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叙红楼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十九 妙玉的生存压力

作者 : 周宗成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十九妙玉的生存压力

妙玉的高与洁在“品茶栊翠庵”虽寥寥数笔,却已令人过目不忘,曹雪芹不惜以黛玉无知来衬托——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听宝玉说“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十分欢喜。还说成窑茶盅如果是自己吃过了的摔碎了也不给刘姥姥,在上游喝水还嫌弃下游人脏。曹这样写分析其意图有三,一是掩盖妙玉“虎羆”的形象,也可能是妙玉自身在掩盖。二是衬托妙玉对宝玉的仰慕,万人不入目,却把自己喝的茶杯与宝玉共用。三是妙玉(吕四娘)的身份本身就非凡。吕四娘之祖吕留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散万金之家以结客,往来湖山之间,跋风涉雨,备尝艰苦。”他不但用家产支援义军,而且也曾直接参加抗清战斗左股中箭,留下终身创伤。清康熙五年拒不应试,被革除诸生,当时朝野为之震惊。尔后,康熙十七年、十九年,两次不应“征辟”,决意出家为僧,遁迹吴兴县妙山,筑风雨庵著书、讲学,所著诗词文章多有“谤议及于皇考”言论。辛亥革命后,吕留良被尊为反清志士,始得昭雪翻案,崇德地方官绅民众筹资为其建亭立碑。吕留良确不愧是清初颇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阎若璩甚至将其评价为清初的“十二圣人之一”。他当时在某些方面的作用和影响,并不亚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傅山、陈确等人。红楼梦的旷世意义,我们只知道它写了一群青年男女的悱恻爱情,殊不知它用一击双鸣的手法歌颂了中国唯一的真正的文人,没有奴性的文人,为民族争存碎尸无憾的文人。是曹雪芹让我们看到了人的良心和良知。有这样一个一生一身傲骨、视仕途如粪土的祖父,吕四娘还有什么不当俗物?因此书中给出了“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判词。但是停留在这样的嫌弃和妒忌是很浅显的,曹雪芹揭露的嫌和诟是一种人性的悲哀,他把“太高”谐音“戴栲”;把“过洁”谐音“荷枷”,这样就是:“却不知戴栲人愈诟,荷枷世同嫌”。钱穆在《记吕晚村诗中涉及黄宗羲语》一文中说:“吕家既遭极祸,后世几目为匪人,毕生大节,鲜有识者”。墙倒众人推,落井下石,吕家披枷带锁,满世界都视其为匪,泼之以污言诟语,这就是鲁迅先生描写的用蘸烈士鲜血的馒头治病的麻木不仁,所以妙玉的吟曲名为《世难容》,妙玉(吕四娘)的生存压力可想而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诗叙红楼最新章节 | 诗叙红楼全文阅读 | 诗叙红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