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七百三十八章 第一关(上)(拜求月票)

作者 : 雁九

过户部的几位堂官,曹回到官署,见人将丰彻与来。2100xs他们两个,丰彻同曹同龄,和廉与曹颂同龄。

看来他们两个也没有想到新上任的主官会是曹,脸上都带了欢喜。不过丰彻出仕好几年了,想起曹是由内务府总管“贬”过来的,怕他心里不自在,忙收了笑意。

曹从书案后起身,叫两人坐了,看了和廉一眼,道:“五姨不是想让你考进士么?怎么又到部里当差了?”

和廉之母是玛尔汉的五女,早年寡居后,带着独子回到尚书府,依附老父生活。

和廉自幼在兆佳氏族学附学,哪里是爱学习的?家里早就给捐了监生,参加了两次乡试都名落孙山。因是独子,他成亲早,如今妻妾儿女都有了,还在读书,听说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

和廉自己也糊着,回道:“大表哥,弟弟也糊涂,原本没听姥爷提。也不晓得姥爷怎么安排的,昨儿就已经办好了手续,过来当差了。”

曹闻言不解,望向丰彻。

丰彻点了点头,认可了和的说法,补充道:“也不晓得爷爷怎么又操心起这个来?姑母原还不允,去爷爷跟前求情,还打算让和廉继续科举来着。爷爷说了,和廉不是读书种子,趁着这个机会当差,也能有些照应。”

机缘巧合?

曹只能这样想了,毕竟圣旨昨儿才下,玛尔汉又不知道他会到户部。

毕竟是在尚书府长大。由玛尔汉亲:教导出来地丰彻与和廉两个少年时虽淘气些。但是如今稳重不少。都是老实本份地孩子。

曹看了丰彻一眼。道:“小六在陈大人身边当值么?差事如何。辛苦么?”

“嗯。年底最累。如今还能好些。”丰彻回道。

曹听了。对和廉道:“表弟与我都是这院地新丁到上房来。一道熟悉吧。只是当差不比在家读书。需要费心地地方还多有什么不懂地地方。问小六与我就是。”

“是。大表哥。”和廉站起身来听了。笑着应道。

丰彻在旁见状。拽了拽他地袖子。低声道:“这是官署。得去了亲戚称呼。”

和廉也是机灵人闻言立时严肃几分,改口道:“是,大人。”

看着这表兄弟二人,曹只是觉得年轻真好。他点了点头,对二人道:“人前公事公办,私下里也无需太过拘谨。”

和廉、丰彻闻言,松了口气,同曹又说了两句话去当差去了……

畅春园,青溪书屋外。

看到四阿哥从书屋里出来,十六阿哥快步迎了上去。四阿哥看了他两眼,见他满面红光,道:“听说你前些日子不舒坦来如今好些了?”

十六阿哥听提及此事,直觉得浑身难受“嘿嘿”了两声,道:“好了了,不敢让四哥操心。四哥是刚见了皇阿玛?过几日要巡畿甸哥随扈么?”

四阿哥摇摇头,道:“不知,皇阿玛没提这个。”

十六阿哥犹豫了一下,道:“四哥,曹那小子去户部了。往后您可得多照应照应他,说起来,他不够让人操心的。虽说能干些实事,但是却总不落好。不会抢功,也不会在皇阿玛面前多说两句好话。这六科的差事是好当的?要是出点纰漏,这官岂不是越做越小。”

四阿哥见十六阿哥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不禁失笑,看着他道:“看来十六弟是大了,都晓得操心旁人了。”

“曹不是旁人……不是……”说到这里,十六阿哥讪讪的,道:“不是侄女婿么?还是外甥呢……”后边一句,却是压低了音量。

虽说四处无人,但是四阿哥仍是皱眉,瞪了十六阿哥一眼,板着脸道:“不用听风就是雨,就算是皇阿玛宠你,这当晓得分寸。有些话,只能烂在肚子里……”

