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章亦可名为:人丁兴旺
文箐那日忘了,次日与杜家之约,因她要返回苏州城里周宅而失信。另外,在选择养鸭人的决定上,她又觉得不能太轻率了,只让周管家去着意打听前一家与杜三秀的情况,比较两家,哪个合适些。
她这厢到了周宅,叶子将鸭毛拿了过来,文箐瞧了瞧,五只鸭的绒毛,她两只小手就全抓光了。
“这,五只鸭,就这么点绒毛?”这,兴许就是几钱,不到半两呢。她暗想。
叶子不知小姐拿这个有甚么用,点了点头,道:“还有鸡毛,也要一起拿过来吗?。”
文箐摇了摇头,鸡毛可没有象鸭这般细的绒毛,要拿鸡毛做衣服,只怕穿上,毛透衣而过,人便成了着了“鸡人”了。可是,要做一件羽绒衣,怎么也要五两吧。二十只鸭的鸭绒凑到一起,也做不得半件一件?
“鹅毛行吗?。”嘉禾见小姐只抓着小绒毛思忖,对叶子道:“长房二女乃女乃那边前些日子宰了鹅,不知那鹅毛在不?我去寻来。”事实上,她也不知小姐要做鸭毛做甚,直觉上,她认为鹅毛应该也能管用。
有时,人的直觉真没错。
文箐见到鹅毛时,发现一只鹅的绒量比快赶得上五只鸭的量了。这是一个新发现。
几个女孩蹲在地上,将粗毛拣出来,结果风一吹,绒毛飘得到处是。叶子伸出细手紧紧地捂住筐里的毛。
嘉禾道:“这毛太细了,本来一只鸭上也没甚么,只一晾干,便剩下来没多少了。”
叶子小声道了句:“嘉禾姐姐,咱们是要这小毛毛?先时这鸭毛扯下来后,清洗时,这小毛毛全漂在水上,我,我便倒了出去……”
这也提醒了文箐,日后如何真要规模性地制衣,如何有效地减少鸭绒的损耗,显然,在工序上,漂洗鸭毛与晾晒这两道工序上需要想法子。
嘉禾也没管顾手上沾了鹅绒,拍了拍叶子的头道:“你也真是个小傻子,咱们有竹筛子啊。”
这竹筛子这家必备,文箐闻言也点了点头,笑道:“好法子。洗毛时,用竹筛子一捞……好,好”
叶子被嘉禾这么一打,倒是自在了些,便也多说些话来。“小姐,大鸭绒毛多……”
嘉禾笑她说费话,鸭大自然毛多,一年的鸭与两年的鸭自然不是一回事。
可是文箐听得这话,却没说话,她一直以为鸭下蛋了,就是成鸭了,还真没去想这些个。有些事,果真是“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本来是无意让她们二人参与“策划”的,没想到现下倒真成了集思广议了。
文箮过来,见得三个人围着两堆毛说着话,便觉古怪:“这是作甚呢?方才嘉禾取鹅毛,着实让人好奇。四妹,你不会是要千里送鹅毛吧?。”
这衣服还没做呢,不过是个不成形的想法,文箐可不敢马上宣之于众;就算是已制成了衣,文箐也不想大声吆喝,免得李氏又要打自己的主意了。上回卖香玉膏方子于郑家,李氏与郑家来往便得知此事,回头,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文箐:“箐儿,有道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你倒好,这档子好买卖,你却让旁人做得来。”文箐推个一干二净,委屈地道:“伯祖母不让我做这营生啊……”
此时,文箐对文箮道:“不是,不是。就是方才与嘉禾打一赌,一只鹅毛能顶得上几只鸭。结果我输了,这不,我想赖帐,便被二姐给了逮着了。”说完,又冲旁边的嘉禾挤眉弄眼,只有叶子茫然无所知,傻呆呆地张着嘴,却也不敢说出事实真相来。
搪塞过去,将文箮打发走,文箐对嘉禾与叶子道:“鸭毛一事,勿要声张。”见叶子有些犯愣,便道:“还不一定能做得衣服。且待做出来了,给大家一个惊喜。”
嘉禾与叶子似乎恍然大悟,对此事守口如瓶。
文箐一直以为女敕鸭如子鸡一般,肉女敕味鲜,哪知大错特错。程氏听得文箐打听煲鸭一事时,说了句:“四小姐,这鸡与鸭可是不同啊。老话说,一年女敕鸭湿毒寒身,三年半鸭才滋补呢。咱们要吃鸭,切莫买那小鸭。叶子与嘉禾还是年纪小,哪懂这些个。下回,买菜时,且让她们同我一道。”
文箐没想到还有这个说法,感谢她之余,半信半疑,又让嘉禾在市场上打听,果真是如程氏所言。有些事,不问不知,一问才知自己是想当然了。她心中暗窘,幸好,幸好多与程氏说得一句,否则自己要拿女敕鸭开刀,广而告之为女敕鸭所制,只怕没人买啊。
细节决定成败。要想做一项营生,便不得不关心平时并不在意的小事。事情从无到有,诸多牛毛细节,无一不影响成败。
阿静办事风风火火,得陈妈信后在便打中了范家人的情况,没两天捎人与文箐听:范家夫妻为人倒是地道,范家男人虽然以前脾气火爆,如今倒是踏实了。
接信后第二日是,文箐在周宅听陈妈那边传信:范家人到自适居了,请小姐回去定夺。
传信的人说陈妈好似有些着急,文箐还觉得奇怪。便想着如何寻了个借口赶过去。恰好彭氏听说文箐要去自适居,便道自己过去也瞧瞧,她还是暖房的时候去过一次,这两日心情不太好,闷在家里,立时就想出去透口气。借口道:“箐儿,今年你便满十周岁了。按理该庆生,二伯母也不知该给你备些甚么,且去你那宅子瞧瞧。”
文箐只以为她关心自己,乐得有她陪同,李氏那边便不用费心找借口去搪塞。到了自适居,才知传信的人所言:范家“拖家带口”一大家子果不是虚言。陈妈将范家人招呼拢来时,文箐一见也是吓了一大跳。
七个高矮不一的男孩女孩围着一对夫妻,其实,说少了一个,还有一个病着,是抱在怀里。
这,也太壮观了
范陈氏那身量,文箐瞧着,不得不感叹:也只有她这身子骨,才能一个人挺着三胞胎,还连挺几回。邪门的事儿啊,怎么就能连续生得这么多孩子?要是没夭折,不就是一支足球队了?
