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卷四 远洋的呼唤 第六十三章 反导拦截

作者 : 闪烁

舰队进行反潜作战的时候,空军与二炮也在为第三轮打击做准备。

因为前两轮打击的效果比较理想,所以第三轮打击的重点是印度的导弹发射车,特别是那些“烈火”导弹发射车。

如此一来,关键不是打击手段,而是能否及时获得准确的情报。

为此,空军动用了二十多架J-20执行侦察任务,还出动了数架战略电子侦察机,专门监视印度军队的通信联络。只要印度军队打算动用弹道导弹,就得进行无线电通信联络,因此盯住印军的通信频道,就能有所收获。

除此之外,最主要的侦察手段就是太空中的侦察卫星。

二部早已调整了侦察卫星的运行轨道,确保在三十一日白天,侦察卫星能够每半个时从印度上空通过一次。为此,至少有六枚侦察卫星将提前耗光机动燃料,在服役不到两年即报废。

当然,比如遭到印度战略反击所遭受的损失来讲,损失几枚侦察卫星算不了什么。

为了及时为军队提供侦察情报,二部动用了所有情报分析员,还把三分之一的信息分配给其他情报机构。

可以说,当时所有的情报机构都在全速运转。

十一点过五分,一名连续工作了四个时的情报分析员有了发现:隐藏在恰尔肯德邦南部山区里的一辆“烈火”导弹发射车。随后,这名情报分析员做出准确判断,车上搭载的是一枚最大射程为一千五百公里的“烈火1”型弹道导弹,而且在侦察卫星通过时,导弹已经灌注了燃料。

负责情报支援的李明阳立即发出战斗警报。

因为将由舰队充当第一道反导防线,所以作战警报首先发送给舰队。

五分钟后,另外一名情报分析员获得了第二个发现:在同一地区,出现了第二辆导弹发射车,而且运载的“烈火1”型弹道导弹也灌注了燃料。因为在卫星拍下的照片上,导弹呈倾斜状态,所以可以断定,导弹正在起竖,即将发射。

印度进行战略反击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必须摧毁这两辆导弹发射车。

十一点十二分,“上海”号巡洋舰连续发射了八枚巡航导弹。

两分钟后架J-25从“黄河”号上紧急起飞。

在战场北面,空军的两架J-20已经转向,正以每时一千八百公里的速度,奔向导弹发射车的藏身之处。

只是,J-20离导弹发射车有差不多一千公里。

即便立即加速,也要半个时之后才能投下炸弹。

十一点十五分,从印度半岛上空掠过的导弹预警卫星发出警报:两枚“烈火1”型弹道导弹已经升空。

红外辐射特征非常明显,确认是“烈火1”型弹道导弹。

情报同步传输给舰队,不用牧浩洋下令,舰队就进入了反导作战状态。

“烈火1”的最大射程为一千五百公里,因为采用了较为落后的液体燃料发动机,所以大概要十五分钟才能飞完全程。

也就是说,必须在十五分钟之内击落这两枚导弹。

对舰队来说,作战拦截时间不是十五分钟,而是不到五分钟。

五分钟之内,两枚“烈火1”型弹道导弹就将到达弹道顶点,超过了舰载反导导弹的最大射高。如果不能在此之前将其击落,就只能等到弹道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后,用反导导弹进行末段拦截。

时间紧迫,两艘巡洋舰各为两枚HQ-20反导拦截导弹接通了电源。

十一点十六分不到,导弹预警卫星再次发出警报,随后由战舰上的火控系统对弹道导弹的初始轨道进行测算。

事实上,这没有多大帮助。

虽然“烈火1”并不先进,但是作为中程弹道导弹,要在到达大气层顶部后,才会偏转航线。

十一点十六分四十秒,“北京”号的雷达首先探测到了两枚导弹。

此时,两枚导弹还在六百多公里外,超过了HQ-20的最大射程。虽然在反导作战模式下,通过把波束集中到同一个方向上,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超过八百公里,比防空作战模式下高出了百分之六十,但是看得远,不等于打得远。反导导弹够不着,也只能看着弹道导弹离开大气层。

这个结果,多少让舰队里的官兵有点沮丧。

HQ-20在执行反导任务时,对付大气层内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有四百公里,跟美国海军的“标准6”型导弹差不多。即便对付大气层外的弹道导弹,最大射程也能达到一百二十公里。

如果再有几个时,舰队就能到达恒河河口,也就能用HQ-20拦截弹道导弹。

只是,十秒钟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北京”号计算出了两枚导弹的弹道,弹着点不在中国本土,而是在孟加拉湾,就在舰队附近。

