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暂住在陈家庄的各人竟然到我家来拜年,我们全家赶紧和外婆家众亲戚告辞。
回到家,我们立刻大开院门、堂屋门,父亲燃起长长的鞭炮,我躬身立在院门旁,用乡下最隆重的、欢迎亲人的礼节,用最诚挚的笑容和言辞,迎接他们进门,而且在后来的招待上,也不因他们此刻是落魄的流浪者、是依附于我家而生活的逃荒人而有丝毫怠慢——
他们值得这样的接待。虽然他们现在可能并不是某一行某一业的尖端人才,但他们心怀感恩,他们和我一起竭尽全力,就在这一年里,就从这一年开始,他们为我,为我们家,也为他们自己,创造了可观的财富。
一进门,这些人就反客为主,先从堂屋里搬出几把椅子,请我们全家四人坐下。身材高大的木工黄师傅走上前来,在我们面前站定,对着我们说:
“各位东家,今天,我们这些暂住在陈家庄的老老少少,给您全家来拜年了我们本来呢,有的是鳏寡孤独的老人,有的是失怙无依的小孩,还有一些,是为养家活口奔波逃荒的穷人、苦命人,我们本来是居无定所,甚至面临着饿死的危险,但是我们运气好,遇到了您,还有老东家们(指外公外婆),又蒙您们的收留,不仅没有嘲笑蔑视我们,还给我们精心安排食宿,让我们吃得住得比在家还好不仅如此,您们还给我们事做,还教我们做事我们真的非常感激
“我们今天来拜年,真的是不成敬意。因为我们都知道,春节本来就很忙的,我们一来,又要麻烦您们。而且我们现在吃的用的,全是您一手操办的,再没有自己的东西可以用来孝敬您,所以我们也曾想过不来给您添麻烦。但是我们集体多次商议决定,还是要来至少要来对您全家说声谢谢至少要来表达表达我们的心意——我们现在是一无所有,但是,我们不是不知好歹的人;我们无以回报,但是您全家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会牢记”
黄师傅说得很动情,我也很感动——不知道亲们还记不记得前文曾介绍,她,就是我的家族事业中,为数不多的外姓掌门人呢真不愧是掌门
“今天呢,我们在这里反客为主,请您几位在这里坐下,就是想以咱们乡下最正统的方式,给您们拜年——”
我正在为她的话而感动,猛地听到这么一句,吓得我赶紧从椅子上跳起来——我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行跪拜之礼说实话,两世为人,长这么大,我还没被别人跪过呢这不是折寿吗?
这些人正要拜下去,父亲和哥哥弟弟他们也都站起来,三弟更是一溜烟地跑到一边去了。这个礼也是有讲究的,反正暂时行不成了。我一边上前握着黄师傅的手,一边对着众人说,“可当不得这样的大礼艰难岁月,大家相互扶持一下,是人都会这样做的”
众人又是一番客气,无非是一方非得要谢救命之恩,一方强调不过举手之劳;一方非要表达心意,一方坚辞不受。后来我看院子里吵吵闹闹地也不是回事,就问大伙说,
“黄师傅能代表大伙儿说话,那这个年也派代表来拜好不好?”