彭氏虽听说范家人能生养,看到这场面也是怔了一下。问道:“箐儿,你这是雇人?”
文箐老实交待:“是啊,那边宅子陈妈身子不适,关婆婆年纪大了,又要侍候太姨娘,宅子也缺个看院的。前些日子,周管家请了小哥帮着看院,不料是个花架子,一靠近马便被踢伤了……”
彭氏一听这话,上下打量了范家夫妇,道:“这大的倒象是有力气能干活的……”
她话没落音,范家男人便作揖道:“我范弯旁的没有,如今只剩一把力气使得。请女乃女乃……”他声大、情急,说话似打雷,一开口差点儿吓了文箐一跳,不过幸好是被他家女人拉住了。范家男人小名丸子,大名范弯,少年时在外胡混被人称为“饭碗”或饭桶,由此可知,此人能吃。
文箐瞧着范家男人骨架子甚大,完全不象南方男人,倒象北方汉子,虽然瘦了些,只是瞧着那架势,还真是不能小觑了。发觉其一只脚上缠着步,难道,这是带伤上阵?
陈妈在文箐旁边道:“小姐,这范弯虽能做活,可是,也太能吃了。这一家人,一顿吃上五六升米啊……”这是平常自适居民有人口一天的口粮还多。
文箐这才晓得,为何陈妈着急让人传话让自己赶回来,原来是怕自己不雇江范家人,“饭碗”一家将米粮吃了个空。她还没拿定主意,接着又听陈妈道:“不过,这范家娘子倒是真能干活,平日里我们这喂牛喂马,一早晨忙得没个空闲,她一来,两刻钟就完成了。”
陈妈喂马,得跑两回,范陈氏一出和,一手提了一大桶马料,一手提一桶牛食,一个来回完事。这把子力气,比嘉禾那更是强上一层,毕竟范陈氏正当年。
彭氏见着那小的好似生着病,便有几分担心,道:“若是这夫妻能做好,箐儿雇他们是好事。只是,这小的如何是好?”
范陈氏忙解释道:“女乃女乃,这小的不打紧,有七妹看着呢……”那意思就是五六岁的小女孩可以带一岁多的娃儿。
文箐瞧向陈妈,陈妈点了个头,应证此言不虚。范陈氏却在那厢与彭氏诉起苦来,只求二女乃女乃开恩,让四小姐收下自己一家人。
文箐问陈妈:“原来不是说总共只有七个孩子吗?怎的是八个了?”
陈妈小声道:“有一个本来是寄养在一个表亲家里,如今表亲家也有些作难,多一张口,便多要一份粮,又给她塞了回来。只是……”
陈妈难得支支吾吾,文箐便瞧向她,“如何?”
陈妈附耳道:“我瞧周管家好似要收他家孩子一个呢,好送终。范家也乐意送出去一个。”
文箐听了这话,喜道:“这是好事啊。好吧,就雇了他们一家便是了。只是如今他们又是伤啊又是病的,工钱只怕不多啊。”
范家男人尖着耳朵听得这话,立时道:“四小姐只要赏我们一口饭吃,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工钱,小姐看着给几文就是了。”
彭氏寻思着二房各侄女比有丫环,便是大侄女文筼可是有丫环的,只有自家女儿倒是一个也未曾,此时难免不动心。文箮如今也十四岁了,再过几年要出嫁了,好歹也要配个丫环才是。此时,指着范家二女儿道:“箐儿,我倒是想雇了她去陪你姐,可方便。”
文箐笑道:“二伯母说笑呢,我还没雇他们呢,哪有甚么方便不方便一说。二伯母既看中她了,范家夫妇又乐意,我也更欢喜,二姐身边早该有个人了。”
一时,三家皆乐。
彭氏兴高彩烈地带了范家二女儿归家,李氏听得这事,便也打起了主意。有些酸酸地说文箐:“如今你这一暖房,倒是人丁兴旺起来了。”
文箐只笑着说还是伯母与婶子们的照顾,才得这般。
李氏生怕文箧夭折,这样家中又只剩文笈一根独苗了,过了孝期,她现下也不三十,便想再要一个孩子。只是这半上来不见动静。知晓范家娘子胎生几个,难免动心。“范家老五是不是有六岁了?男孩?文箧也该有个伴了。”
文箐笑道:“婶子要是看中了,只管与范家夫妇说去。我也是雇的他们,他们家子女可没曾卖身于我,作不得主。”
说是这么说,只是休沐时候,还是将范家小五带了过来,让李氏瞧了瞧。李氏一见那孩子生得倒不错,还真留了下来。
于是,范家就这么着,在周家扎了根。
当然,姜是老的辣,文箐那时也根本没想到李氏要雇范家小孩,除了想引子以外,更是另有打算。此是后话,暂且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