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卷三 东海起狂涛 第五十章 沉默

作者 : 闪烁

接到易援朝打来的电话,麦克米伦的心情非常复杂。

他没有表明态度,只是希望中国不要单方面扩大战争规模,应该想宣称的那样,尽力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以平息冲突为主要目的,美国愿意与中国一道,共同平息印巴边境冲突。

从外交上讲,麦克米伦这番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麦克米伦这么做也可以理解,因为直到这个时候,日本与印度当局都没有向美国汇报任何与战争有关的事情。

日本与印度保持沉默,让麦克米伦很没面子,也很难处理。

要知道,中国已经宣布出兵印度洋,日本也已宣布将帮助印度作战,而印度更是在两个战场上投入了重兵。战争已经爆发,而作为美国的盟国,日本竟然不跟美国通气,连印度也不把美国放在眼里。

暂且不说面子上的问题,在对外政策上,就让麦克米伦很难做出决定。

支持日本与印度的话,肯定会与中国敌对,而麦克米伦不想卷入这场战争,也没有理由出兵干预。不支持的话,则会让众多盟国寒心,也会让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国家,比如东南亚的泰国与马来西亚更加倾向于中国,从而损害美国的国家利益,甚至使精心构筑的战略包围圈分崩离析。

持这种观点的,不仅仅是麦克米伦,而是所有联邦高级官员与大部分国会议员。

在中国与日本先后公布消息后,麦克米伦召开了国务院会议,随后与国会的十几名主要议员进行了商讨。

两次会议上,都有人表示,应该借中国之手狠狠教训一下日本。

这个态度很好理解,因为在东海战争后,日本奉行独立国防政策,虽然与美国仍然是同盟关系,但是对美国的依赖逐步减少。迟早有一天,日本会摆月兑美国,获得单独发动战争的军事力量。如果不能趁此机会教训一下日本,让日本知道,没有美国的支持,日本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那么日本将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不稳定因素,甚至会因此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利益构成威胁。

事实上,在日本宣布解散自卫队、成立国防军之后,就有人提出了这种可能。

当时,外交委员咨询会向白宫提交了一份评估报告,其中提到,三十年之内,日本就能获得发动战争的军事力量,但是战胜中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虽然不排除日本在军力增强后主动挑战中国、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但是中日间的全面战争,必然以日本再次惨败收场。那么在此之后,日本肯定会调整国防政策,要么继续依赖美国、要么奉行对外扩张政策。在无法直接战胜中国,又没有能力横渡太平洋的情况下,日本会把战略重点放在邻近地区,比如东南亚与南亚。完成战略扩张之后,日本将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头号对手,也将因此对美国构成威胁。如果日本的军事扩张政策不受遏制,最多五十年,就有可能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这份报告没有公开,而是作为绝密资料锁进了档案柜。

只是,任何一位总统都不可能忽视这份报告,因为外交咨询委员会是美国、乃至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民间机构,背景是美国与欧洲的十几个大财团,其评估报告可以看成是美国基本政策的依据。

当然,这份报告中也提到,短期内,日本是帮助美国遏制中国的主要力量。

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日本,美国将不可避免的与中国直接对抗,即便只因此引发第二场冷战,美国也将步入衰退期,在半个世纪之后被中国、或者是复苏的俄罗斯、或者是联合起来的欧洲取代。

只有利用日本,美国才能确保在半个世纪之后,仍然是世界头号强国。

正是依据这份报告,美国最终从日本撤军,给予了日本军事自主权,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帮助日本重振军备。

只是让麦克米伦没有想到的是,日本的扩张速度太快了。

如果不趁机打压日本,那么在中国感受到威胁的时候,美国也在所难免,将成为日本扩张的牺牲品。

可以说,在对待日本的问题上,美国高层的意见非常一致。

用钱德勒的话来说,美国既不能帮助日本,也不能让日本输得太惨,不然日本将失去与中国抗衡的能力,甚至失去与中国抗衡的信心。

钱德勒的观点,正好符合麦克米伦的认识。

作为一个极为嬗变的民族,日本曾经是中国的朋友、也是美国的朋友,也曾经是中国的敌人、也是美国敌人。在日本人的认识中,实力是决定性的因素。比如在二战中被美国打得体无完肤之后,日本全面倒向美国,连最基本的国家政策都唯美国马首是瞻,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问题就是,如果日本人认为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或者认为中国必将超过美国,肯定会做出新的选择。

