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明朝 正文 第三卷—第五卷 第三百七十四章 黄雀在后(上)

作者 : 红色四月

传令的斥候领命出帐后,还是史梁忍不住开口问道:您为什么如此肯定那些佛朗机人必然会选择从那里月兑身而不是别处?从京师南下之路很多,而眼下我们将近一半的兵力都已经布置在那里。若是对方万一不从那里走的话,那我们剩余的兵力布置恐怕就有所不足了!”

王锐在地图上所指的地方不是别处,却正是津门的大沽口!当初在部署之前,没有人想到他竟会将主力放在那样一个偏僻而又不起眼的地方,心中都不由得暗暗惊讶。

但是军令如山,而且众人也素服他从来都是算无遗策,因此尽管心中奇怪,可俱都遵行无误。

眼下见对手果然欲用狡计月兑身,而王锐却仍十分笃定,坚持以不变应万变。史梁终于忍不住开口询问究竟,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

王锐见众将都面露询问之意,当下微微一笑说道:“你们难道忘了对方的真实身份了吗?他们可是地地道道的海寇,自然从海上月兑身才最为拿手!只要能够上了从海面上接应的船只,那便是鱼归大海,谁又能再奈何得了他们呢?而大沽口是离京师最近的入海口,所以我料定他们必会从此处月兑逃!如果说先前我还只有八成把握的话,适才最新的情报已是让我确信了这一点。对手眼下跟我们玩的是障眼法,妄图扰乱我们的视线,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一旦我们的布置被调乱,他们就会立刻直插大沽口,迅速登上接应的船只而去,那时我们就只有徒呼奈何的份了!”

众将听罢不由各自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明悟的表情。史梁却仍然追问道:“大沽口虽说是离京师最近的入海口,但那里并非是港口,那些海寇又是如何得知?而且那里水势不明,海寇的船只又怎敢贸然靠岸?”

大沽口位于今天津市东公里海河入海口处。西北距北京约170公里东濒海邻海河平原隔河与塘沽相望。“地当九河津要路通七省舟车”有京津门户、海陆咽喉之称。

明永乐二年,~朱棣建都北京后,在天津筑城设卫,于大沽海口筑墩设了炮台。到了清代时是置大沽协镇营,并筹建大沽水师,在水底植丛桩以御敌船。

只可惜清朝构筑的大沽要塞并未能挡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840~1937年间,英、法、日等**队7次入侵京津其中5次就是由大沽登陆,书写了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

今大沽已经建成了天津新港,但是在那个时代,它虽然是海陆咽喉,却仍只是个要冲之地而已,还远远不是个港口,亦未曾遭遇过外虏的侵犯以史梁才有此问。

王锐哈哈一笑说道:“对手恐怕早在进之前就想好了这月兑身之策。因此事先就探过了路。做了充分准备。水势不明也不要紧。接应者不需要将大船靠岸。只放些~板过来接人即可!”

史梁微微一。随即点头不好意思地笑道:“大帅说地是。末将愚鲁!”

王锐将手一摆。笑吟吟地说道:“走们现在就到大沽口去。事情究竟是否如我所料。很快便知分晓!”

众将闻言齐声领命。一行人当即出了帅帐。直奔大沽口而去。现在王锐已决定正式将“指挥部”前移。要亲临行动地第一线去亲自主持这一场“围猎”行动。

说实话此番地所有计划之中。如何才能将这场“围猎”行动进行地完美才是最让王锐感到头痛地事情。

原因就像他刚才对史梁说地那样了重开海禁地大计。他还不能公开揭破假葡萄牙商团地身份只能进行密捕。来一次“放捉曹”地好戏。

这看起来似乎不难实际上却并不容易。那个时代没有现代化的通信和交通工具,如果假葡萄牙商团一离京师便采用化整为零策略的话,区区数千的龙虎卫和内卫想在这么大的区域里将要抓的人一网打尽可绝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是在今天,动用上千警力搜捕一个逃犯最终徒劳无功的事情都不鲜见,更何况是在古代?而且对方可不是孤立无援的逃犯,而是隶属于一个势力庞大的组织,事先必定是做了周密的安排,这无更加大了抓捕的难度。

因此王锐冥思苦想着完全之策,同时让自己站在对手的角度上去想月兑身的办法。

在反复思考了良久之后,他的脑海中灵光一闪,一下想到了这个从海上月兑身的办法。

不错,这是最迅速、最安全的月兑逃路线了。只要到了海上,以大明眼下的水上实力,就只有徒呼奈何的份了。而且大沽口并非是港口,容易被忽。其海岸线绵延也至少百里,可入海之处极多,想水不漏可说是千难万难。

有这么多有利的条件摆在这里,对手没有理由会舍易取难,再选择其他的月兑逃路线。

王锐又极力设想出了多种情况,最终还是无法说服自己不选择这条最佳路线。因此他最后终于果断地定下了“围猎”之计,派周宁、刘成学等人率领了3000龙虎卫事先在大沽口设伏。

将3000人马分成了20,每一队负责5里的海岸线,如此便将百里的区域尽皆置于监控之中。

一旦发现了对方的登陆点或是假葡萄牙商团的踪迹,所有小队会以最快的速度汇合,将敌人一网打尽。同时其余的龙虎卫和内卫负责封锁外围,防止有漏网之鱼。

就这样,王锐在沽口设下了天罗地网,专门等着迪戈奥等人自己一头撞上来。

现下一切都已经准备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混在明朝最新章节 | 混在明朝全文阅读 | 混在明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