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风云录 第四十六章 嘉庆㈧

作者 : 肖申克117

这一天是皇帝刘承佑二十岁的生自,汴梁城正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91读免费提供无论是常参官,见任官,还是闲冗的官员。一大早就聚集在广政殿外。等待入殿祝寿。自开春以来。各地的藩镇、防御、刺史们向皇帝进贡的队伍,络绎不绝,顺带的。朝中能管些职事的大臣们也有不少

东庞下,杨胀、史弘肇、王章、郭威,及二苏、窦贞固,被群臣包围着,一边相互寒暄,一边闲谈着。远远望去,一片绯紫的海洋。

这当中,西京留守韩奕成了最受关注的人物。京城百官大多不认识他是何方神圣,但见他身服金紫。腰佩金鱼袋,便也猜到他是举朝位兼将相中最年轻的那一位。

太师冯道与工部尚书李殿二人姗姗来迟,前者号称长乐老,虽无实权。但上至皇帝,下至小官,人人乐于奉承。他一出现便立刻被百官环绕。冯道是来者不拒,一团和气。后者虽也无实权,但在朝野中颇有人缘,用郭威曾私底下对韩奕说过的话说。李藉有宰相之才,事实上李殷早就具备了做宰相的一切资质,无论走出身、资历、名声还是才学。只是因为他是前朝皇帝近臣的缘故,又与刘氏没有交集。

韩奕待众人围着冯、李二人家暄完了,这才走到李藉面前道:“见过李叔!”

“子仲这两日太忙了些吧?”李殷笑问道,意有所指。

韩奕这两天确实很忙,他马不停蹄地忙着钻营与奉承,还有推不掉的酒宴与迎来送往,弄得他今早醒来,只有想喝一碗稀粥的食欲。

“李叔说的是小侄这两日确实忙了些,我本想着等过了嘉庆节,再去贵府拜会,请李叔原谅小侄失礼。”韩奕再拜道。

旁人见他一再地在李藉面前施礼,颇觉惊讶。李藉挽着韩奕胳膊,爽朗地说道:“子仲何须如此客套?你我并非外人。”

李蔑身材高大,有一副武将的身板。就是年轻英挺的韩奕站在他面前也矮了半个头,猜奕悄悄问道:“我听左监门将军郭荣说,李叔将外放?”

“我以工部尚书之职,去做一州刺史,是否是降职了?”李藉反问道。

“外郡刺史虽却是实职。换了别人恐怕求之不愕。如今升朝官并不比得上州官。”韩奕道,“只是李叔在前朝便做过磁州刺史,这一个轮回又做上了刺史,恐怕太屈就了。”

“没有什么屈就的。”李裂摆了摆手,大度地说道。“能到地方任职。我正求之不得。我倒是听说陛下欲追加你开国功臣号,你正值春风得意,就是不知你还有什么愁不愁的?”

韩奕曾赠给冯道一幅自画像。当然还包括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词,李裂与冯道交好,当然很快就知道了。

“封号之事,其实并不重要。”韩奕淡淡地说道。

“这两日在权贵门前盘桓。结果如何?”李藉问道。

韩奕望了望人群包围之中的杨那与郭威等人,低声说道:“或许是虚惊一场,不过我瞧执政们的意思,我恐怕不能在洛阳多待了。”

“噢!”李锻若有所思,又道,“前些日子,我收到了韩参军的一封信。”

“韩参军是谁?”韩奕奇道。

“还能是谁?当然是你的族叔,我的好友韩熙载了。”李殿笑道。“自从得罪了南朝权臣,他被贬到了和州,任和州司户参军,至今已经四只了。这个不知检点的家伙。在和州任上不务正业。天天游山玩水牛车载酒,每每有童子抱琴跟随,羽扇纶巾,好不逍遥自在。”

“久闻族叔是个洒月兑之人。”听李锻描述韩熙载不羁形状,韩奕为之神往。

“我看未必!”李锻道。“他在信中提到了你。”

“我?”韩奕很是好奇。因为如果韩奕是无名之辈,韩熙载远在江南,此生哪里会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远房侄儿。

“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说他原本江北人,今作江南人,中原无人识。江南有人忆,原以为在江北了无牵挂,此生老死江南足矣。今闻青州韩氏有一俊杰晚辈在江北崛起,但恨不得相认,又徒增几分伤感。”李锻道。

