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末年风云录 第七十二章 阑珊㈥

作者 : 肖申克117

第七十二章阑珊㈥

“娥皇,你没去陪你母亲吗?”

娥皇正是周宗长女的字,周宗爽朗的笑声,将韩奕从惊艳中惊醒。韩奕连忙回过头了,端起茶盏来掩饰自己的震惊与心中一股莫可明状的激动情绪。

“爹爹,娘刚上完香,她让我来问您,是否要回府了?”娥皇轻声问道。她淡雅绰约的身姿来到了周宗身旁,正好见到了韩奕投来的目光,她似乎吃了一惊:

“你是谁?我似乎在哪见过你,依稀相识哩。”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相见不相识。韩奕心中暗道,他收拾起思绪万千的心思,正要回答,周宗哈哈笑道:

“你这傻女儿,这是来自汴梁的使臣北海侯,你怎可能见过?”

“周宪①见过北海侯”娥皇盈盈一拜,恰如春风拂面,令韩奕过目难忘。

“请起、请起”韩奕连忙伸手虚扶,目光灼灼。

“乖女儿,你去告诉你母亲,现在就打道回府。”周宗说道。

“是”周宪点头答应,望了一眼韩奕,转身离开。

韩奕盯着她袅娜的背影,心情惆怅,心中有许多话儿,近在咫尺,却是无从说出。周宗这才注意到韩奕的失态,面上立刻有些不悦之色,对韩奕的观感由原来的欣赏变成了厌恶。

“北海侯,恕老夫失陪了”周宗起身,拱了拱手道。

“关于觐见贵主之事,还请周公多多美言几句,韩某不胜感激”韩奕再一次说道。

“老夫尽力而为,成与不成,在于吾主定夺。”周宗不咸不淡地答道,便在从人的簇拥下扬长而去。

曹十三见周宗离开,走上前道:“我看这事难成。”

“何以见得?李璟即便是想着妄动刀兵,举兵向北,攻我中原,这表面上也应该和气往来。”韩奕道。

“属下说的是这姓周的替侯爷向唐主进言之事。侯爷您盯着人家的女儿猛看,周老爷子明显不高兴了。非礼勿视是也”曹十三品评道。

“真的吗?”韩奕瞪着曹十三。曹十三下意识的退后几步,道:“侯爷,国事为重君子动口,不动手”

“我不敢应私废公。”韩奕道,“不过你应当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我多打量了人家小娘子一眼,难道也有错吗?”

曹十三不敢再答话,心中却在想着一件很奇妙的事:侯爷此前未曾见过周家女儿,却能绘出人家的肖像,丝毫不差,就像朝夕相处过一般,那周家女儿养在深闺,却也自称好像见过侯爷,依稀相识。这事真够蹊跷的。不过,这周家女儿天香国色,竟比侯爷夫人还要漂亮三分,也难怪侯爷不心动。

曹十三正月复诽自己的主人,抬头见韩奕往外走,连忙撒腿跟上。

“侯爷、侯爷,等等我”

昪元寺外,周氏家人已经登上了马车,扈从引导如云,往回城的方向行去。韩奕无心游览昪元寺,他跳上自己的坐骑,有意无意地远远地跟在周氏车马大队的后面。

太阳已经西斜,给绿色的山丘与原野蒙上了一层黄晕,天地间似乎弥漫着一股迷茫的蓝烟,从江上吹来的风,带着一丝丝凉意,吹散了午后的燥热。

韩奕一边打量着四野的美丽景致,一边想着心事。于公他想早点交差后返回中原,无论金陵君臣是怎么想的,于私又想在金陵多待上一段时日,一解心中无限惆怅。

“侯爷、侯爷”

身后一辆驴车赶了上来,车内伸出一张熟悉的脸,正是有数面之缘的丽娘。丽娘似乎十分诧异,惊喜道:

“奴家总觉得你背影挺眼熟,没想到果然是侯爷,真是巧啊。”

“确实很巧。我是来昪元寺拜访道宗大和尚,捐赠了点香火钱,没想到丽娘你也来进香?”韩奕面含微笑道,丽娘给他的印象极佳。

“嗯,奴家四海为家,听说昪元寺签挺灵验的,就想来拜拜菩萨,顺便求个签。”丽娘说道。

“那你求到了甚么样的签?”韩奕好奇地顺口问道。

丽娘面色忽然变的有些粉红,她轻咬朱唇道:“是个中上之签。”