十六阿哥说完,也晓得失言。

他“嘿嘿”笑了两声,道:“过几日我们小四满月,虽说不能摆满月酒,但是这满月礼四哥可不能拉下。弟弟还指望借着这个机会,往各处打打秋风。”

见他这嬉皮笑脸的模样,四阿哥反而怪不起来,“哼”了一声,道:“还用你专程说,你四嫂早就预备好了。还是双份,希望弟妹这回跟李氏似的,也给你添个儿子。”

“还是四嫂疼弟弟。”十六阿哥笑着说道。

虽说他对侧福晋李氏情义颇深,对弘普也多有疼爱,但是想到十六福晋两个嫡子都没站住,也是不忍,盼着她得偿所愿,生出嫡子。只是,有了嫡子,李氏与弘普母子如何自处?

想到这些,十六阿哥的笑容僵住,只觉得头疼,实想不到两全之法……

几日下来,曹渐渐熟悉户科的差事。

说起来并不难,户科只对皇帝负责。但凡牵扯到户部差事的折子,由皇帝发下来后,先到户科。户科这边,送到户部本堂。将这些差事,五日一清。

户部这边本职差事,也是五日往户科报一次。

其中有什么问不清之处,由户科整理,报到御前。

说起来,有点承上启下,也有点监督作用。

这日,又发生一件大事,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翰林院掌院大学

病故。

同阿灵阿的缠绵病榻不同,~叙前些日子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皇帝亲自遣人传谕:“尔疾初愈,思食何物,可奏朕知。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于尔相宜否,故不敢送去。”

这谕旨中有“不敢”二字,唬得~叙魂飞魄散,拖着病体畅春园跪求,奏称这谕旨内“不敢”二字承受不起。

康熙到底是没有召见,只叫人将他扶下去。

这一番这趟下来,~叙就受不住,没两日就病故了。

因有中间这插,就有这种传言出来,有说~叙因之前“党附”八阿哥罪自尽的;有说的他是失了圣心,郁郁而终的。

纳兰富森去年已经放了,懈眷出京。纳兰府这边只剩下~叙的两个嗣子,长子永寿,次子永福。

永寿虽说经成亲当差,不过十六、七岁,哪里能料理丧事?

他虽出身显贵,但是在侍卫处从来不架子,与同僚们关系都融洽家乐意上门照应。其中,曹颂因纳兰富森与曹的关系,同永寿两个格外亲近。

这几日正好休沐,曹颂就往纳兰府~。

曹早就晓得曹颂同永寿关系交好,原还有些担心,怕弟弟牵扯到八爷党中去。但是中间还有纳兰富森的关系,也不好叫弟弟疏远永寿。

如今八阿哥已死,八爷党早已时过境迁曹自然没有拦着弟弟的道理。相反,想到纳兰富森,曹还多问了几句。

曾显赫一时的明珠府,随着明珠父子众人的相继离世,已经门庭渐稀。

曹颂只在纳兰府待了半日晌就意兴阑珊地回来。刚好曹从衙门回来,在家门口遇到他他穿着青衣,就叫他进来说话。

原来曹颂还有侍卫处的几位同僚,一道往纳兰府帮忙。本是好好的人都随着纳兰氏几位本家爷分了差事,四下帮衬。

结果,到了中午,九阿哥带人过来,将丧仪接手。

虽说都是帮忙,但是九阿哥端着皇子爷的架子,众人就少了自在,熬了半日就回来了。

曹闻言,有些奇怪。

自打八阿哥后,九阿哥料理完八阿哥的丧事,就“抱恙”,这出面的第一件事,又是操办纳兰府的丧事,他就不怕犯忌讳?

“九阿哥说了,永寿他阿玛临死前,将他们兄弟托付给九阿哥了,所以往后就有他照应那边府。”说到这里,曹颂皱眉道:“不晓得永寿阿玛是怎么想的?亲侄子信不过,偏要信外人。富森大哥为人和善,待永寿、永福也没得说。”

还能有什么,不就是出身闹的么?

