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传 12.剧坛泰斗曹禺继母

作者 :

第12章引导儿子走向剧坛

——剧坛泰斗曹禺的继母

放弃生育,一心育继子

曹禺(1910—1996),祖籍湖北潜江,在天津出生。曹禺是蜚声中外文坛的杰出戏剧家。他的剧作以其富于民族特色的戏剧风格,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员。他的剧作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与广大人民群众命运息息相关的艺术生命力。他的剧作久演不衰,百看不厌,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优秀剧目成为中国近百年文学艺术的经典,成为现代戏剧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曹禺以他毕生的奋斗为中国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戏剧赢得了世界声誉。

曹禺的父亲万德尊在清朝末年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元洪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

薛咏南是曹禺的姨。这个姨不同于一般的姨,她是曹禺生母的孪生妹妹,姊妹相貌酷似。据说姐姐临产前,妹妹不离寸步,守在旁边;小家宝出世后,妹妹又日里夜里侍候患了产褥热的姐姐,直到第三天姐姐去世。曹禺出生后,取小名叫添甲。甲者,天下第一也。万公馆里添了个天下第一的小宝宝,却失去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少妇,谁能说得清楚悲喜各有多少?幸亏有个薛咏南,她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抚养孩子的责任,不久,又欣然同意别人的说合,做了万德尊的妻子。在她和万德尊共同生活的19年过程中,亲戚朋友劝她:隔成肚皮如隔一座山,还是自己要一个孩子好,薛咏南拒绝了好心人的相劝,决定不再生育儿女,而是她把姐姐留下的儿子家宝始终当做亲生。家宝自己也说,他是在像亲娘一样的襟怀之中成长的。

引导儿子走戏剧道路

薛咏南喜欢看戏,而且是个戏迷,没有她不爱看的戏,什么京戏、评戏、河北梆子、京韵大鼓、文明戏……她都爱看。在这样的家庭中,加上继母的熏陶,家宝成了个小戏迷。家宝才3岁,继母就抱着他到戏园子里听戏。稍大些,就跟着继母站在凳子上看,一阵锣鼓声后,在悠扬的胡琴声中,俊美的青衣出来了,大花脸出来了,紧张的对打,令上目眩神摇,看得他目瞪口呆。再长大些,他也可以坐着看戏了,戏园子里熙熙攘攘,卖糖的、卖烟的、倒茶的,这一切都不能干扰他,他真的入戏了。

家宝的模仿力很强,看完戏回来和小伙伴们学着戏里人物的动作和唱腔演起来,有时候自己编个故事来演,继母亲临现场观看、指导、鼓励他,小家宝无比喜悦和满足。

从家宝对戏剧的天赋和热爱,薛咏南开始考虑家宝的未来,她产生要培养家宝走戏剧的道路,她要将儿子培养成一流的表演家和剧作家。她有了这一想法,她就处处时时都引导、启发和支持儿子往这方面发展。

曹禺是爱美剧的业余演员,但他作为业余演员的历史,则早在“爱美剧”出现之前就开始了。1915年,5岁的曹禺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1920年结束私塾学习,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爱美剧”作为一个运动,出现在1921年以后。

说服丈夫支持儿子走戏剧道路

家宝12岁,进入南开中学读书。1925年,家宝被吸收为南开新剧团成员,父亲万德尊十分不满,倒是继母薛咏南极表赞成,以家宝成绩优秀不会影响学习说服了万德尊。这年秋天,天津早早地降了雪,家宝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薛咏南坐人力车到学校接儿子,一看,这里正在排演洪深改编的《少女乃女乃的扇子》,这一双大小戏迷都被剧中人物吸引,忘了自己该干啥了,一直到排演收场才归。

1927年10月,南开中学23周年校庆,薛咏南听说儿子家宝饰演女主角娜拉的易卜生名作《玩偶之家》公演,她千方百计说服丈夫万德尊与她一道前往观看,给了儿子从事戏剧活动的最大支持。在观众多得无插足之地的学校礼堂里,薛咏南看到自己17岁的儿子穿着绿色衣裙,惟妙惟肖地扮演一个外国少妇时,她差一点控制不住地叫出声来:“我的儿子真了不起!”

薛咏南坚定不移并说服丈夫一起支持儿子,进一步坚定了家宝走戏剧之路信心。

精心抚育,呵护成长

在南开中学读书时,每当他放学晚点回家,继母就不放心,一回来便問:“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了什么事?”她是不放心的,南开中学周围的环境比较乱,又是在一个偏僻的小胡同里,离家又远,她怕家宝出事。她是很能体贴曹禺的心情的:曹禺在中学读书时,常把吃点心的钱省下来,有十几个铜板,就分给胡同里的穷孩子。给了这个孩子那个还要,那个给了这个又要,沒完沒了,结果钱都沒有了,人家还不放他走。回来跟家里说起来,继母从来不怪罪他,只是一笑了之。

