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六百六十八章 节前

作者 : 雁九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六百六十八章节前

河这边。黑的事儿。终告一段落。

曹寅还不忘跟儿子说一句。道:“下回叫人往里掺些白面。许是就能好克化些。”

虽说对于这个麦子。曹实是没食欲。但是却想着是不是也在家里的日常饮食中。参些杂粮。孩子们营养均衡些。曹-与李氏吃着也有利于养生。

只是不能挑这最便宜的东西。那样的话不是补营养是在遭罪。

明儿就是端午。李氏这边已经吩"1厨房包粽子。因宝雅节后就要回科尔沁。所以初瑜跟婆婆商量后就使人接宝雅母子到这边过节。

被宝雅抱过去三日的天慧。也回来了。听到母亲动静。天慧便模索着过去。拉着初瑜的衣襟不肯再撒手。

宝雅笑着对初瑜说道:“可想你呢。就算你今儿使人请我。我也过来了。哄了三日。今儿早起说|么也要找妈妈”。怎么哄也不行。”

嫁的宗室格格。没有朝廷的旨。是不能回京的。就算跟宗人府与理藩院报备。的到朝廷的许可。回京也都有规矩与期限限制。

父母亲丧事。或者儿子袭爵女儿指婚送嫁。只有赶上这样的机会。宗室格格们才能回京。

除此之外。想同亲人见面的话。就要趁着圣驾巡幸塞外的机会。随同丈夫或者儿子来朝时。才能见上一面。

初瑜要随着丈夫就算往后刚上随扈的机会。也不晓的是何年何月。

上次在京城作别。初瑜还是新妇。宝雅还在闺阁待嫁。这一晃眼的功夫。已经是绿叶成荫子满枝。

“我倒是想求个特旨。回京城住半年去只是无缘无故的哪儿那么容易呢?怕是请旨的子送到宗人府。就要引的一顿申斥。而后派出两个来“教导”我矩了。”宝雅苦笑着说道。

听了这些。初瑜也不禁伤感。

她的同胞妹妹淳王府的二格格也指婚塞外因赶上男方遇到白喜事。婚事还耽搁着。往后同宝雅一般无二。都要为了满蒙联姻活着。为了新觉罗家女儿地责任活着。

若不是她的以嫁到曹家那未必能过的比宝雅好。宝雅是爽朗地性子。又心性豁达。

宝雅见勾初瑜难自己甩了甩头。笑着说道:“又不是生离死别。瞧瞧咱们大过节的做什么?曹二十出头。就升到内务府总管的缺上。这回总算能稳当几年吧?如此一往后少不随扈伴驾的机会。到时候。我若是抽空。再来热河咱们还在一处要不是这次那边府里不太平。我还真想你们阖家到科尔沁做客呢。这进了五月。真是满子地野花。瞅着如同在话中一般。”

说到最后。宝雅已经是眼睛发亮:“骑马在草子上。马蹄边就能惊起野兔。草原上地野兔。同咱们京里见过的兔子不一样。多是灰色的。看着不肥耳-长长的。有条细细长长地尾巴。尾巴尖上有一毛能用来制笔。

这野兔跑的虽快。但是要是两三个人一起追它。也能追的上。有此我淘气。见了这兔子。便下马来追。对了。这兔在马上是不好追的。因为它会拐弯。你将追到它了。它就拐弯掉头。可好玩了。

我带着两个奴才。在草甸子追了小半个时辰。后来还是有个奴才聪明。月兑上的马甲一扔。就将那兔子盖住了。我近一看。可怜见地。这兔儿都都累吐血了。小眼睛滚滚的瞧着让人不落忍。我就使人将它放了。”

听宝雅讲的有趣。初瑜想着那纵马放歌的日子。对宝雅道:“这般说来在蒙古也没有大说的那么难。”

天慧坐在母亲身边。听了宝雅讲的小兔子。也不禁支起了耳朵。

着。有几个大声说话地。到了蒙古孤零零一个。有谁会心里好受。还是自己开解自己个儿。现下。科沁那边。也修王府了。虽比不上京里繁华。但是吃穿用度上也委屈不了什么。听说早些年。那些嫁到草原上的老姑女乃女乃们。还要住毡包。喝马女乃。因饮不调。那时候的嫁过来的格格。鲜有长寿的。”

宝雅说道。

初瑜听了。怕引宝雅伤感。转了话茬道:“宝格格包过粽子么?明儿就端午。已经叫厨房那边准备了糯米。要不叫人来着粽子页与料。咱们自己动手包粽子玩?”