“愿有朝一日,能与我族叔相见。”韩奕远望南方的天空,说道。

二人正在说话间,一阵鼓乐声中。预示着皇帝刘承佑已经登上了御座,等待着大臣们依次上寿。

宰相杨分阵百官入内,其后二苏、箕贞固,枢密使郭威、侍卫亲卫都指挥使史弘卑,三司使王章,接下来就是韩奕等赴命入朝上寿的使相们。其后才轮到三师、三公、仆射、尚书、学士、直学士、御史大夫、中承、给、谏、舍人、宗室、遥郡团练使、刺史、诸卫将军、统军、军厢指挥使,将广政殿坐得满满当当。其他文武五品以上、知杂御史、郎中、郎将、禁军都虞候坐于朵殿。自余升朝官、诸军副都头以上、诸蕃进奉使、诸道进奉军将以上分于两庞。

大殿内,设山楼排场,为群仙队仗、六番进贡、九龙五凤之状,总之是天下皆服的局面。殿上用锦绣帷幕,各垂香球,设银香兽前槛内,藉以文茵,设御茶床、酒器于殿东北猛,群臣盏岸于殿下幕屋。91读免费提供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讪呼声不绝于耳,没完没了。

“伏愿陛下寿比天齐!”祝寿声如绵绵河水,一浪赛过一浪。

刘承佑一身袋袍冠冕,高坐在牙床上,今日分外精神,正所谓人逢喜事情神爽,起初还觉得得意,但随着一波又一波大臣上前拜伏,便觉的了无兴趣。

大臣们也觉得无趣,尤其是武公居多。当刘承佑举酒时,群臣们立刻痛饮起来,逾越班次,进退失节。高声喧哗,哪管什么礼仪。或许应该说,礼乐大多亡失,至今就是文臣们也觉得这方面太过棘手。要想恢复唐时的礼乐,绝非易事。还不如将就。反正这几十年大家也都这么过来的。

礼乐制度,自唐末之乱。亡失已久。前朝时因礼乐废亡太久,制作简缪,又继以龟兹部《霓裳法曲》,参乱雅音,乐工舞郎,多是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人,又无良工教习,当着君臣的面。登歌声。如《茬露》、《虞殡》之音,舞者行列进退,皆不应声节,闻者无不悲愤。陶殷在前朝曾任太常卿,因而上言废止。

至晋末辽人南掠。又是一大变乱。此时的汉朝廷略有恢复,宴会虽有文舞《观象之舞》,武舞有《讲功之舞》,继承唐贞观年间的礼乐,脑撕旋威仪连前朝都比不卜,一代不如“代。“办…

“得诸卿寿酒,联愿与诸卿同喜!”今日满二十岁的刘承佑举筋道。

“谢陛下!”大殿中所有人齐齐举筋道。

翰林学士范质奉皇帝旨意,致辞曰:

联以渺躬,获瓒洪绪,念守器承祝之重,怀临深履薄之忧。幸内有太后之慈,外有重臣之忠勋。股脑叶谋。西摧李贼三叛,南败淮、海猖狂,北击诸蕃之南寇。多事之中,感唷实多。

今三阳布和,四序更始,宜申兑泽,允答天休,凡乾伤三年三月一日之前。天下见罪之人,除十恶五逆、官典犯赃、合造毒药、劫家杀人正身外。其余除放”

“陛下圣明,”群臣们又起立高呼。

结束了仪式,酒又过数行,殿内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唯有殿内的酒食分配不均,令人不满意,文官们觉得太过丰盛,武人们还觉得食欲没得到满足,因为执事太监们没有经过刮练,遇此大宴,虽然忙碍手忙脚乱,却失于察视。杨猜当场痛斥太监执事们,将太监们吓得半死。

“联以幼冲之龄。荣登九五,正值天下多事,幸有宰执杨公、苏公。大将史公、郭公,三司史王公等股脑之臣,为联分忧。”刘承估高声赞赏道,“值此佳期,诸卿不如替联向宰执敬酒,以示敬重。”

刘承佑话,众臣们也觉得趁此机会向杨邻等人巴结,机会难的。纷纷起身离座。一时间阿谀奉承之辞,在大殿内乱飞,刘承估看着人头攒动,忽然又觉得自己不是主角,成了旁观者。

茶酒使郭允明等见皇帝有不悦之色。轻咳了一声,殿中方才安静了

来。

刘承结的目光在高行周二符彦卿等藩镇节度使的身上一扫而过,然后又在高行周的身上停留:“郜王镇天雄大镇,劳苦功高,联心实慰。今郜王不辞劳苦,亲自入朝为联祝寿,联无以回报,宜赐锦袍、金带、御马