有一次,他从学校乘洋车回家,拉车的慢慢地走,跑不起來。他就问车夫:“你怎么不跑?这还沒有走得快呢?”说着,拉车的哭了,才告诉曹禺,她是个女人家。车是丈夫的,因为丈夫拉车累得吐血,躺在家里,车沒人拉,家里揭不開锅,实在沒办法,才穿上丈夫的衣服,出来拉车。曹禺听后,心中十分难过。他总是心疼穷人,回到家里就找继母要钱,继母问明原由,就给他几块钱。他把这几块钱给那位拉车的妇女,还从家中拿些吃的东西给她。在这些事情上,他常从继母那里得到支持。

曹禺在继母的影响和支持下,三年南开中学生活,曹禺在老师的影响和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戏剧作品,并参加新剧社的演出活动,改编外国著名戏剧作品,萌生了写剧本的想法,从此步入戏剧创作生涯。

1928年6月,曹禺作为南开中学第21届毕业生,结束了中学时代的生活。9月,被保送进了南开大学。在南大的日子里,他曾参加过话剧《娜拉》等的演出,改编了英国作家高尔期华绥的剧本《争强》,还翻译了外国剧作《冬夜》和《太太》。

1929年12月,张彭春老师赴美之前,把一部英文版的《易卜生全集》赠送给他。他把这部书视若珍宝。当时他的英文水平还不能熟练地阅读和赏析原作,他是翻着字典,凭着毅力,把它啃下来的。这次潜心地攻读,使他对易卜生的剧作心领神会并为之倾倒。

伴随着日渐浓烈的兴趣,他的戏剧视野也扩展开来。当时,美国出版的《戏剧艺术月刊》,他每期必读,尤其是轰动美国剧坛的戏剧家奥尼尔的作品,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他。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代表作。该剧本1934年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后,使话剧界乃至整个文艺界为之震动。《雷雨》的发表和上演,将我国新兴的话剧文学推到一个高峰,为话剧舞台艺术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雷雨》之后,1935年25岁的曹禺又写出了《日出》……

薛泳南也能理解曹禺写的戏,她看过《雷雨》,也看过曹禺主演的《財狂》。看过《雷雨》回来,她跟家里人說:“人的感情被挤到那份儿上了,就要发生那样的慘事。”在曹禺的成长中,一直得到了继母的抚爱和支持。

平凡又伟大的继母

继母从30多岁就守寡,支撐着这个家。他很体恤和孝順继母。每当继母过生日,他总要给家里寄钱,并予以生日慰问,薛泳南很高兴。其实这些钱本是家里寄给他的,而他却节省下来,再寄给继母作生日礼物的。

他出去做事后,常给继母寄钱来。在美国时,也常写信给母亲。信中说:“他不能去看母亲,現在一个地球要走半个才能見到您,”还把他的照片寄给母亲。母子关系非常密切。

继母曾来北京治病,那時他就知道她得了癌症。眼看着继母瘦枯的身躯,憔悴的面容,他难过极了。他想尽各种办法,細心地照料着她,尽他的一片孝心。母亲病重,他正在写《明朗的天》,急着回到天津,看护母亲。为更好地照顾她,他在母亲床前鋪上一张席子,睡在母亲的床前,一边看护母亲,一边坚持写作。

1954年12月间,正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上演《明朗的天》的高潮期间,接到继母逝世的消息,他和方瑞立即赶往天津参加继母的葬礼。

虽说他早就有思想准备,继母的逝世,使他无法抑制心中的悲痛,勾起他绵绵的回忆和无限伤感。尽管他从小就知道失去了生身的母亲,自童年就因此而苦闷伤感;但是,继母对他的抚爱是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是继母给他播下喜爱戏剧的种子,是继母教他背诵诗词,是继母料理他的生活,还给他以生活的勇气。

在曹禺的杰出剧作中,也有着继母的心血。曹禺回忆说:“继母曾给我许多鼓励,我胆小,继母曾对我说:“添甲,你出去,你放心出去,该做就做,你父亲沒有做过缺德的事。我们的积蓄都是你父亲的薪水,蓋的房子也是用的积蓄的钱。他沒有杀过人、骗过人,你放心做事吧!”她常对我说:“你胆子要大一点,心肠要寬一点。”我的继母平凡又伟大,我是非常怀念她的。一幕又一幕的童年生活的片断又浮現在眼前……

如今,继母安详地躺在那里,一个平凡伟大的母亲,永別人世。曹禺说:“母亲去世后,还有些股票,给了嫂嫂。我要了《湖北先正遺書》,这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出钱编輯的丛书,有一百多本。收集的都是湖北的先正,也是先贤的著作。像屈原的《離騷》、杜甫的詩,凡是湖北的哲學家、作家、詩人、文章家的作品都收进来了。这是继母为我留下的。继母还細心地保存下《雷雨》的手稿,嫂嫂不懂,烧毀了一些,也是继母给我留下的。《雷雨》的手稿,后来给北京图书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继母传最新章节 | 继母传全文阅读 | 继母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