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 【第276章】生产形势,十分喜人

作者 : 拉丁海十三郎

,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至于讲解一些狙击手的基本原理,则由徐兴夏负责。他虽然不是狙击手,暂时也没有操作火枪的**,但是对于狙击手的一些基本常识,他还是知道的。如何有效的突破敌人的防线,如何隐蔽,如何在得手后撤退,这都是很新颖的内容,也是游侠儿感兴趣。

雕骑军的士率,在日常的I练中,也提出了不少改良内容。如弹丸的防水性能,枪管的防寒护套,在冰天雪地里的枪械使用等,都有一些独特的建议。对于当时的火兢来说,在严寒的冬天使用,的确有一定的危险,炸膛的几率明显提升。幸好,使用米尼弹的日月统,在发射药的分量上,要比一般的火统,大大的减少。只要不是操作失误,炸膛的几率还是很低很低的。

当时的火枪,清一色的前膛枪,在马背上使用,有些困难。这个问题,暂时没有解决的可能。因此,骑马的步兵,成为总体的发展趋势。通过骑马快速的运动到作战区域,然后下马作战。雕骑军作为可以自由活动的军队,对机动性的要求非常高。一般的军官,都要熟悉周围五百里的地形,以便随时作战。

自从雕骑军成立以后,在镇朔堡的周围,在黑山营的周围,甚至是在打磺口、宿嵬口等地方,都有白衣军士率的身影。雕骑军的人数是不定的,以十二个人为一伙,有伙长、伍长两个军官以及十名士率。他们可以自己选择I练区域,I练方式。有的士率擅长平原骑射,有的士率则擅长山地作战。可以说,雕骑军是一支很自由的部队,它到底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徐兴夏自己都很期待。

万历四十四年的冬天,威镇堡和镇朔堡的军户,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相反的,在这个冬天,他们都显得格外的警惕。无论是外来的人口,又或者是本地的人口,对于鞑璛子是否会再次南下,都表示深深的忧虑。威镇堡、镇朔堡、黑山营,甚至是贺兰山山脚的牧民,脸止的神色,都显得比较凝重。

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徐兴夏的出现,完全打破了以前的规律。用以前的老经验来推断以后的事情发展,是不可能的了。在这个冬天,鞑靼人会不会大举的南下,一直是未知数。在某些人有意无意的诱导下,各种各样的谣言在镇朔堡和威镇堡等地传播。各色谣言的核心内容,都是不但鞑璛子会南下,而且会大举南下。

由于徐兴夏需要购买大量的物资,不断的有商队从宁夏城到来镇朔堡,带来各种各样的物资。同时,他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真假难辨的消息。其中,有相当部分,就是用心险恶的谣言。即使管事会的各位百户,不断的召开民众大会,进行现场的辟谣,有部分的军户,还是显得相当的担心。

更令大家感觉到有些紧张的是,如果这次鞑璛子南下,数量绝对不会少。上次,索布德和帕罗阁率领一个千人队的鞑璛子南下,结果被徐兴夏打败了,灰溜溜的回去了。后来,古格勒又率领两个鞑璛子千人队南下,结果同样被打败了,连古格勒都被俘虏了。有两次的前车之鉴,鞑璛子如果要南下的话,肯定会纠集更多的兵力。

谁也不知道,如果鞑璛子真的南下,会出动多少的兵力。一个或者两个的鞑璛子千人队,白衣军可以对付。

但是,如果是三个、四个、五个……甚至可能是七个、八个、九个呢?恐怕就有点麻烦了。白衣军的枪炮,并不是万能的。在鞑靼人的人海战术面前,能支撑到什么时候,真是不好说。敌众我寡,对比悬殊啊!

至于宁夏镇的其他部队,基本上不用寄予希望了。以徐兴夏和他们的恶劣关系,他们肯定会作壁上观,坐山观虎斗的。甚至,不排除某些人在节骨眼的时候,会落井下石,让徐兴夏快点灭亡。事实上,就算是他们到来增援,也没有什么效果。鞑璛子只需要一个千人队的兵力,就能将他们全部阻挡在战场外面。

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即使是最乐观的人,对于未来,都不敢轻言获胜。未来,依然任重而道远啊!这一关,要是白衣军挺过去了,以后的局面,就会相当的广阔。以后的道路,也会相对平坦。如果这一关没有挺过去,白衣军的命运,或许就要坎坷了,甚至是全军覆没,都是有可能的。