高行周历经数朝,这样的场面经历过无数次,见皇帝亲口嘉奖,连忙拜谢,既没有受宠若惊之状、也绝无轻视之意。符彦卿等也受到皇帝的亲口嘉奖,各有如高行周一样的封赏,只是皇帝与宰臣们绝口不提移镇之事,一团和气。此番来朝的节度使们,也心知肚明。折从阮远居西北府州,甚至举族来朝,就等着奔赴新镇,也免了来回奔波折腾。

刘承佑最后将目光投到饰真的身上:“听闻郑州吏民,上万言书诣阙,欲为韩卿立德政碑。”

“臣虽立微功,不敢承此厚爱。”韩奕回道。

“前月汝州刘审交卒,汝州吏民诣阙上书,言刘审交有仁政,欲留葬汝州。州人又欲立祠,岁时祭享。”刘承伤道,问太师冯道,“联欲请太师为刘卿作哀词。太师意下如何?”

冯道心说在这喜庆的日子。谈一位逝者。似乎有些别扭。不过皇帝既然能记住一位有仁政的臣子。也是一件好事,冯道说道:“朝廷之制。皆有旧章,牧守之官,比无增典。倘若有殊异政绩者,惠及黎民百姓,生有令名,殁留遗爱,岂能拘泥于旧章?老臣愿为刘汝州着词六章,以示陛下恩典。”

“汝州为近辅,号称难治。自刘审交为汝州防御使,尽去烦弊,宽政爱民,功德无量。臣以为,不如特赠太尉,以示褒奖。”杨那道。

冯道连忙说道:“杨相公说的是。不过冯某曾在刘汝州身边为僚佐,我观刘汝州为政,并无殊俗之处。”

“太师这是何意?”杨那奇道。不要说杨邻,殿中群臣均以为冯道这次难到要当众唱反调不成吗?这样太让人惊讶了!

“刘汝州为人,廉平慈善,无害民之心是也。刺辽、磁,治陈、襄、青,皆称平允,并无殊勋,其治理汝州,又岂有异于他州?民祖不能减,继役不能息,寒者不能衣,馁者不能食,但百姓能级汲自乐,盖官不扰民而已。刘使君身死之日,黎民能怀感其德如此,为其请立碑祠,只是因其不剥民不扰民不害民,凡事遵循公章,不谋私利,谨身节用,安俸禄、守礼分!”冯道不顾群臣侧目,侃侃侃而谈:

“今天下戎马之后,四方凶盗之余,赋敛频繁而人民稀,黎民怨声载道。刘使君不过以公慈廉爱之心视人罢了,此亦众人皆能为之,何独有刘使君乎?若天下两千石皆如刘使君,何患得民不如刘使君哉。”

冯道一番话,言之凿凿,并无任何高深的大道理,实有深意。群臣当中。有人惭愧,有人沉思。有人不动声色,有人甚至不以为然。韩奕则深有感触。冯道的一番话让他不仅从沾沾自喜中走出来,更让他觉得冯道这位累历数朝的大臣,绝非等闲之辈,总能一针见血地看清纷乱时事。

正如冯道所言,天下百官皆能做到这最起码的要求,但真正做到的却少有。

“那依太师高见,郑州吏民为韩卿请立德政碑,太师以为如何?”刘承估欠身问道。

“既厚赠逝者,何不宽待生者?”冯道捋着长须,眉目含笑。

大殿之中,韩奕成了唯一的焦点。

韩奕起身奏道:“今闻太师肺腑之言。臣心中实愧。忆往昔,臣自天福十二年六月为郑州防御使,乾佑二年八月为调任西京留守,前后不过两年,期间从先帝北狩郜都。又奉令巡北,后又追随郭公征河中一年之久。在郑州日实不过半年而已。治民乏善可陈。不敢承此厚爱!”

“韩卿既然深身郑州吏民拥戴,联又听闻卿在洛阳有善政,不可不赏。”刘承估又问杨邪道,“杨公以为如何?””臣以为,韩侍中当初有拥护先帝之功,可追加功臣号,再进封开国侯,以示恩宠。”杨那道。

“准!”刘承佑见杨分醋肯,显的极为高兴,不忘告诫韩奕道,”韩卿受此荣耀,为政一方,又典禁军。可不要骄傲自满。联还要重用爱卿。”

“臣谨记!”韩奕更要看杨那脸色。“臣能有今日,也多承杨公鞭策。郭公提携。”

杨服自斟自饮,听了韩奕的话。面有得色。郭威则暗骂韩奕自作多情。

大功颂德,却忘了此殿中的主芦功

在一片嗡嗡声与航筹交错之中。韩奕的目光穿越人群,唯见冯道端坐在绣墩上,乐呵呵地看着殿中众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五代末年风云录最新章节 | 五代末年风云录全文阅读 | 五代末年风云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