众人一听刘军竟然能得到司马徽这样的评价感到很惊讶但是又在意料之中。司马徽不顾在场众人的惊讶又说道:“不过此人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身在这个乱世,哪里才是隐世之所?哪里又能做到真正的隐世?徒增烦恼而!”

庞德公继续问道:“德*心中是否已有计较?”

司马徽看了庞德公一眼,又转眼看了看在场诸人道:“子鱼莫要问我,在场诸人心中岂无计较?”

庞德公闻言苦笑道:“看来这刘军还是成功了,以前老夫却是坐井观天了。只希望能教育好自己的后人,却从未想过为天下苍生出一份力。苍宇年少且有此雄心,我等岂能甘居人后?真若如此,百年后庞家子孙也会看不起老朽的!”说完抚须闭上眼睛陷入自己的世界中了。

这时,戏志才等三人相互看了一眼,荀攸道:“二位心中是否也有计较?”

戏志才摇摇头道:“驰骋沙场,只要有沙场的地方,就是有我的地方。外族,中原,有什么区别么?不过我更愿意去外族的沙场上驰骋。中原的沙场正如苍宇所说:打来打去都是自己人,既然都是打仗,何必自相残杀呢!去为子孙后代多杀几个蛮夷不是更好么!”

荀彧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相对于谋略,我或许不及志才。但是若说内政和守家我却当仁不让。想必志才出征的时候也很希望有个稳固的后方吧!”

戏志才听到荀彧的话,眼睛顿时一亮。抓住荀彧的手道:“有文若在后方,我等在前方杀敌将更加放心不少!”

这时荀攸发话了:“志才,虽然你谋略出众,但是想必身边多个辅助你的人,你也不会嫌弃吧!”

戏志才和荀彧一听这话,四目相对。然后两人伸手将荀攸抱住,三人围在一起放声的大笑起来。

司马徽看着场中诸人的表现,微微的叹了口气:“刘君郎,你生了个好儿子!看在苍宇的这份赤子之心上,老朽就为你效力几年又如何?”说完又是摇了摇头。

站在一边的庞统和徐庶虽然有些事情还不是很明白,但显然也被场中的情景所感动了。心中立志自己将来也一定要向眼前诸人一样,为天下苍生和子孙后代做一番事业。

刘军离开了。他不知道场中诸人的态度。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自己已经尽力了。至于结果如何就听天由命吧。反正这次能赚个郭嘉,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刘军很知足的想到。

刘军带着典韦郭嘉刚走出门外,就看见一军士骑马飞奔而来。那军士一见到刘军赶紧加了两鞭,口中还吆喝着:“将军,急事!将军,急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背影最新章节 | 三国背影全文阅读 | 三国背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