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琳琳就被孙妈妈送到了姥爷家,说是要考较琳琳的功课有没有拉下,琳琳揉了揉迷蒙的大眼睛,在跟姥姥问好后,便走进了姥爷的书房。
一进书房就看见姥爷坐在藤椅上,拿着本论语在看,琳琳见状立马打起精神走到姥爷面前站好,姥爷透过书页用余光看了一眼,看到琳琳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心里暗笑起来。
琳琳抬眼用余光偷偷的看了姥爷一眼,心想,今天的姥爷很严肃。自己要小心一点。
“咳‘姥爷清了清嗓子。“琳琳,这出去的二个月可有完成姥爷布置的功课啊。”
“恩恩”琳琳都有认真学习哦。琳琳连忙点着可爱的小脑袋说。
“恩,那姥爷可是要考考琳琳了。”姥爷一本正经的说。
“好的,姥爷您问吧!”琳琳自信的说。
看着琳琳自信的样子,姥爷倒是有心要考倒琳琳了,如果琳琳知道是这样的结果的话,肯定不会再这样说的。
“那么琳琳论语全部都背下来了吗?”。姥爷严肃的问。
“是的,琳琳都背会了。”琳琳点了点头答道。
“那就开始吧,给姥爷把《论语》第一篇背一遍吧。”姥爷点点头说道。
“《论语》第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在古色古香的书房内琳琳站在书桌前,摇头晃脑的背着,清脆的童音回荡在书房内,如果换上古装的话,就好像交错了时空,回到古代一样。姥爷眯着眼睛惬意的的坐在椅子上,满意的看着琳琳。
没一会儿,琳琳就背完了。琳琳期待的看着姥爷,满脸上写着快夸奖我吧!姥爷看着这样的琳琳,“咳”了一声,点点头说:“还可以,但是琳琳光背没用,理解里面的意思了没。”
“姥爷,您问吧!”琳琳显得很是自信的说着。
“好,《论语》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什么意思?”姥爷问道。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琳琳摇头晃脑的解释道。
那这一句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是什么意思。姥爷问道。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琳琳解释道。
就这样爷孙俩越问越投机,从《论语》内容的意思到《论语》的意义。
琳琳觉得《论语》这本书里面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琳琳有时也觉得有些晦涩难懂,但是琳琳将它分为这么几块学习的,首先琳琳说说学而篇,第一点孔子所讲我们要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孔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同时,他还认为追求学问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敢于知难而进,“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雍也》)针对冉求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思想,孔子认为所谓能力不够的人,是走在中途就停止下来,你现在以能力不够划地自限,实际上是没有坚持到底的缘故。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述而》)。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巴拉巴拉琳琳滔滔不绝的说着自己的见解。
姥爷听着不时的点头,有时也插入自己的见解,越聊就越对琳琳的学习进度满意。
所以,琳琳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因为孔子认为学习的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
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这一思想实质上也体现了学与用的关系,要想当好官必须学习,学习的目的应是更好地当官,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也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目的,即通过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让他们直接登上政治舞台或作教师培养政治人才,当然在孔子看来,学习的目的也在于对道义、真理的追求,“士志于道”,“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琳琳做着总结说道。
而姥爷则是越听越觉得惊讶,没有想到琳琳已经进步到这个地步了,对于《论语》有了这么透彻清晰的理解。姥爷心里想到。
对面站在书桌前的琳琳,期待的看着姥爷,舌忝了舌忝嘴唇,想到自己光兴奋的说了,现在才反应过来自己好渴。看着一脸沉思的姥爷,琳琳好奇的看着,不知道姥爷在想什么。难道姥爷没有认真听,亏我还这么认真的讲。琳琳想着便委屈的噘起了小嘴。
当姥爷回过神来的时候,就看见琳琳一脸委屈的站在那里,连原本明亮的大眼睛也变得雾蒙蒙的,姥爷一看心疼极了,忙安慰道,“琳琳讲的棒极了,姥爷真是太吃惊了,咱们琳琳真是小天才啊。”姥爷小心的说着。
琳琳听了,也就不纠结了。“姥爷,琳琳渴了,琳琳想要喝水。”撒娇的拉着姥爷的胳膊说。
姥爷一听,连忙拿起茶壶,给琳琳到了一杯茶,琳琳忙端过杯子喝了起来,看样子真是渴极了,连着牛饮了3杯茶,琳琳不淑女的用手擦了擦嘴。
姥爷在一边看着琳琳喝茶的样子,心想着,这孩子就算很渴,也不用这样喝茶吧!我的上好的碧螺春啊。姥爷心疼极了。
琳琳喝好之后,抬头看着姥爷,正好看见姥爷心疼茶叶的表情。琳琳哼了一声,噘起了小嘴,委屈的说:“姥爷,不喜欢琳琳了,连茶叶都比琳琳重要。”
“哪有,琳琳是姥爷最喜欢的。琳琳是最重要的。”姥爷连忙陪着小心说。心想这孙女可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啊。
就这样,爷孙俩说着说着,时间过得很快,孙爸爸孙妈妈一起来接琳琳回家了。
就在这时,琳琳突然想到自己不拍戏了,那不就是又要去幼稚园了吗?想到这,琳琳就一头黑线。自己可不可以不去啊。恩,还是上学好了,再过几个月自己就要五岁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就趁现在和爸妈商量吧!琳琳思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