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卷三 东海起狂涛 第六十五章 全面行动

作者 : 闪烁

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动

为了加快撤离速度,各国战舰也纷纷加入行动。

十月二十二日,美中欧俄四国联军登上冰岛,开始协助冰岛人撤离,并且逐一检查每一座城镇、每一条街道与每一间房屋。为了确保所有冰岛人都安全撤离,四国联军还动用了大量侦察设备,对冰岛进行了全面仔细的搜查。毕竟在一百多万冰岛人中,肯定有一些不愿意离开家园。

与此同时,灾难应对行动也开始了。

当天下午,美国海军就用重型直升机把第一批工程钻探设备送上冰岛,工程人员则在夜间到达。

按照中国地质学家提出的方案,至少要在冰岛打一千眼深度在五千米以上的钻井。

当然,这是依据有限信息制订的行动方案。具体要打多少眼钻井,以及钻井深度、分布方式等等,还要等到对冰岛进行全面地质勘测之后才能确定,因此到底使用多少枚核弹头也是个未知数。

这个时候,与核武器有关的国际谈判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美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如果欧盟与俄罗斯不肯配合,美国就会有所保留,因为美国不可能在其他国家依然拥有大量核武器的情况下,耗光自己的核弹头。即便中国愿意,也不能确保有足够的核弹头来引发这场超级火山喷发。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有所保留,中国也会有所保留。

结果就是,拯救行动必然以失败告终。

当然,也许有人觉得,可以隐瞒核弹头的数量,或者把部分核弹头藏起来。

确实有这种可能,但是很难办到。原因很简单,“华盛顿条约”生效后,所有有核国家的核武库都在条约组织的监督之下,核弹头均储备在规定的地点,别说转移,就算是正常维护检查也要受到监督。

也就是说,当时各个国家有多少核弹头,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别说法国、英国与俄罗斯,就连中国的核弹头数量都是公开的秘密,至少其他四个核大国心里有底。

经过数日谈判,欧盟与俄罗斯不得不做出妥协。

十月二十四日,欧盟率先表态,愿意动用全部核弹头,但是拒绝销毁核设施。

第二天,俄罗斯也表达了同样的态度,即可以为了拯救人类文明使用全部核弹头,但是不会销毁核设施,也不承诺不再制造核弹头。

显然,美国对此并不满意。

也就在十月二十五日,美国科学家对灾难后续应对措施提出了行动方案,即在火山喷发之后,如何确保在一年之内,使全球气温不至于急剧降低,所能采取的办法,就是集中全人类的力量,消除火山喷发带来的危害。

这是一份非常详细的行动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必须集中所有国家的工业力量,在一年之内制造出十万架能够飞到平流层的大型飞机,用静电吸附的方式,清除掉平流层里阻挡阳光的微尘。

显然,这正是中国科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

只是在这个时候,由美国提出来,不但更有说服力,也能向欧盟与俄罗斯施加压力,而中国却不用得罪欧盟与俄罗斯。

根据科学家的提议,美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中明确提出,在必须集中全部工业力量拯救地球生态圈的时候,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本国的安全与利益为目的,动用工业资源来研制与生产核武器。

说得直接一点,国家间的对抗行动将影响到救灾行动,也将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用美国外交官的话来说,如果某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安全,制造了一枚核弹头,美国就会制造十枚核弹头,第三个核大国则会制造一百枚核弹头,必然会浪费宝贵的工业资源,也就无法保证制造出足够多的平流层飞机。只是所有国家与民族放弃隔阂,人类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壮举。

严格说来,美国的立场没有错。

要知道,按照科学家的预测,必须在二零三七年春季到来的时候,也就是大概三月份的时候制造出十万架平流层飞机。而在二零三四年,全球的飞机总产量也不到五千架,而且大多是小型飞机。

要在一年之内制造这么多飞机,绝对需要动用全人类的工业资源。

十月二十七日,中国在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提出了详细的分配方案,即根据各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分担制造任务。

到这个时候,欧盟与俄罗斯也没有多少转圜余地了。

如果欧盟与俄罗斯坚持不放弃制造核武器的权利,那么中国与美国就会认为欧盟与俄罗斯有足够强大的工业实力,理应承担足够多的制造任务,而欧盟与俄罗斯显然不可能在超额承担制造任务的情况下制造与生产核武器。只有欧盟与俄罗斯承诺不再制造核武器,中国与美国才会在制造飞机的工作分配上做出让步。

