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 第二百三十九章 未雨绸缪

作者 : 红色四月

天启皇帝的死讯很快就公布了出来,按照规矩,百官要进行“哭临”仪式。即皇帝丧忌之日,群臣临殿旦夕各哭十五声,以示追悼之意。

京官在闻丧的第二天,进宫听宣遗诏。然后一律在本署内“斋宿”(不能和老婆、小妾同房),早晚在灵位前哭。三日后“成服”,也就是穿丧服,早晚去殿上哭临,直到下葬为止,成服27天后方可除去,这就是一整套的礼仪。

信王也不是就那么立刻登基,而是先回到了自己府中,等张瑞图、李国普等阁臣率领了文武百官一起到信王府去“劝进”,礼部也三上了“劝进折”。照例是三劝两让,将那套虚礼完整地演出一遍,直到第三道劝进折,信王这才“免从所请”,正式进宫。

五天之后,在三大殿举行了登基大典。朱由检在皇极殿即位,正式登基,并选了“崇祯”为年号,诏告天下明年改元。

新旧交替之间,事情多得可说是数不胜数。但是王锐却诸事不理,只是率领了内卫专心审理老魏谋逆一案。

曾经叱咤风云的魏九千岁终于落得个阶下囚的下场,他开始还摆出了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妄图死抗到底,也想要硬充一回英雄好汉。

王锐自是不会跟他客气,当下命曲达闾将厂卫的各种酷刑都让昔日的厂公亲自体验了一遍。

结果证明英雄好汉的确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最起码老魏同志还差得远呢。昔日属下苦心琢磨出来折磨人的酷刑还没尝上几种,老魏就已经崩溃了,恨不能立刻就将祖宗八代都招认出来。

只不过内卫对这个昔日的大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因此存心要让他受尽折磨,又怎会如此轻易罢手?

对于阉党的情况内卫其实早就模得一清二楚,开列了一份详细的清单。只要老魏招认得与清单上相比尚有疏漏之处,就请他尝一样新的酷刑。

到后来所有的酷刑都玩了一遍,曲达闾正感到有些无趣时,王锐又告诉了他几种现代地刑罚方法。

其中最受欢迎地两样就是集中高强度地突审和水刑。场面既不血腥、残酷。又最大限度地考验着受刑者地意志和**地忍耐能力。直让曲达闾等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对督公大人地无所不能只有叹服来形容。

老魏作为一个阉人。身体虽有残疾。但体格却因营养充足和时时演武而倍儿棒。这才经受住了非人地超强折磨。否则恐怕不等曲达闾玩过瘾。他早就一命呜呼了。

和他有同样遭遇地还有王体乾、涂文辅和魏良卿等一干阉党地首恶。天理昭彰报应不爽。出来混总是要还地等等这些话都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好地体现。

这一次谋逆案牵扯之广。在大明二百多年地历史上也算得是有数地了。因此直审了三个多月。才终于完全结案盖棺定论。

老魏等一干首恶自是逃不了身受凌迟之刑。弃市斩首、流配充军和罢官者亦多达数百人。整个阉党地势力被连根拔起铲除。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

王锐地声名和威望自然又攀到了一个新地高峰。而由于他地坐镇。新旧交替进行得平稳、顺利。没有产生丝毫地动荡。这也不得不说是一个不大不小地奇迹。

按照眼下的形势。如果王锐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入主阁部,然后安插亲信接手因阉党势力倒台而产生的各个空缺要职,拉拢朝臣,形成一统朝局的局面,甚至直接做个曹操那样的人物也不是十分困难之事。

不过王锐并不打算那么做,因为若是那样的话,他就算将自己完全放到了皇帝的对立面上,将来要么除掉皇帝。另立新君做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或是干脆篡位。要么被皇帝除掉,落得老魏一样地下场。

这与他当初的选择是完全矛盾和背离的,若是如此,那他还不如接受了朱纯臣的提议,助其登上皇位。然后趁着他羽翼未丰再将之除掉,利用其也无子嗣这点自己来篡位,这样要更加简单和名正言顺得多。

既然选择了与朱由检的情谊和当一名忠臣,王锐自是要想方设法避免这样的局面出现。

只是朱纯臣最后的劝告极有道理。王锐也早想到了那一点,所以说他现在要想出一个办法,既要手握重权,将来又不能令朱由检起了猜忌之心,影响了二人的情分。

这自然非是件易事,但王锐却早已经有了定计。

他的想法就是绝不直接插手朝政,也不刻意在朝中发展自己地势力。一方面给朱由检当一个参谋的角色,另一方面就是将内卫和龙虎卫牢牢控制在手中,并且进一步暗中发展壮大内卫和聂家的实力。