收到消息,牧浩洋大吃一惊。

印度的反击矛头没有对准中国本土,而是对准了进入孟加拉湾的舰队。

反导作战还没结束,两艘巡洋舰肩负起了重担。

与此同时,其他六艘战舰也进入了反导、防核作战程序。

护卫舰的问题不大,主要就是收回反潜直升机,然后关闭所有通道,启动增压设施,使战舰内部的气压高于外界,阻止有害物质进入战舰内部。即便核弹头在舰队上空引爆,护卫舰也有可能生还。

航母的准备工作麻烦一些,除了收回反潜直升机,还得让防空战斗机撤离,然后关闭所有通道,特别是飞机升降机与弹药升降机。因为航母的内部空间更大,所以还要关闭所有水密舱。

如果不能击落来袭的弹道导弹,就得面临核打击。

在核打击中,最大的破坏不是来自核辐射,而是核爆炸后产生的巨*,以及更加猛烈的冲击波。

因此,八艘战舰都在进行疏散规避,尽量远离导弹的弹着点。

只是,这些措施都无法确保万无一失,因为战舰的航行速度只有三十节,而两枚弹道导弹将在五分钟内落下。

在此期间,战舰最多航行二点五海里,仍然在核弹头的打击范围之内。

要想万无一失,必须击落两枚导弹,而且得摧毁导弹上的核弹头。

十一点十八分,“北京”号与“上海”号各发射了两枚HQ-20反导导弹。

半分钟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两艘战舰又各发射了两枚反导导弹。

用八枚反导导弹对付两枚“烈火1”型,理论上命中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基本上能够确保击落弹道导弹。

只是,在什么时候击落弹道导弹,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在舰队上空,恐怕就太晚了。因为“烈火1”型很有可能采用空爆模式,不一定要在理想高度上引爆。更重要的是,导弹上肯定配备了核弹头,如果弹头碎片砸下来,对战舰也有威胁。

为此,在反导作战时,两艘战舰各有分工。

“北京”号在西面,负责拦截前方的那枚导弹,“上海”号则负责拦截后面的导弹。因此在拦截的时候,“北京”号将通过战舰间的数据链,同时引导两艘战舰在第一轮发射的四枚HQ-20。

作为专业的反导导弹,HQ-20采用了与“标准3”类似的撞击弹头。

也就是说,HQ-20的战斗部里没有装填炸药,完全依靠撞击产生的动能摧毁目标,达到最大破坏效果。

因为两枚导弹在撞击的时候,相对速度在二十马赫以上,动能非常大,所以破坏效果比破片战斗部更大,更适合用来对付携带了核弹头、化学弹头与生物弹头的弹道导弹,撞击产社高内的高温,足以烧毁绝大部分危险物质。

十一点十九分四十五秒,第一枚“烈火1”被HQ-20击中。

拦截非常成功枚HQ-20都击中了目标,至少有一枚击中了“烈火1”的弹头,导致弹头内部的炸药引爆。因为拦截点在舰队西面八十公里处,高度为一百二十公里,所以核弹头里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对舰队构成威胁。

只是,针对第二枚“烈火1”的拦截就不这么顺利了。

受第一枚“烈火1”被击中影响,前两枚HQ-20都错过了目标,第三枚HQ-20击中了弹体,第四枚再次月兑靶。

紧接着,“北京”号补充发射了两枚HQ-20。

只是,这个时候进行补充拦截,已经有点晚了。

“烈火1”再次被HQ-20击中时,离舰队不到三十公里,高度下降到四十五公里,而且飞行线路出现明显偏移。

两枚HQ-20都击中了目标,结束了反导作战。

所幸的是,“烈火1”第一次被击中时,弹道已经失稳,偏离了弹道,因此坠落地点在舰队西面二十多公里外。

警报解除,舰队里的官兵都松了口气,牧浩洋也松了口气。

虽然拦截效率不高,总共用了十枚HQ-20才击落两枚三十年前的弹道导弹,但是结果还算理想,舰队没有遭受损失。

只是,为了安全起见,舰员还得呆在舱内。

等到核生化防护组确认舰体表面没有受到污染,并且进行冲洗处理后,舰队官兵才能离开内舱。

也就是说,要到这个时候,航母才能恢复航空作业。

打击行动并没停止,为了阻止印度军队再次发射弹道导弹,必须摧毁导弹发射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 燃烧的海洋全文阅读 | 燃烧的海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