韩奕察觉她脸色的异样,忽然想到今日他跟曹十三一起游览昪元寺时,见到寻常人家的小娘子们成群结队地前来烧香求签,寻问自家的姻缘命运。或许这个秦淮河上艳名远播的名伎丽娘,在月兑下光鲜的面具之余,也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最终归宿吧。

“既是中上之签,那恭喜丽娘了。”韩奕笑道。

“多谢侯爷的美言”丽娘在车上答谢道。

韩奕骑在马背上,丽娘坐在驴车里,二人一边搭伴回城,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倒也轻松写意。

“前面的可是周公及他的家眷?”丽娘指着前面的车马,忽然问道。

“嗯,正是周公及其家眷,今日也去昪元寺上香。”韩奕答道。

“前日,听侯爷说你爱慕周家小娘子,那今日侯爷一定见过了。”丽娘问道。

韩奕始终并没有亲口说自己爱慕周家娘子,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这是否就是爱慕,但联想到前日他跟韩成去丽娘私宅作客,谈起周家娘子,想来丽娘也能猜得到一二,遂坦然说道:

“见倒是见过一面,只是未能详谈。”

韩奕装作平平淡淡的模样,丽娘深深地打量了他一眼,幽幽地说道:“倘若侯爷有意,奴家愿助侯爷一臂之力。”

“那就多谢丽娘了。”韩奕抱拳称谢,却未将她的主动相助放在心上。

“都是异乡为客嘛,侯爷之谢奴家不敢当。”丽娘连忙避让。

入了城门,韩奕亲自将丽娘送回,这才慢吞吞地回到自己的公馆。副使扈载正垂头丧气地等着他回来。

“怎么?南朝朝廷还没有答复?”韩奕问道。

“是啊侯爷,我等来金陵多日了,不知南朝朝廷怎么想的,迟迟不给答复。今日我先去了枢密使陈觉府上,那陈某人借口身体不适,闭门不见。后来,我去拜会了徐铉徐学士。”扈载一五一十地答道。

这徐铉也是江南一大才子,跟韩熙载齐名,虽然并不掌实权,但也算是常常能见到李璟的大臣之一。

“唔,徐学士的府第容易进吗?”韩奕问道。

“徐学士倒没有为难我,是他亲自请我入府,一番寒暄后,尽是谈些文学之事,对政事避而不谈。不过我察颜观色,听徐学士言下之意,南朝朝廷似乎另有主张,大概要等到南朝大臣觐见祝贺唐主寿辰那天。届时,四方诸侯都会派使者前来祝寿。”

“这就是说,最快要等到下月初二吧?”韩奕问道,“这算是所谓的‘万国朝贡’吗?”

“大概如此”扈载答道,气愤道,“我大周乃是大朝,岂能与杭州、广州甚至江陵高氏为伍?”

“扈兄稍安勿躁,真到了那时,我等必然要再争上一争。不过,你要记住,表面上的体面,于我犹如浮云。”韩奕道,“这个世道,只要兵强马壮,胆气才会壮一些。金陵近年来,开疆拓土,声势正盛,自然有些盛气凌人。但金陵君臣想必也清楚的很,只要我中原不内乱,他们便要小心提防了,所以他们不敢太过分。今日受他慢待,他日必要他百倍偿还。”

“有侯爷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扈载道,“各方使者,相继云集金陵,您看我们是否应该接触一下?”

“这你不必去做,因为你我身为外邦使臣,太过显眼。要知我等的首要使命,便是了解江南虚实而已,所谓两国友好盟约不过是个障眼法罢了。扈兄你若有暇,不如和徐铉这样的大臣多接洽接洽,只谈风月不谈国事,也不无不可。”

“遵命”

汴梁城,皇宫深处,灯火阑珊。

这座皇宫并不广大,因为原本就是朱温时在宣武军节度使衙的旧址上建成的,在布局上先天不足。但对于大周皇帝郭威来说,这座皇宫实在太大了,因为如今只有他一个人居住,显的冷冷清清,没有一丝活力。

