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蝉当然明白他们的苦心,只是自己亲手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这脚步还能停得下来吗?仰或是她还想停下来吗?这别的不说,马六甲这是她志在必得的,不然她真的睡不着觉啊,其实她还想好望角,还想开普敦,加勒比……加勒比里面那几个城市不是产金便是产银,口水啊……只是现在么……缓一缓吧,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先把家门的这些吃干抹净了再说,那撒,巨港那里不是也有黄金么?这种事情还是不能急的。
有了郑月蝉的一再保证,张诚他们也就没什么意见了,毕竟虽然最近干的这些事情,都是有违圣人教诲的,但是在坐的又有谁是读圣贤书的呢?现在十打实的金银拿在手里,没人会嫌烫手,那些读书人不是说了么,千里为官只为财,那么他们为财跑千里,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是不能步子迈得太大,这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随即四人在商议之后,决定这两天里便派人去马六甲见见那位葡萄牙总督,看看能不能兵不刃血的把马六甲要过来,这样到时候这朝廷上的声音也会小很多。而且郑月蝉一直便把那句,这世界上能用银子解决的问题便不是问题。银子,金子现在他们还缺吗?
就在昨天来往于马六甲和佐渡岛运输猪仔的兵船到港了,随船带过来的还有佐渡岛这几个月他们的分成,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这才几个月啊……这当真是地里刨食,不怕刨不到就怕没人刨。宫里的那份早在年关前便送了过去,直喜得朱翊钧合不拢嘴,连带着这过年给宫里那些宦官,宫女的赏钱都翻了个倍,对那些官员过年的赏赐虽然没加,但是往年三成现银,三成实物,四成大明宝钞定列却是变了,变成了五成现银,五成实物,这四成的大明宝钞却是去掉了。
那些官员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朝堂上对于反对在倭国开矿的声音却是少了很多。以前几乎每天都有一小撮折子会那这件事出来说道,但是现在么,没人了这现银,实物还不能堵住你的嘴?那好你去领那四成的宝钞去。
相比于宫里的那些宫人,朝廷的百官之外,另一群人却是没那么高兴了,特别是那些藩王和宗族,因为他们禄米的数量上是没有改变,但是质量上有了出入,原本每年比官员们少一成宝钞的他们,今年领到了五成的宝钞。当时便有人想要联络的闹事,但是这大明的藩王宗族比别的朝代无力的多了,基本上他们就是大明圈养起来的猪,连城也不能随便出,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尽量的给老朱家开枝散叶。手上无兵无将,府中还有宫里的宦官和嬷嬷看着,这事能闹得起来才是怪事。
他们也就是写写折子,在上面哭哭闹闹,对于这些人,朱翊钧当时还是觉得头很大,在和张居正商议了之后,决定把洪武年间的宗人府名册和现在宗人府的名册,以及这两年宫中的开销一并誊写了每个藩王,郡王那里多送上一份。要说这招还真是有用,那些藩王都没了声音。这洪武年间在册的宗人只有二百多人,而在他们祖先们200年的不懈努力之下,到现在在册的宗人已经有五十多万了。光这些人的禄米就机会要去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赋税……而宫中这几年除了去年朱翊钧大婚花费比较多以外,却是少的可怜,朱翊钧他登基以来平均一年才不到十五万两……这甚至比不上那几个封地比较好的藩王府一年的开销。
这藩王和郡王们虽然都掩着鼻子认了,但是那些一般的宗人就没那么好说话了,他们和那些大户不同,大户们有封地有能收租,他们可没有这些,又因为是宗人不能出去工作,全家都指望着这点禄米,这一下少这么多他们如何能接受?而且他们和有封地的不同,他们能自由的在大明的国土上到处走。于是这群人一起闹到了北京,此时正值年关,这群人一来,原本一团喜气的北京城,顿时乌烟瘴气起来了,这礼部,宗人府那是天天有人在那里哭闹,更有人跑去太庙的哭,甚至还有人扬言要是朝廷不改回来便要吊死在了太庙门口,好去找列祖列宗……
宗人们这么一闹,不但是朱翊钧脸上挂不住了,就连张居正也感觉到压力好大。虽然说这并不是宗人们第一次这么闹了,但是上次那次还是七八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是由太后出面请那些宗人吃饭,并且赏赐了点财物,这才把他们劝走了,但是现在么……虽然宫里比当年还多了一位太后,可是一位病刚刚才稳定下来,这外边的事,朱翊钧那是能满就满想着法的不让她知道,而另外一位么……那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说不定这时候正等着看他们笑话。
这一开始朱翊钧也想着找她说说,看看会不会出现奇迹,谁知道他刚想过去,这转身张诚的折子便送来了,李太后那个远房的堂哥,也就是他的堂舅舅,终于在一次风暴中不慎落海身亡了。有了这个消息,他只能头一垂,让她出面那是想都不去想了。可现在怎么办呢?现在都是腊月二八了,马上就要过年了,总不能让这些人在大过年的时候还在这给自己添堵吧?
