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妹妹,我待会要跟我师傅出去说媒,你左右没什么事情,就把房间打扫一下。啊,今天阳光这么好啊,你顺便把被窝都拿在院子里晒晒吧。”
江心儿来到金百合差不多有半个月了,馆里的活不多,有些东西她也还插不上手。
可是因为小学徒们都是住在一个院子的,又恰巧和吴珍儿分在一个房里睡,便无奈地成了吴珍儿指使的对象。
江心儿新到,一时也不能太锋芒毕露,所以一派和善低调。那吴珍儿本事可能没学到多少,可吴仲琴那种颐指气使的腔调倒学了个八成半。
也许是因为吴仲琴在杨红莲那边老是吃瘪,吴珍儿本着二十四孝徒弟为师报仇之心,捏住江心儿只想拿她出气。
江心儿也是起床不久,刚梳洗完毕,耳中就被吴珍儿的一阵聒噪塞得满满的,真是有点火大。
她只当没听到,有一搭没一搭地整理着自己的床铺,只拿冲着吴珍儿的方向。
“江妹妹,我在和你说话呢!”
居然不鸟自己,吴珍儿只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不由得把嗓门提高了一个八度。
“啊,是吴姐姐在说话啊,我耳朵不好,还以为大太阳出得好好的,居然也打雷。”
吴珍儿被噎得吞了两口口水才缓过气来,眉毛一下子竖起。
哇,原来人的眉毛也可以玩倒立啊,真是叹为观止。
江心儿不等吴珍儿发出震耳的吼声,柔和到能把人催眠的嗓音已先飘逸开来:“姐姐别生气哦,有什么事情,姐姐尽管吩咐,小妹一定照办。刚才是没挺清楚,姐姐再说一遍。”
呃,,吴珍儿憋足了劲儿的那股气只能顺着原路又憋了回去。伸手不打笑脸人啊,人家那么乖巧,又怎么好意思再吼人家。
到底这丫头还是怕自己的,吴珍儿的自尊心在胸腔中舒展开来,心情也好了很多。
“我刚才是说,我要和师傅去做事,你么反正是刚来的,馆里事情你帮不上忙。若是老这么闲着不好,就给你找点事情就当帮帮我了。床铺理一理,被窝晒一晒,怎样,你现在听清楚了吗?。”
“放心吧,挺清楚了,你只管去忙。这点小事,就交给我好了。”
江心儿笑脸迎人,满口答应着,仿佛刚才损吴珍儿的不是她本人。
“恩,那就多谢你啊!”
吴珍儿对着桌上铜镜打量镜子里的自己装扮得很妥帖,满意地转身走出房间。
看着她的背影,江心儿不由得爆了句粗口:“我靠,还真以为自己是主子,当老子是佣人啊!”
想想自己够窝囊,也够犯贱的,居然被个自以为是的土鳖丫头差东差西的,还因为要韬光隐晦一段时间而不能反抗。
死丫头,等老子混熟了,看怎么收拾你,且再让你拽几天。
江心儿愤愤然很阿Q地自我安慰着,扛着吴珍儿被子出去晒,顺便在晾上绳子的被子上狠狠拍了几下。
太阳真的很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很舒服,一扫刚才受人压制的腌臜之气。
春天来了,万物萌动,正是青年男女发春的好季节。看来馆里近来有些凄凉的生意也该复苏起来了,咔咔,我江心儿要出山啦!好好撮合几对佳偶,减少人间旷男怨女,也是大大的功德啊!
美好的憧憬还没结束,余嫂大煞风景的呼唤声就打断了江心儿的万丈豪情。
“江心儿,你过来一下。”
唉,也不知道又是什么好差事要找她,江心儿认命地应着,大步朝着余嫂走过去。
这些天,江心儿觉得自己不是杨红莲的徒弟,而是整个金百合一个打杂的。
当然,除了吴珍儿有挟私报复的嫌疑,其他人倒不是故意欺负她,而是习惯使然,新来的小学徒都是这样,谁都可以差使她,什么事情都可能让她做。
“余嫂子,你找我啊?”
“昨天夜里好大的风,跨院里那几株桃树落了一地的花,我现在还有其他事情要做,馆主吩咐让你去扫一下。”
“好的。”
没奈何啊没奈何,扫地就扫地了,就当锻炼身体吧。谁叫自己是新来的,连抱怨都不可以露出些许,不然会被人说这孩子不听使唤,不肯做事。
幸亏江心儿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都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主,拄着个比自己身量还高些的大竹扫帚扫完整个跨院也没花太多时间。只是腰是有点酸的,手也是有点疼的,喘息也难免是大口大口的。
没来得及多歇一会,江心儿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忙赶到前楼的连理枝房擦桌子抹椅子,又到厨房给杨红莲准备好了茶水。
一切准备工作做毕,杨红莲也很准时地到连理枝来坐班了。江心儿抹着额头渗出的细汗,长长喘了口气。
杨红莲抬眼看她:“怎么,是不是很多事情要做?”
“也还好,就是帮着打扫了一下跨院。”
“哦,昨夜风很大,想是桃花都掉了一地吧。”杨红莲随口应着。
“是啊,满地都是落花。”
“你有些埋怨?”
江心儿迎着杨红莲审视的目光回望过去,保持笑容:“师傅说哪里的话,不是每个学徒都是这样做过来的吗,心儿有什么好埋怨的?”
“这样很好,年纪轻轻的,吃些苦也是有好处的,不要太计较眼前。”
杨红莲对江心儿的回答很是满意,想想后,招手叫她过来。
“我记得你说过,你是认识些字的?”
“是的,我识得一些字。”
江心儿其实想说的是,我认识的字很多,不止中文,还有外文。可惜,毫无用武之地就对了。
杨红莲哪里知道眼前这丫头的内心独白,继续说道:“其实做我们这行也不用你有什么学问,只需认识些字,能看黄道吉日,能写年庚八字就够。我那边有些婚俗规矩的书,你有空就多看看,以后跟着我一步步做做,也就很快记得了。”
江心儿依言走过去取靠墙一排柜子上的书,却看见旁边有一堆账本似的簿册,封面上都写着某某年几月到几月,什么镇,什么村之类的字迹。
字体笔致很硬朗,却是谈不上什么章法,字迹也颇粗陋,难道这些是杨媒婆的手笔?
“师傅,这些簿册是记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