宝雅听了。来了兴致。不过。看初瑜一眼。还有些担心。道:“你还养着病呢?”

“又不是力气活。就是坐在炕上动手罢了。”初瑜见宝雅也有兴致。便吩咐人往厨房那边取材料。又叫喜彩取了绣线。

少一时。馅料送到。初瑜与宝雅两个退去手镯。净了手。开始包起来……

别院。书房。

今日没有别的差事。曹寅中午就到了。父子两个在书房。看曹颂使人送来的家书。

曹寅上了年纪。有些眼花。便吩咐儿子念信。

开头是请安。而后报备家中平安。随后就是提及曹项外放之事。

曹寅与曹父子个听了这条消息。都颇感意外。

曹寅已经是皱眉。:“好好的国子监不读。做什么训导?儿。给老二去信。就说我不准。这不是胡闹么?”

曹看看手中的信。犹豫了一下。道:“父亲。怕是来不及了。小二在信上写着。小四从吏部已经办好手续。初六就要启程出京赴任。”

曹寅听了。不由叹了口气。道:还以为老四是读书地材料。咱们曹家也能出个进士。”

曹寅少年时入宫为读。同纳兰容若一道。同大学士熊赐履读书。

康熙十一年曹-与纳兰容若一参加了顺天府乡试两人同年中了举人。时年。曹-十五。比十八岁地纳兰容若小三岁。

次年。曹寅就选授侍卫在御前当值没有走科举仕途。纳兰容若则是考了参加会试落榜。三年后进士及第。

说起来。这也是曹寅的一个心结。他希望子弟们走科举仕途。不要光靠着祖宗余荫。

毕竟在世人眼中科班出身才是正途。秀才举进士根据身份不同。可以补不同级别的缺;非科举出来的。都被称为异途。在仕途上与科班出身地不可同日耳语。

朝廷有律

“人非经保举。汉军非经考试。不授京官与正印官”地话。就只能一辈子在辅官的位置上苦熬。

曹家虽然抬旗。不受此限制能满缺。但是曹-晓。没有一个家族能靠着帝王的荣宠长盛不衰|去。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时不变的老理儿。

只有让子弟们用心攻读。诗书传家。子弟们相继以科举入仕。才能使家族传承下去。

本朝入关不足百年。父子先后为阁臣。叔侄相继为尚书地人家不是一户两户。都是书香门第。满门士举人地人家。

曹寅见了真是生羡慕。也希望子侄能走科举正途。使的曹家渐渐摆月兑“幸臣”的角色

房虽有三子。但是曹顺早。下嫡长子曹已经出仕。熬三品京堂的位置。再去-加科举。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幼子长生不满周岁。还在之中。书学字还的好些年。更不要说下场了。

二房的几个子没了地曹硕就说了。同曹颂一样。榆木脑袋。不是做学问的料。剩下的小四小五都是聪明-|的。但小五失于轻浮。在诗文上还有些灵气。在八股上则是没什么进益;只有小四曹项。学习刻苦背书扎实做起八股来。漂亮。

曹寅将进士及第光耀门||的希望都寄托在曹项身上。每月里差事再忙。也不忘三过问侄儿的功课。

谁会想到。他年纪轻的。就学会了自己个儿拿主意。也不同长辈商量就悄悄地补了缺

曹见父亲郁闷。只当他担心曹项年少。劝道:“父亲不必太心。这训导是最清闲不过的差事。小虽说年轻。毕竟在太学里待了两年。地方士子打交道。也不算什么难事。”

曹寅听了。倒生出几分希望来。道:是了。这训导差事不忙。要是用心。也能腾出空子读《四书五经》。儿。帮为父研磨。我给老四写封家书。告诉当差是当差。别慌了功课。等到他一期任满。回到京城。再参加会试也不无不。”