如此一来他在朝政上对朱由检只有帮助而毫无冲突。而且丝毫不显野心和权力欲。自是不容易引起其猜忌。

而内卫,尤其是聂家的实力是相对隐形的。其真正的威力和作用还远未体现出来。只要王锐能将这两股力量控制在手中,将来皇帝即使是反目,他也不会惧怕。

至于朝中的势力他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发展,以他现在的名声、威望和地位,只要说一句话,又有谁敢不听?而且他早布下了玉渊棋院这招妙棋,待将来玉渊一系在朝野越来越壮大时,这张无形的关系网就会成为他最大地资本之一,又岂是轻易能够撼动?

除此之外,王锐还另外有两招妙手。一个就是皇太极和蒙古诸部,只要有这两大外敌在,他地地位就会十分稳固。别忘了他可是当朝的第一名将,抵御外患当然是舍我其谁?

他当初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之策,一方面是形势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早想到了这一点。在自己地地位没有绝对稳固之前,他是绝不会去灭掉这两大强敌的。

另一个妙手就是王锐打算重新在朝中特意给自己培养两个敌人,现下老魏一死,已是他一家独大的局面。久而久之想不引起皇帝的猜忌都难。

而重新树立起敌人,就是为了分散皇帝的注意力,使他感到王锐还有人制衡,不至于引起猜忌。

当然,这敌人是无法对王锐形成真正威胁的,只是他故意树立起来的而已。一切情况都会在掌控之中。

有了这种种布置,王锐相信朱纯臣所担心地那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一切都会像自己所计划的那样,他始终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控着大局,引领着大明一步步走向兴盛。

实际上以他现在和朱由检的情分,以及重要性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太会出现君臣猜忌,甚至是反目的问题。只不过王锐眼下凡事都求万无一失,未雨绸缪做好了一切准备而已。自从朱纯臣的事情之后。他算是更加明白了再小心也不为过这句话地深刻含义。

阉党案终于结束,曾经叱咤一时的魏九千岁也成了过眼烟云,化作一小朵水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俗话说赏罚分明方能服众。一干阉党之徒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有功之臣自然也要重重封赏才是。

可是这又面临着一个大大的难题,其余人加官进爵都还好说,但王锐现在已经是集威国公、太子太傅、龙虎大将军和内卫督统等爵位、封号、官职于一身,年纪轻轻就已将官爵做到了顶,几乎是没有了再加封的余地。除非是封异姓王,否则其它的一切封赏都没太大的意义。

但异姓封王可是非同小可之事,历朝历代也多是开国时才有这样的破例,其余时候几乎没有类似地例子。王锐的确是屡立奇勋。这一次更是有擎天保驾之功,可若说就此能异姓封王,恐怕仍未够资格。

因此这可难坏了所有的人,当然也包括了王锐自己。他老早就担心过这个问题,现在却“不幸”真地变成了现实。他眼下对这些虚名已不在乎,只想好好把握住手中的力量,在这个时代中能够掌握住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并且推动着大明走向鼎盛足矣!

朱由检比起哥哥来就要理智和稳重得多了,他虽然一门心思地想重重封赏王锐。但却知道异姓王肯定不行。

对此他也头痛得很,不过他有他的高招,索性将此事扔给了礼部和几位阁臣,限令他们拿出个妥善的办法来,既不僭越,又要让所有的人满意。

这可真是难坏了几个大佬和礼部的一帮官员,众人殚精竭虑,遍查典籍,终于勉强想出了一个办法。

王锐本人的官爵虽然暂时难以再加封了。但是却可以重重地荫萌其家人。除了国公由长子世袭罔替之外。次子封侯,三子封伯。等等依此类推,结果是他的儿女们尚未出世,就已经是封了一堆地爵位在等着。

至于王锐本人,也只好用一堆的虚名来打发了。皇帝亲自做表,向先祖及天下表彰其功绩,还有类似紫禁城骑马、带履上殿等等一些华而不实的荣耀,远没有其儿女们的封赏来得实惠。

朱由检见了礼部的奏折不禁哑然失笑,心知这些人也是被逼得没辙了,才想出了这等近乎荒唐的办法。当下大笔一挥,准奏!

王锐得知后更是哭笑不得,心想人都说中国人都是在为儿女后代奋斗、忙活,这句话在自己身上又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那帮小兔崽子还不知道在哪呢,眼下就已经一个个是非侯即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混在明朝最新章节 | 混在明朝全文阅读 | 混在明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