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你要尝尝今天的饭菜,这可是我亲自做的。”慧音来到慧如的屋子里,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声音极清脆。
她帮着把饭菜摆好,又拿过家里做的糯米红枣糕点、葱香油酥饼和一些平常的水果:“过些日子便是中秋节了,娘说,姐姐虽是一个人在庵里,但照例还是要祭祀月亮神的,这不,让我多带了这些来。”
“娘想得真周到。”慧如将书收好放在榻边,拢了拢幔帐,站起身来给慧音倒了一杯茶水,但抑制不住内心的伤感,这将是她在外的第一个中秋节。慧如拉过慧音的手,一阵心酸,两滴晶莹的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儿。
慧音不忍看姐姐伤心,扶着姐姐坐下,只好言安慰着。慧如忍泪笑笑:“我没事。”慧音跟着勉强一笑。
趁着慧如吃饭的空儿,慧音慢慢打量着慧如的屋子,慧如的屋子很小,只安放了一张硬木雕花睡榻,榻上一顶干净的碧色帐幔,散散绣着重瓣芍药花,四周饰以如意云头纹,一张小方桌,几张摆放整齐的方凳,还有一个很矮的圆脚书架。书架上的书一本本排放着,大抵是些佛理典籍,慧音不感兴趣,从来都不曾翻阅。
慧如从小跟着父亲是识些字的,倒是很喜欢看书,她在庵里打扫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书,便拿过来经常翻翻。书架里有一小块空出的地方,里面摆放着慧如打坐时用的东西和一些细碎的杂物。慧音每次来都会看到这些东西,也没见着多出过什么,便习以为常了。
慧音的目光四处游晃着,忽然瞥见慧如榻上的一只木匣子,匣子半掩在深青色的半旧枕下,她一时好奇便去拿了过来。
慧音端着匣子走到慧如身边:“姐姐,这以前怎么没有见到过?”
慧如笑而不语,暂放下手中的碗筷,走到榻边翻出一个荷包,从里面拿出一把铜钥匙,那钥匙的大小正与匣上的铜锁无异。慧如用小锁轻轻打开匣子,随着一下细微的声响,慧如翻开匣盖,只见匣底白色布缎上安静地躺着一块极精美的玉佩。
“姐姐,这玉佩是……”慧音不解,疑惑地问慧如。
“路上捡着的,我看恐非平凡人家的。”慧如浅浅一笑,“刚和师父要了匣子装上,便被你这丫头瞅见了。”
慧音道:“那姐姐可收好了。不过姐姐你打算怎么找这玉佩的主人?”
慧如思索:“如果真得价值不菲,那它主人必定会一路来寻的,到时候原物返还便是。如果没人来找,便交与庵里。”
慧音点点头:“嗯,也好。不过我们这附近没听说过有什么富裕的人家。”
慧如漫不经心:“辛许是过路人落下的,这一路过往的香客可不少。”
慧如看着桌上的木匣,闻着若有若无的茉莉香味,回想着刚刚与慧音的一段话,心里没有一点着落。“唉。”她轻轻叹了一口气,趴在桌上用右手的食指勾住玉佩梅花结中心的镂空处。
玉佩碰到鼻尖有一丝微微的凉意,像三月里的河水,触到指间的冰凉。玉上有幽幽的杜若香气,不浓,却沁人心脾。细看之下,玉佩的两颗玉珠子上各有一朵精雕细琢的花,慧如猜不透是什么,却觉着像是桃花。想到这,她微微一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慧如记起小时候,娘亲领着她们姐妹三个去香山寺上香,下山路上遇到一个上了年岁,说话疯癫,走路没有正形的跛脚和尚。
他看到慧如姐妹三个,忽然哈哈大笑,指着慧如说:“生如桃花,丽而不寿,无所依存,凉薄而憾。”又转身指着二妹慧语癫笑:“平凡无奇,无富无贵,飘摇终生,平凡而老。”最后看着最小的三妹慧音说:“满脸苍悴,无福无禄,无寿无情,寂寂而默。”说罢,仰天大笑,甩袖而去。
慧如的娘听不明白,只道是疯和尚的胡言乱语,未放在心上,而三个孩子年岁尚小,不宜多想,便急忙拉着孩子们下山去了。
慧如每每看到桃花时,便会想到这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当然也会想起那个疯和尚,还有他的那句“生如桃花”。那年的慧如已经十二岁,韶华初绽的年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