~叙之母是宗女,其妻是安郡王岳乐的外孙女耿氏。说起来,耿氏同八福晋是表姐妹,而且她母亲自幼养育宫中,得封“和硕公主”,身份比八福晋之母更为尊贵。

只是因耿氏之父是靖南王耿继茂之三子,虽说忠于朝廷,没有受到三藩之乱的牵连,但是也是多年沉寂。

永寿、永福的生母,是康王府出来的郡主,身份越发尊贵。

而纳兰富森,不仅是妓女的庶子,生母还在纳兰容若死后逃离纳兰府,改嫁江南士子。若是没有曹寅的幹旋,纳兰富森连认祖归宗,都是妄想。

能容下这个侄儿在京在就不错了,~叙怎么会将妻儿相托?

曹叹了口气,这个~叙是不是读书读傻了。九阿哥没别的爱好,就爱金。明珠做了半辈子权相,加上相继与皇族宗亲联姻,这家底定是十分丰厚。

~叙这哪里是托孤,这是引狼入室。

曹心里透亮的,却也没兴趣插手。就算纳兰富森没有携妻儿离京,~叙也不会将家产分给这个庶出侄儿。

至于永寿、永福兄弟是否委屈,那就不需要曹操心。有安郡王、康亲王府的关系,九阿哥也不好做的太过。再说,永福是他的女婿,他这个做岳父的也没脸将女婿生吞活剥。

除了这些朊脏事,最近还有一件喜事,那就是曹调离内务府后,经曹保举,伊都立委署内务府总管。虽没有马上升任,但是他已经是心满意足,正经预备了一份重礼,亲自送到曹府上……

就在十六侧福晋李氏所出的四阿哥满月前两日,十六福晋平安诞下五阿哥。

四阿哥由康熙给这个皇孙圈了个名,赐名弘皓。四阿哥满月这日,就是五阿哥“洗三”之礼。

虽说还在八阿哥孝期,没有大操大办是至亲好友,还在都往宫里道喜。初瑜这边,自然要去了。

热闹了半日,下晌她才出宫来。

瞧着两位小阿哥,她心里存了心事。坐在马车上,她想了一路,是不是请个太医过来好查查自己个儿的身子。若是真的调养无望,那自己当如何?

