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史可记的历史上,自小就相当早熟而异常早慧的人,确实是不少的。三国时期,曹操的三儿子曹冲,就是早慧之人,据说“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最著名的典故是耳熟能详的“曹冲称象”。虽然后世有学者驳斥为牵强附会,认为这是北魏时译成佛经《杂宝藏经》中的故事,被附会到曹冲身上以显其智慧,但曹冲早熟确实是可确认的。汉末之时,战乱频繁,统治者常常采用严刑峻法来约束人民,很多人依靠曹冲的辩解得到了宽大处理,那时候他才在十三岁以下。
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徐惠,如果按古人说法:生五日即能言语。四岁通论语及诗。八岁巳善属文。徐孝德曾命拟离骚为小山篇,为太宗所闻,乃纳为才人。也就说,在别的孩子还在舌忝脚趾的时候,徐惠就已经开始呼爹叫妈,当别的孩子还只认得一二三四的时候,她已经把《四书》、《五经》念得滚瓜烂熟。八岁时,她已经能出口成诗,而且辞致清丽,颇有水准。父亲徐孝德想考她,就让她仿照屈原的《离骚》作一首离骚体诗。徐惠片刻即成《拟小山篇》一首:“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想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这首诗被收录入《全唐诗》时,特别标注了其父徐孝德大感震惊的反应,她入宫封为才人时,年仅十一岁。从这点看,徐惠不但早慧,也是非常早熟的。
还有一个早熟早慧的典型是清太宗皇太极,有历史记载,当父兄长年累月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始主持家政了,不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管理得井井有条。古人是按虚岁计算年龄的,所谓七岁,也许只有六岁,甚至五岁,以现在来说,一个五到七岁的孩童仅仅是上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年龄,这么一个小小孩童,管理努尔哈赤庞大的家族,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也许有夸张美化的成分,但确实可以从侧面看出他的早熟早慧。
举了这些例子,不过是想说明,早熟早慧的人虽然罕见,但确实是有的。而且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年龄来作为衡量古人的标准,在古代,十岁出头结婚的比比皆是,十五六岁甚至十二三岁产子的也有,在现代,二三十岁绝对还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但在古代,确实不算非常年轻了。汉唐时期,因为人的寿命有限,不少人三十余岁已是到了做祖父祖母的年纪,所以定会比现代人要早慧早熟很多。
从真实的历史记载来看,武惠妃应该出生在699年左右,比出生于685年的李隆基要小十四岁。按照故事开头设定,是武则天当政的大周长安四年,也就是704年,如果真按历史写,武惠妃只有五岁左右。虽然古代人早慧早熟,加上出身皇族,又突然遭受家庭巨变,她的心智比一般孩童要成熟许多,是非常正常的,但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还是将她的年龄提高了三岁,设定她出场之时是八岁左右。
小说并非穿越文,纯粹是在写一个古人,对于文中女主角来说,自然要比现代人要早熟很多,而且她与徐惠这种异常天才的才女相比,并没有天赋异禀,实则也算不得十分早慧。何况,女主角幼时就遭遇家庭变故,自小在充斥着宫闱斗争、人命鲜血、男欢女爱的宫廷长大,一年的经历也许比普通人一辈子的经历更要惊心动魄,早熟也在情理之中了。
说句玩笑话,许多穿越女二三十岁的灵魂,落入一个几岁孩子的中,所表现出来的早慧也没有让周围人觉得惊奇异常,不正说明古人实则就是这么早熟的么?当然,若是还接受不了女主角的年龄,那只能将她的年龄自行想象大几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