毫无办法的朱翊钧拿出张诚的折子再次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等等……吕宋给西班牙血洗过后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想要到牢里提点犯人过去种植皇庄……看到这里他顿时便有了主意,这是这个主意看着有点荒诞,不知道行不行得通。便让当值冯保去内阁把张居正叫了过来。张居正在听了之后也觉得在目前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并对朱翊钧好生夸奖了一番便回到了内阁,操办这件事情去了。
就在这天的下午,这些天天大门也不敢开的礼部和宗人府同时打开了门,并张贴了告示。告示是内阁发出的,在司礼监盖了章,其实就是圣旨,皇榜了。这告示的总体意思就是说,现在朝廷也没余粮,虽然也知道大家的日子不好过,但是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也让大家体谅下朝廷的难处,这次增发宝钞也是不得已,但是朝廷也不会亏了你们的。就在前段时间,朝廷已经帮助吕宋复国了,那吕宋的国王说了,为了答谢天朝的援手,将奉送一定的土地给天朝,而皇上体谅各位的难处,准备拿出一部分土地来分赠给大明百姓,但现在见众位宗人都如此艰苦,便决定优先分赠给宗人,每丁二十亩土地,那里的土地一年能三季水稻。如果有想去吕宋的,可以在开年之后初五至初八的时候前去报名,过了这三天就算放弃,土地也将向百姓赠送,到正月十五整个登记结束,二月初一由朝廷统一送去吕宋。
这条告示一出来,人群中顿时便炸开了锅,这大明的户籍制度之严,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这要归功于大明的那些地方官员,对于这条法令的贯彻之到位,和别的法令不一样的是,这条直接就关系到他们的政绩,大明的税收是按丁算的,徭役也是丁算的。所以人口对于地方官来说这都是政绩,要不是碰到自然灾荒实在没办法那是绝对不允许辖下百姓随意迁徙的。
这些宗人虽然都不是什么读书人,但是对这条法令那都是知晓的,现在一听,顿时便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当然这还不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中很多人现在最关心的是这吕宋在什么地方怎么没听说过。
对的,确实没有多少人听说过,特别是这些能跑来北京的宗人,他们大多是住在北京附近的很多是在山西,太原那一代的,吕宋这个地方到底在那里确实知道的不多,显然这一丁分二十亩两田的诱惑果然不小,这时候便有侍卫在一旁给他们解释,说这吕宋是在福建以南的海上,一听顿时不少人连连摇头,但也有不少儿子多家境又实在是窘迫的,心中便打了算盘,比如把现在在大明的土地全部留给大儿,再带着二儿,三娃,四子一起去吕宋,这爷四个就白得了这八十亩良田……
现场顿时便有些混乱,这时候又有侍卫跑来张贴了告示,这次的告示是上个告示的补充,说到了那里不但有良田,还有建好的房屋分配,同样是按丁分配,数量不多只提供给前一百名报名者,过了这一百名剩下的报名也只有田地没有房子了。
“哗”那些告示旁边就犹如是滚油锅里倒进了不瓢水,那是说什么的都有了,原本那些还在犹豫计算的,顿时便顾不得了,有不少人拉住了侍卫的手臂连连问现在能不能报名。而那些侍卫很是有礼的对他们说,这毕竟是大事,大家还是先回家和家里人商量,商量,再说,而报名那是必须要等到开年初五,那天由当朝首辅亲自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