越想越是心烦意乱。一会儿告诉自己,老爷太太膝下已经添了长生佑也不能说是独苗;一会儿又是愧疚,公公婆婆虽没有说什么,但是老人家谁不攀着子孙繁茂。

无奈,她劝了自己个儿几回,也是贤惠不起来。

初瑜回到府里,紫晶得了消息,过来梧桐苑。她是为王莺来的莺同寄居曹府的七娘不同。按照初瑜与曹的说法,王莺的终身大事,也是要这边府里给安排。

王莺今年十六,待出了孝,就十八,到了出阁的年级。她却是孩提时失母,跟着父兄在乡下长大,对于女红厨艺等半点不知。

这样的丫头算给收拾一份丰厚的嫁妆,寻个好人家嫁了,也不叫人放心。

对于王莺,初瑜与曹特别交代紫晶好生照看的。紫晶瞧出其中的不妥当,就来找初瑜商议是不是给她安排个教养嬷嬷,好好教导些女孩儿的规矩。

初瑜听了才晓得自己疏忽。

说起府里的教养嬷嬷,哪个比得过罗姑姑、常姑姑的?二房刚分府时佳氏曾央磨数次,终于借了常姑姑过去。

因常姑姑是王过来的人只听初瑜一个的。兆佳氏摆了几次架子,心里觉得不畅快。只是为着四姐、五儿两个,强忍着罢了。

待与董家说亲,因董素芯在宫里当过差,兆佳氏怕她见到罗姑姑不方便,就从外头聘了个教养嬷嬷,让罗姑姑回东府了。

东府里的个女孩儿,妞妞有恩典,不用参加小选;天慧有眼疾,也不用选秀。加上她们两个还小,都是同兄弟在一处学规矩。

“是了,正该如此。还是姐姐心细,要不然让常姑姑过去教导个一年半载的。左右也不是选秀,不用太严厉。”初瑜说道。

罗、常两位供奉中,罗姑姑性子有些厉,就是天佑、恒生他们见了这个教养嬷嬷,都带了畏惧;常姑姑要和气许多,对孩子也有耐心。

既是瑜这般安排,紫晶自是无话。而且在她心里,也觉得常姑姑是合适人选。

常姑姑温柔和气,是王莺能磨了性子,学了这待人接物的本事,也是获益终身。

没想到,这一番安排,却促成王莺与常姑姑的缘故。

王莺自幼没有母姊,进府之后,虽有七娘为伴,不过跟她一样,是个假小子。初瑜与紫晶虽说都是温柔和善人,但是平素忙着料理家务,隔三差五同她见上一遭,也说不上几句话。

常姑姑也是孤身一人,十来岁进宫当差,出宫时父母早已亡故,只有个兄弟,前些年也没了。

王莺虽说在山野长大,不懂规矩,却是天真烂漫,保持赤子之心。加上常姑姑晓得她是孤女,父母双亡后投奔到曹家的,心里越发添了怜惜。

王莺这边,见常姑姑温柔教导,也乐意同她亲近。

一来二去,两人相处得甚是融洽,连七娘见了都觉得眼红。不过她心里只念着拳术,肯安静陪着王莺在内宅猫了两个月,已经是浑身痒痒。

见这边有常姑姑相陪,她也放下心来,不是往校场找妞妞他们耍,就是寻了曹甲、曹乙“切磋”,日子倒也过得意……

二月初一,圣驾出京,巡幸畿甸,随扈皇子为三阿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

自打八阿哥病故,往三阿哥府走动的人越发多了。这储君册立,分“立嫡”、“立长”、“立贤”。二阿哥两立两废,“太子党”烟消云散;最有贤名的八阿哥在沉寂两年后病故,“八爷党”的中坚份子也死的死,改投门户的改投门户。

剩下的,似乎只有“立长”一条。

被圈的大阿哥与二阿哥不算,三阿哥就是诸位皇子阿哥之长。

剩下的皇子阿哥中,十四阿哥虽活跃,但是到底年轻,文治武功不显,一时半会儿难同兄长们匹敌。

连带着三阿哥,也禁自得起来,自当自己真得了圣心,要不然为什么皇父要钦点他随扈。

这日,到了赵北口登舟。岁数二月春寒,但是站在御舟桥头,三阿哥还在意气风发,拉了十五阿哥在这边看风景。

见三阿哥志得意满,十五阿哥撇了撇嘴角,状似无意地说道:“看来皇阿玛真是器重四哥,每次都留四哥坐镇京城……”

三阿哥闻言,笑容已经僵在脸上。

他看了十五阿哥一眼,道:“是么?十五弟这样想?”

“嗯。”十五阿哥点点头,道:“这几年只要皇阿玛出京,都是有三哥与四哥坐镇京城的。这两年,却是三哥出来的时候多。我们陪在皇阿玛跟前不过是给皇阿玛解闷,三哥随扈却是要累着四哥了……”

三阿哥面上讪笑两声,心里已经打翻了五味瓶,不晓得什么滋味儿。

“还好,曹调到户部去了,都说他是能干的,四哥算是添了助力……”十五阿哥接着说道,望向远山,似乎没有瞧见三阿哥的脸已经耷拉下来。

两人身后,十六阿哥站在不远处,望着十五阿哥的背影,神情有些复杂……

京城,户科官署。

曹坐在书案后,选入沉思。十六阿哥出京前,曾找过他。内库有金十几万两,趁着京城金价高,年前年后已经放出来一半,兑换了几十万两白银。

这金子放出去几万两后,京城金价已经回落,剩下的十万两金子,内务府想要做本金生利。所以,十六阿哥才找到曹……

虽没有摆出圣旨,但是曹心知肚明,这是康熙给自己派差事了……

月票数不动了,小九求月票,泪奔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重生于康熙末年最新章节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文阅读 | 重生于康熙末年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