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的雪化得几乎都没有了踪影,天气依然很晴朗,路上坑坑洼洼有些泥泞,几只叽叽喳喳的雀子站在树枝上抖动着羽毛。太子心情舒坦了很多,想起来此多月还没有好好游览,正好又近傍晚,夕阳余晖,彩霞满天,景色安好,于是回到香山寺时,稍稍整理了下,换上一件青白色的夹衣便一个人下了山去。
从顾山一路向南,顺着一条宽阔的大道,先是来到了集水镇。集水镇最有名的是梅花糕,而做得最好的要数吴记糕铺。他家店铺的梅花糕远近闻名,据说是用吴家独制秘方做成的,糕成时,不仅能够闻到糯米、麦粉的浓香,还能闻到淡淡的梅花清香,糕上点缀着杏脯、葵花籽、芝麻,糕中夹有红豆沙。别家做梅花糕都是徒有梅花之名,却毫无梅花之实。而吴记糕铺的梅花据说都是用梅花刚盛开时的女敕蕊,加上梅花枝头干净的雪水,在地窖里酝酿而成,然后再做成糕点,清香可口。香传十里毫不夸张。
太子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未能尝到,今日有机会,太子便顺道来到吴记糕铺,买了两块刚刚出炉尚带着热气的梅花糕,准备带回去慢慢品尝。
吴记糕铺的生意很好,多是馋嘴的小孩和慕名来的客人。糕铺掌柜姓吴,吴三勤,年岁稍长,长得微胖高大,忙碌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太子买好糕,刚准备迈出糕铺的门槛,听得一声清脆的声音:“吴伯伯,买四块梅花糕。”太子不由转头,是个年轻的姑娘,头上绾着秀丽的随云髻,上身穿一件樱草色蕙兰花瓣襦衫,下面系着一条乳白色宽松云纹长裙。
姑娘等待时偏巧也转了头,看到一个俊美的年轻公子看向她这边,不免脸微微一红。太子友好地对她微笑,却惊异地发现她和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见过的一个女子很像,如此一想,又多瞧了几眼。姑娘不知公子何意,以为是轻薄浪子,撇了嘴不再理会,转头去看吴掌柜给她包梅花糕。
吴掌柜抱歉地对姑娘笑笑:“王姑娘,只剩两块了,这不,太阳快落山了,我们店铺今天也要打烊了,你经常光顾,要不今天这两块糕就送给你了。”
姑娘笑笑:“伯伯,你知道我家姐弟五个呢,只有两块……”
姑娘的话还没说完,太子好心走上前去,把手中的梅花糕递到她面前:“拿着吧,这里正好两块。”
姑娘连连摇头:“不要不要,我明天再来就是了。”说完碎步走出了糕铺,拿好仅剩的两块糕,把钱付给了吴掌柜。
“你拿着吧,实在不行,你付我钱便是。”太子见她似乎急着要买,追上前想把糕给她。姑娘这才停了脚步,莞尔一笑,接过太子手里的糕,从袖兜里掏出该付的钱递给太子。
姑娘看着公子也不像坏人,便和他一路走一路说话。“我五弟吵着要吃梅花糕,四弟也馋了,我便出来给他们买,正好给我两个姐姐也带一份。
太子听着她说话,偶尔笑笑,沉默了一会,问道:“刚听掌柜叫你王姑娘,不知姑娘芳名?”
“慧音。聪慧的慧,音乐的音。公子贵姓?”慧音很爽朗。
“我?免贵姓萧,叫我德施便是。”太子回道,又问,“王姑娘,你现在是要回去吗?”
“我先给我大姐送糕去,顺道。她在庵院带发修行,难得看到她,我们已经好久不见了。”慧音看着脚下的青石板边走边道,顿了顿,又抬着明亮的双眸问道,“公子去哪?”
太子没有计划,不知如何回答,随口说道:“随便走走。”慧音点头不再问,只一路沿着窄窄的街道向东走,太子走在她的旁边,路边人家的墙壁上牵满了爬山虎,冬季枯黄了不少,一些院子里的花枝旁逸斜出,衬着黛瓦黑墙十分耐看。黄昏的太阳开始慢慢西沉,晚霞笼罩下的一切都披上了一层灿灿的金黄。
过了集水镇,绕过几条幽邃而不寂寥的小巷,便是陈塘镇了。陈塘镇比集水镇大了不少,小桥流水,淡烟暮霭,风景如画。慧音见公子一路随着她走,扑哧一下笑道:“我去见我姐姐,就在东山上,快到了,你也要去庵里拜佛么?”
“我就随便走走。”太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转而又看看四周,东面拐角有一家名为“绿珠阁”的珠宝行,太子指道:“去这家店铺转转也好。”
慧音看着“绿珠阁”的店面笑道:“这家店铺的东西都是十分好的,我觉着这名字就好,可我大姐总说,‘绿珠’二字不好,石崇的妾便唤作‘绿珠’,美人薄命。我姐姐是不喜欢绿珠。”
太子有些好奇,笑问道:“世人都以绿珠侠骨柔肠,为情而生,却又为情而死,世间男子多不及,你姐姐为何独独不喜欢绿珠?”
慧音思索片刻道:“姐姐没提,只略说道‘绿珠所爱非人,石崇那般的男子又怎值得她去爱去护,绿珠到底糊涂。此生所爱,亦必为谦谦君子,清明如玉’。”
太子笑而不语,只在心中咀嚼着“清明如玉”四字。慧音摆摆手道:“好了,不说了,我先走了。”说完对公子笑笑,没回头,一路径直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