如果日本投靠中国,对美国来说绝对是一场噩梦。

两个东方大国联合起来,有足够的能力挑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到时候,不仅仅是美国将失去霸权地位,西方文明也将失去主导权。

必须避免走到这一步,也就必须给予日本适当的帮助,但绝对不能帮助日本取胜。

把钱德勒与帕克斯叫来后,三人统一了意见。

在中国使用弹道导弹的问题上,美国保持沉默,底线是中国不使用战略武器,仅限于常规战争。

至于如何帮助日本,钱德勒提出了一点建议,即静观其变。

战场上的局势非常明显,虽然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取得了一些胜利,基本上控制了锡亚琴冰川,但是在海洋战场上,中国拥有绝对的优势,很快就能取得更加重大的胜利,日本与印度必然向美国求援。

与其主动伸出援手,还不如等日本与印度找上门来。

按照钱德勒的判断,一两天之内,也就是争夺制海权的战斗结束后,日本与印度就会派特使来到华盛顿。

结果就是,美国保持了沉默。

在此期间,黎平寇已经通过外交部,向其他三个核大国发出照会,提到了中国将在战争中使用弹道导弹执行常规打击任务。

因为美国没有表态,所以英国也没有表态。

为了表明核大国的身份,俄罗斯与法国做了回应,不过都是外交辞令,即希望中国尽量克制,不要使战争升级。

天亮前,牧浩洋收到了黄峙博发来的消息,高层已经批准了他的作战方案,二炮的弹道导弹部队已经转移到海南岛,能在二十九日十点之前做好参战准备,作战行动由牧浩洋统一指挥。

这下,没有什么好顾忌的了。

半个小时之后,牧浩洋把制订好的作战计划分发给了各支作战部队,包括海军的反潜巡逻机与二炮的弹道导弹部队。

攻击行动进入倒计时,再过七个小时,就将追上印度舰队。

此时,蒙在鼓里的只有日本与印度当局,以及印度舰队的指挥官今井利村。

虽然在上午八点左右,日本情报本部发现进驻海南岛的弹道导弹部队,断定中国会使用中程弹道导弹,但是随后印度收到了法国发来的外交照会,得知中国很有可能在战争中使用弹道导弹执行常规打击任务。

结果就是,印度与日本都认为,中国很有可能用中程弹道导弹袭击印度空军基地。

没人想到,中国会用弹道导弹打击舰队,准确的说是打击为舰队提供防空支援的大型预警机。

事实上,当时今井利村已经想到,中国会用弹道导弹打击舰队。

只是今井利村并不担心,因为印度舰队里有三艘大型防空驱逐舰具备反导能力,能够拦截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以内的弹道导弹。

至于用弹道导弹打预警机,今井利村根本没有想过。

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日本军队没有装备弹道导弹,也没有弹道导弹的使用经验,更没有把弹道导弹当成主要打击手段,在弹道导弹的使用战术上,自然不如中国二炮,也就不大可能了解弹道导弹能做什么。

可以说,当时今井利村的心情比较轻松。

印度海军已经积极调动了四艘补给舰与四艘快速油轮,能提前半小时到达,因此舰队能在到达会合海域后立即进行燃油补给,并且与补给舰船一同驶往维沙卡帕特南,不用进行锚泊。

只要舰队还在航行,被追上的可能性就不大。

按照今井利村的估计,只需要两个小时,舰队里的主力战舰就能获得足够的燃油,然后与补给舰船月兑离,全速前往维沙卡帕特南。中国舰队就算能追上来,从组织攻击算起,也至少需要两个小时才能让攻击机群到达。只要把握好时间,印度舰队就能在遭到攻击之前离开危险海域。

即便跑不远,也能得到印度空军的掩护。

至于回到维沙卡帕特南后该怎么做,今井利村还没想过。在他看来,只要印度舰队还能出海作战,中国海军就不敢贸然攻打布莱尔港,甚至不会让舰队进入孟加拉湾。如果能够争取到几天时间,等印度陆军巩固了地面战场上的胜利果实,印度就可以率先宣布停火,然后让国际社会介入。

到这个时候,战争也该结束了。

更多到,地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 燃烧的海洋全文阅读 | 燃烧的海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