德妃董氏就在他从兖州凯旋而归的路上,便香消玉殒撒手人寰了。

这成了郭威一生悲惨宿命的注脚,他先后迎娶的妻妾们都一个接着一个先他而去,留下他这么一个日见老迈的孤家寡人。

郭威再一次失眠。人老了,自然睡眠便少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再也找不到一个贴心的人陪他说话,但他今日夜不能寐,不是因为德妃不久前病逝,也不是因为养子郭荣远在澶州,而是自己最信任的老伙计又给自己出难题了。

这个老伙计不是别人,正是刚刚复相的王峻。枢密副使郑仁诲、皇城使向训与自己的外甥李重进,原本都是郭威在藩邸时的月复心,郭威借着兖州之胜,想给这些人加官进爵,没想到却遭到王峻的极力反对。

不仅如此,王峻还上表称疾,求解机务,躲在自己宅第内不问政事。这倒也罢,偏偏十余藩镇节度使、刺史,纷纷上表朝廷,都称朝廷一日不可无王峻主持,非王峻不能安邦定国匡扶社稷。

这让郭威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胁。

昏暗凄凉的烛光下,郭威反复地阅览着藩臣们的表章,用朱笔在每个名子上划着大大的红叉,心中的愤怒更是无从发泄。

“来人,宣韩子仲即刻入宫”郭威命伺命的太监道。

“陛下,您忘了?韩侯月初便奉命出使江南去了。”太监答道。

“噢”郭威蓦然惊醒。他既惊讶于自己的健忘,又惊讶于在自己得力臣子当中,自己第一个想到的是韩奕,而不是范质、李毂或者正在殿外值夜的李重进等人。

“那就多掌几盏灯吧。”郭威命道。

“遵旨”

太监们忙着掌灯,很快的,皇宫里各处相继亮了起来,灯火由阑珊变的通明,烛光灯影之中,殿前卫士们矫健的身影忽隐忽现。

郭威似乎从愤怒中冷静了下来,事情没有那么坏,因为军队大多掌握在他的手中,他不相信王峻有非份之想,更不会认为自己没有了退路。想到此处,郭威回头命道:

“命魏仁浦入宫,替朕拟一道密旨给北海侯韩奕,遣人秘密送至金陵,就说辽人犯边,命他收到朕命后,尽快返回汴梁。”

当郭威的密使趁夜驶出汴梁城的时候,有“病”在身的王峻已经得到了消息。王峻府第里灯火也是阑珊,枢密直学士陈观是王峻的心月复之一,两人在前朝时私交便是极好,陈观疑虑道:

“天下诸道,站在王公一边的就有十三镇,其余诸镇除了符彦卿、刘词、药元福这些老帅外,大多愿做壁上观。只是,如今天下兵马聚于京师,藩镇力量毕竟是太弱了,王公若是逼人太甚,恐怕……”

“哼,陈老弟莫怕。郭雀儿也不能拿我如何,有十三镇支持我,他至少投鼠忌器,我又不是要谋反,掌握好分寸便是。况且你不要忘了,陛下虽是武人出身,但他身上还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不太果断,又爱面子。想我王峻助他登上帝位,鞍前马后地操劳,功劳天下第一,他怎能忘本?郑仁诲,还有范质、李毂等人,凭甚么跟我平起平坐?”王峻冷哼道。

王峻浑然不在意郭威的观感,却是越来越骄横了。

“那陛下急召北海侯回朝,又是何故?”陈观问道。

“这还不简单?陛下这是给我找个对头呢。韩奕这小子,与老夫有私仇,绝不能让他回来,我要是再次落到他手里,就不会如上次晋州那般侥幸了。”王峻想到晋州“兵变”,咬牙切齿,“晋州之仇,老夫深以为耻有仇不报非君子”

“那如何才能让北海侯回不来呢?”陈观问道。

“附耳过来”王峻冲着陈观招了招手,在他耳边低声嘀咕着。

“这……这……”陈观变了脸色。

~~~~~~~~~~~~~~~~~~~~~~~~~~~~~~~~~~~~~~~~~~~~

注①:历史上的大周后叫什么名字,并无明确记载。有人考证,她名叫周宪,字娥皇,一家之言

(君子堂)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五代末年风云录最新章节 | 五代末年风云录全文阅读 | 五代末年风云录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