曹见父亲如此说。自是没有什么意见。

他倒了些清水到砚台里。拿了条墨研起来。少一时就磨好了不少墨汁。

曹寅拿了纸笔。沾了墨。抬笔写道:“项儿吾侄……”

行宫。四知书屋。

康熙坐在炕上。看着手中的奏折。脸上有些不好看。因去年水。今年又旱。使的京城米价飞涨。跟着最近的户部折子看。如今京城米价腾贵。已经引的世人侧目。

地上站着两位大臣。一个是今日当值地户部侍郎。一个随扈而来的署理内务府总管事务散秩大臣观宝。

康熙合上奏折。对那户部侍郎道:“八旗官兵粮米定例于八月内支放。今若候至八月。米价必愈加腾贵。著于五月初十日起即行支放。著再发米三万石。交与派卖米官员。减价卖。即传谕户部。”

那侍郎跪领了旨意。|了出去。

待那侍郎出去。康熙看了看观宝。沉声道:“去年直隶所属地方水。的丰收。目今京师又旱。朕心深为忧虑。自明为始。朕于宫中每日止进膳一次。先人而忧。后人而乐。或可感召天和。”

观宝听了旨意。已经是红了眼圈。身子颤抖着。恨不的代为身受。

康熙见他如此。摆摆手道:“跪安吧。朕还要看折子。”

观宝哽咽着出去。正好碰到十六阿哥迎面赶来。

见观宝用袖子擦眼泪。十六阿哥不由止住脚步。笑着说道:“老观。这是受了委屈不成?跟爷说说。爷给你做主?

观宝忙放下胳膊给十六阿哥见过礼后。说了自己落泪的缘由。

皇上到底过了甲子。正当是养生惜福的年纪。这一日一餐哪儿受的了?只是这些话。大家-里都明白。没人敢在御前说。

就像喝沸酒的汉子嘴里嚷的从来都是一句“我没沸”一样。上了年纪的人最盼着的也是“我没老”。就他真老了。别也的奉承他年轻。否则的话。他就该怀疑别人是不是咒他死。或者是盼着他死。

十六阿哥听了观宝的话。心里也不是滋味儿。看了观宝道:“先这么着。你我也都费心脑子。看有什么法子能劝皇阿玛加餐或是劝皇阿玛进补些什么调理。”

观宝也没法子。只好往房那边去了。看有什么食谱是吃一顿。就能顶一日地。

京城。曹家东府。内院上房。

兆佳氏耷拉着脸。瞪着曹颂道:“怎么好好的。又不开席了?我都同你姨母说了。要接她过来吃酒。”

今日是曹项纳妾之喜。新姨娘地屋子已经收拾妥当。曹项也沐浴更衣。穿戴一新。一切都按照章程走的。只是没有不开了。

曹颂就算再憨。也不会说是三姐姐发话不许办。那样的话。只会引兆佳氏大怒。同曹颐越发生出嫌隙。

“母亲。这是朝廷旨意。官宦士大夫之家。不的宴饮不的在听戏。要用心祈雨。”曹颂笑着说道。

兆佳氏听了。不由皱眉。道:“这朝廷的官老爷闲的。是不是?这还操心别人家吃什么。么过日子?”

曹颂说道:“听说连宫里的娘娘都减餐。谁敢不能祈雨当事儿。怕是要倒霉。母亲。左右老四这也不是娶妻。就别闹那些虚的。犯了规矩引来御史。儿子的前就要断送。”

听曹颂说的厉害。佳氏到底是内宅妇人头发长见识短。不敢再胡乱拿主意。讪讪地说:“那使人去跟你表姨母告罪吧。别忘了带两盒赔罪。”

曹颂应了。下去吩咐人出门传话。

夜色渐浓。到了掌时分。曹项屋里已经燃起红烛。

即便是纳妾。也是前选好的吉时。等到时辰到了。用一顶小轿从侧门或者后门将新人抬进来。直接送到洞房。程序比成亲简便的多。

曹家大门外。绿菊披着盖头。坐在二人小轿里。眼睛直直的。丝毫察觉不到欢喜。只剩下无尽的畏惧。不晓的自己的人生到底走向何方……

一行清泪落下。从裙子上滑过。不留半点痕迹……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节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阅读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