大伙相互看看,有的点头,有的说好。于是我把四把椅子搬开三把,让父亲坐到椅子上,凡来客中年未满十五岁的,就上前行跪拜之礼。父亲还准备派拜年的红包,可他们坚辞不受。“我们不仅空手而来,而且现在还靠您老人家养着,哪能还要红包?”一个***很有眼色地说。
小朋友们拜罢父亲,又说要拜老东家。虽然外婆外公今年还没来过我家,按理来时也是有些规矩的,这时也不顾这些,立刻去请了来,受了小朋友们三拜。
拜年的礼行完,主人家就要开始招待了。
从陈家庄一共来了七八十人。我家的屋子平时显得还比较宽敞,但这时别说是坐,连站的地方也没有。
我们几个把家里大大小小的可以坐人的物什全搬出来,还是不够;让人坐房里床上去(这也是这个时代接待客人的一个地方,不过仅限关系亲密的亲人或朋友),他们却是不肯,因而只好委屈他们站的站、坐的坐了。
稍稍地安顿了他们一下,父亲估计他们可能只吃了“迟早饭”(乡下的说法,早饭吃得比较晚,省了中饭,也有叫“早中饭”的),就叫哥哥准备“早晚饭”。原先来帮过忙的十几个也自发自动、熟门熟路地帮忙,烧的烧火,打的打下手,有的蒸这个那个,有的专门负责炒,很快就把吃的东西准备好了。
不过,别说是饭碗,就是筷子也不够。我还准备去借,但父亲说新年是不好去借的。但是,我们这支队伍里木工师傅有的是呀,几个人合力,三下五下的,几十双木筷子就做好了。
家里成为了一个大大的自助餐厅。各种菜摆得到处都是,厨房的桌上,案板上,灶台上,堂屋的桌上,茶几上,到处都是装着菜的大盆子、小盆子、大菜碗。各种肉也好,蔬菜也好,一炒就是一大锅,而且还在继续,空了就添。主食就是包子,除了几个厨师,其余的人全部先吃去。老人和小孩倒是能有一个饭碗或是小一点的菜碗,其余的人一手拿着包子,一手拿着筷子,在堂屋和厨房里侧着身子走动着吃,看见合意的菜就夹一筷子。人实在有点多,有些人就拿着包子站到院子里去吃。这样一来,倒是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送菜到人,只见两三个利利落落的年轻人各端着一大盆子菜,在院子里穿梭,一边走,一边用不知哪里的土话喊,“野猪肉,肥肥的野猪肉”“热乎乎的鸡肉来啦”“新炒的腊肉,来一筷子咯~~~”
我和哥哥也在人群中穿梭。家里原先酿了酒——这个时代仍然是没有蒸馏过的水酒,我提着一个装满酒的炊壶,哥哥端着一摞碗,见人就招呼一声,“来碗酒吧?不少字”——酒是这个时候珍贵的东西,喝的人也少。
陆陆续续有人吃完,便帮着收拾去。菜已大致足够,厨房里原先帮忙的人也赶紧吃饭去。及至将近黄昏,这些人才将家里又收拾妥当,告辞而去。
临走时,几个厨师告诉我们明天会来我家帮忙,父亲不愿令他们在新年期间就往返奔波,还想恳辞。不过我却欣然答应——
因为有时,你帮助别人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施舍给他们舒适的生活,而是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
就在接下来的短短的七八天里,在我的百般解说和挑剔下,这五位厨师加上姑父,再加上后来从陈家庄过来的几位年轻人,就敲定了陈家厨房八道招牌菜:
既有寓意合家欢乐,幸福美满的全家福;又有象征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百鸟朝凤;既有风味菜酱腊野鸭,质地酥烂,味道香鲜;又有很合当时人们口味的红烧肉,金黄油亮,肥而不腻;炒的如爆炒带皮五花肉,咸淡适中、香辣可口;老姜木耳鸡,肉质细女敕,姜香浓郁;蒸的如腊味合蒸,腊香浓重、柔韧不腻;芋头蒸排骨,清爽香甜,让人垂涎欲滴。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个时代竟然还没有火锅记得小时候父亲也经常用蒸钵放在泥炉上做火锅煮菜,俗称蒸钵炉子。往往是边煮边吃边下料,滚热鲜女敕,津津有味,我还记得一句“不愿进朝当驸马,只要蒸钵炉子咕咕嘎”的民谣呢于是这个在现代出现在大家小户的火锅立刻被研发了出来,不用多花心思,光是把切的薄薄的肥羊肉下在咕咕嘎的浓汤里,味道就不是一般的好了。
正月初四,黄县令闲不住,广撒贴子,邀请所辖金芷县内大大小小的田庄主,于正月初六至县城陈宅共商农事。共来客四十余人。
本人带领陈家庄刚刚学成毕业的一众厨师及帮厨,带着大量的食材,在陈宅大展身手,就用上述八大主菜,加上每桌辣的不辣的两个火锅,一举征服了在坐老少娘们爷们的胃——别说是肉菜一扫而空,就是下到火锅里的蔬菜,都吃了两大箩筐。几个财大气粗的田庄主当时就想挖角,不过门缝儿也没有。挖角不成,又想再吃一吃,甚至还想带领家人来吃个够,于是纷纷要求我办一酒楼,几个相熟的甚至威胁,“要是陈师傅你不开酒楼,我们就上你家来蹭饭吃”
几位厨师的热情非常高。于是春节之后,立刻相门面,立刻置办桌椅之类。十天不到,还没有出正月,第一家酒楼“陈家厨房”很快就开张了。这家酒楼不仅为我的事业发展来了个开门红,赚取了第一桶金,而且在随后的很多年长盛不衰,不仅为我赚了很多的银子,更为我培养了很多的人才,同时,因为是第一家店,很多经营的模式也由此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