面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徐兴夏当然也不敢掉以轻心。一方面,他让王启年启动锦衣卫的情报网络,密切关注海勒金部落的动静。有什么风吹草动,都打醒十二分的精神,另外一方面,白衣军的各个部队,都在镇远关附近战斗值班。只要发现鞑璛子骑兵的踪迹,立刻就能够进入战斗状态。各部队都携带充足的弹药。

在打败了古格勒以后,白衣军的士气,已经上升到了顶点。对于鞑璛子骑兵的再次到来,普遍都没有放在眼里。现在的他们,对于战胜鞑璛子,几乎没有任何的疑问。但是,白衣军的兵力,并没有怎么增加。

在十月底,兵力是五六百人。到了十一月初,依然是五六百人。这是一个很要命的弱点。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日月统的产量不太够。受限于各方面的原因,每天五支的产量,基本上是极限了。如果要扩大生产,牵涉到的方方面面很多,很多条件都还不完善。在大型的炼钢厂建立并投产之前,百炼钢的产量,的确是致命的瓶颈。现在的匠作坊,都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劳动力,耽误了其他方面的工作进展了。

在没有机械生产的年代,单纯依靠手工,又或者是部分的畜力生产,效率的确是太低了。即使是采取了流水线的生产方式,需要占用的劳动力依然很多。偏偏目前镇朔堡和威镇堡,劳动力的缺口很大。在三年之内,徐兴夏要修复三关,要上缴五十万石的粮食,这些,都是要未雨绸缪的,不能在三年后才临急抱佛脚。

整个十一月份,匠作坊最多只能生产一百五十支的日月铳。对于白衣军来说,颇有点杯水车薪的感觉。一百五十支的日月统,全部装备部队,也只能增加一百五十名的火枪手。加上雕骑军调配使用的火枪,其实基本止都被雕骑军占去了。

日月锁的使用寿命,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发射大约二干五百发的米尼弹以后,枪管的膛线,就基本上磨平了。没有了膛线,就只能是当做滑膛枪使用了。面对蜂拥而来的鞑靼骑兵,滑膛枪显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能是抛弃畜力了。当然,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二千五百发的发射量,已经足够。

幸好,投石机和战车营的力量,还是比较容易增加的。投石机和偏厢丰的建造材料,主要是木材。关键部位使用少量钢材即可。而贺兰山,有的是木材。那些生长了数百年的古树,被砍伐下来以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就是建造投石机和偏厢车的上佳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战车营装备的偏厢车数量,已经增加到了五十辆。炮兵营的投石机数量,也同样增加到了五十架。

和白衣军的备战工作相比,后方的生产形势,倒是十分的喜人。在后方,大量的外来军户,极大的充实了镇朔堡的人口。原本几乎被洗劫一空的镇朔堡,现在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人影了。如果和他们说话,会发现什么地方的口音都有。他们基本上都是从宁夏镇各地,又或者是其他的军镇迁移过来的。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仅仅是十一月上旬的十天时间里,镇朔堡就接收到六百多户的外来军户家庭,总人口超过接近三干人。其中,壮丁大约有八百多人。他们和其他零散的军户不同,他们都是受到原来的镇朔堡军户的“邀请”,集体“逃亡”过来的。

这些军户,主要是来自宁夏镇的其他卫所。其中,又以各个屯卫的数量最多。如果说,在大明军队里面,卫所军的地位是最低的,那么,在卫所军里面,又以屯卫的军队地位最低。宁夏镇的五个屯卫,地位都很低。没办法,屯卫屯卫,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屯田的。纯粹的种田的农民,当然会被很多人看不起。

事实上,这些军户,连种田的机会都没有。除了地处最北方的宁夏前卫,由于经常受到鞑璛子的袭扰,难以耕种,下辖的田地没有太多人打主意之外,其他各个卫所普通军户的土地,都被高级的军官全部侵占了。高级军官都成了大地主,身家丰厚,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下面的军户,日子就悲惨了。

没有活路的军户,要么,是给高级军官做佃户,靠出卖力气求生。要么,是选择逃亡,逃离自己所谓的卫所,到其他的地方去寻求生存的机会。宁夏镇军户的逃亡浪潮,从正德年间开始,就持续不断了。每逢战乱,又或者是有灾荒,更是**迭起,欲罢不能。

,求订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DU。C~~)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锦衣杀明最新章节 | 锦衣杀明全文阅读 | 锦衣杀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