十月二十八日,欧盟率先表态,答应在其他国家均承诺、而且以实际行动表明不再制造核武器的情况下,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

问题是,俄罗斯仍然不肯让步。

十月三十日,美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提出:以全球气候事务组织为基础,成立新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且根据各国在救灾行动中做出的贡献,分配权利与义务,而新的国际组织将全面取代联合国。

此举,就是针对俄罗斯。

如果俄罗斯仍然不肯放弃核武器,那么在新的国际秩序中将失去大国地位,而且遭到国际社会孤立。更重要的是,因为俄罗斯不肯放弃核武器,中国、美国与欧盟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放弃核武器,而俄罗斯的常规军事力量又不足为道,所以到最终,核武器不但不可能给俄罗斯带来安全,反而会使俄罗斯与国际大势月兑轨,遭到所有国家制裁,丧失在国际社会上立足的基础。

对俄罗斯来说,要么抱着核武器搞孤立政策,要么放弃核武器融入国际大家庭。

显然,不是一个困难的选择。

就算能够克服短期灾害,自然环境也会严重恶化。虽然俄罗斯有最广袤的国土,还拥有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谁能确保在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还能做到自给自足?如果与国际社会月兑轨,俄罗斯的结局将非常悲惨。

别的不说,在已经预见到的全球粮食危机中,俄罗斯就将遇到**烦。

要知道,气温降低是大趋势,区别只是降低多少、以及降温的速度。俄罗斯地处高纬度地区,受降温影响更大,粮食产量的减少幅度也就更大。更重要的是,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当高,社会劳动力本来就严重欠缺。如果粮食供应无法做到自给自足,又无法从国外进口,俄罗斯将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说得直接一点,核武器不能拿来当饭吃。

经过反复磋商,十一月三日,俄罗斯终于做出让步,答应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的情况下放弃核武器。

到此,拯救行动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此时,地质学家对冰岛的全面勘测工作也已完成。

根据勘测结果,地质学家修改了最初提交的报告,至少需要打五千眼钻井,使用五千枚百万吨级核弹头,才能把冰岛炸上天。虽然引发火山喷发只需要一千枚核弹头,但是要把冰岛炸成粉末,在火山喷发的时候产生足够多的微尘,就得把爆炸当量提高四倍,并且增加爆炸密度。

可以说,在这一个月内,国际组织的行动效率高得惊人。

事实上,这也体现出了人类文明的生命力。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不再存在任何官僚主义作风,所有人都在拼命抓紧时间。

行动方案出台后,全球气候事务组织立即投票表决。

结果没什么悬念,十五个成员全部赞成。

十一月五日,钻井行动正式开始。

一周之内,来自四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支钻井队伍陆续到达,平均每天都能打出七十眼深度为五千米的超深钻井。按照这个速度,五十天之后,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钻井工作就将完成。

十一月七日,中美欧俄四方军事代表到达冰岛。

按照计划,四方将共同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核弹头的调试与装配工作。

为了确保所有核弹头都能起爆,在此之前,四方还将在西南非洲的纳米布沙漠对抽样的核弹头进行测试。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实弹爆炸试验。

只有通过爆炸实验,才能获得核弹头可靠率的准确数据,也才能通过计算机对其他核弹头进行模拟爆炸测试。

按照科学家给出的数据,必须让核弹头的起爆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显然,这不是一个低指标。要知道,即便是执行战备部署任务的核弹头,其起爆可靠性也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与此同时进行的,还有对所有有核国家的全面核查工作。

按照四方在十一月三日达成的协议,在十二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引发火山之前,将完成全面核查工作,并且销毁所有核设施,确保所有国家交出全部核弹头,而多余的核弹头将在十二月三十日之前,即科学家对火山喷发的结果给出总结性报告之后,在四方的监督下统一销毁。

对人类文明来说,二零三五年的圣诞节,将是新纪元的开篇。

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动

第六十五章全面行动,到网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 | 燃烧的海洋全文阅读 | 燃烧的海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