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北伐幻想曲与清室优待条款
“都督,做大帅的滋味如何?”王麟正站在甲板上,手扶舷杆,迎风而望,浮想联翩,背后传来张静江一声淡淡的调侃,打断了他的遐想。
清末以来,掌握一省军事的将领,就往往被人称为“x帅”,如湖北原新军第八镇统领张彪,有时被人称为“张帅”,四川赵尔丰也常常被人称为“赵帅”,王麟如今官拜川鄂湘赣四省巡阅使兼湖北都督(黎元洪被选为副总统之后,湖北都督之职自动卸去,由王麟兼任,两湖大都督的名目亦同时撤除),是名副其实的“王大帅”,也是民国历史上的头一遭。不过,张静江还是习惯称呼他为都督,虽然他曾一再要求张静江对他以字相称,张静江却坚执下属之礼,不愿改变称呼。
王麟一愣,转过身来回应:“静江兄也取笑我么?”随即又有些关心地问道:“你不是身体有些不舒服么,怎么不在下面歇息?这上面江风大着呢!”
“不打紧,有这一层皮,暖和着呢。”张静江抖了抖身上披着的厚厚的军大衣,微笑着说。他身上的军大衣,是湖北光复以后,武汉最大的制衣厂统一生产的军装,左袖上本来应该缀着条纹的地方,印着“城管威武”四个xiǎ字,鲜明体现了王麟不多的恶趣味之一。当时,制衣厂的总经理裴俊用,在王麟亲自吩咐他将某批军装特别缀上这四个字时,曾经疑huò不解的向王麟请教,为什么要印这四个似乎狗屁不通的文字,王麟哈哈一笑:“有了这四个字,咱们的军队就能如天兵附体,从此追亡逐北,当者披靡!”裴俊用听了,好比丈二和尚ō不着头脑,他又不好意思再问,只好唯唯而退。
这件轶事,张静江也听说过了,其中的深意他当然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过,他这个时候来到甲板上,却不是要深究这一件事情。
“哦,对了,我在下面躺着时,老想着一些心事,按耐不住,所以上来找你说说话。”张静江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继续说道,“孙先生对于‘让位’于袁世凯,其实很不甘啊,这次孙先生制定的‘北伐’计划,要是都督你全力配合,未必不能取得一些成效,孙先生也许就不必要辞掉临时大总统的位置。”
“静江兄真这样看?”王麟有些“狐疑”地问道。
张静江淡淡一笑,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道:“孙先生制定的‘六路北伐’的计划,难道都督以为完全是纸上谈兵吗?”
王麟微微沉yín。孙先生主导制定的这份北伐计划,依然鲜明地体现了他老人家天马行空的思想和非常人可及的“大气”。孙文自任北伐军总指挥,黄兴为北伐军总参谋长。以鄂、湘民军,为第一路军,向京汉铁路前进;宁、皖20余万民军为第二路军,沿津浦铁路向河南前进。以这两路军为主力,若进军顺利,能击破正面的北洋军,则这两军预定会师于开封、郑州间。河南淮阳民军为第三路军,烟台民军为第四路军,向山东前进,预定会师济南。秦皇岛合关外各民军为第五路军,山、陕民军为第六路军,向北京前进,若第一二三四路军,进行顺手,即与第五六路军会合,共捣虏廷。孙文还热情洋溢地发布了北伐檄文,号召北方将士“应天顺人”,“及时反正”,“扫**之余威,登国民于衽席”。
王麟冷眼旁观,孙先生确实不无一鼓作气,以军事解决清廷的想法。可是即使不考虑列强的因素,孙先生的这一想法也完全不切实际。且不说,第三四五六路军差不多就是画饼,就算作为主力的第一二路军,至少由于装备和组织的因素,也没有可能正面击败堵在前面的北洋军。更何况如今南京的20万民军,饷都发不出,黄兴天天为着上陆军部闹饷的官兵头痛,现在还没有出现士兵哗变的情况,已经应该烧高香了,还想指望这些军队“北伐”,怎么可能?
不过在南京的时候,看到孙先生满腔热情倡议“北伐”,王麟自然不会不识时务地去泼冷水,而是“装模作样”,配合着孙先生完成了这一副宏伟的北伐蓝图。孙文心中,也许的确存着万一之想,但王麟内心之中,则由始至终都没有把这个“北伐”当回事。
“静江兄,你怪我当面敷衍孙先生,sī下里又另搞一套么?”张静江天天都在王麟身旁,王麟在他面前又从无隐瞒,王麟的心事,他自然如掌中观纹,十分清楚。
张静江摇了摇头:“都督这样做自有自己的道理。不过,若能和北洋正面一战,即使打成个平手,对于和议,对于民党的将来,不都更为有利吗?”
王麟苦笑一声:“咱们民党声势很大,却只是表面风光。不说能否硬撼北洋,就算可堪一战,如今最要紧的促成清室退位,既然有可能和平解决,何必非要使用武力呢?再说,南北谈判,依我看来,袁世凯也必然是急着达成最终协议,只要伍老先生强硬一点,未必不能达成对民党有利的条款。”
王麟无法明说的一个原因,是他清楚,这个时候,边疆满éng等地,虽然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但必然已经发生了变故。他估ō着,这个时候,在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外éng古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应该已经驱逐了清政fǔ驻库伦的éng古办事大臣,并宣布了独立,自称“日光皇帝”,企图建立“大éng古国”政fǔ,外éng古叛军,也很有可能已经侵入了内éng古。西藏拉萨恐怕也在发生着同样的事变。要妥善解决这些边疆危机,没有一个得到各国承认的统一的民国,是基本上不可能的。若与北洋的战事重启,则南北和谈必将搁浅,统一的共和政fǔ,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建立起来。
当然,王麟也明白,张静江虽然以思虑周详见长,但他可不知道自己知晓的这些事情,他会有与北洋“不妨一战”的想法,也就毫不奇怪了。
………………………………………………………………
此时,上海唐绍仪与伍廷芳的秘密谈判,也差不多到了尾声。
“伍老先生,优待清室的条款,还是放宽一点吧,如此,袁大人才好行事啊。”唐绍仪与伍廷芳的谈判气氛一直很融洽,就如拉家常一般,袁世凯拟定的诸多条件,都得到了伍廷芳的轻易首肯,可是到了商议优待清室的条款时,两人一开始却怎么也谈不拢。
“唐先生,促成清室退位,于如今的袁先生而言,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何必搞什么优待清室的条款。说白了,还是袁先生怕人家说他欺人孤儿寡母,不想留这个恶名。这种思想根本就要不得。再说袁先生,谈什么‘优待清室’,他是慷国民之慨,当然不心痛。若这些条款达成,难免在将来酿无穷苦果。所以,这些条款,必须逐条重议!”伍廷芳淡淡答道。其实,他本来对于优待清室的那些条款,也是持着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但是,他刚刚留学英国回来到南京外jiā部任职的儿子伍朝枢,突然从南京赶到上海,给他带来了如今在党人中名头最响的王大都督的亲笔信函,他阅信之后,又与儿子一番深谈,于是,态度为之一变,开始锱铢必较起来。
“这……”唐绍仪苦笑一声,说道,“清室若主动让位,好歹给他留点体面吧。”
伍廷芳肃荣答道:“唐先生所说诚然有道理,但袁先生拟定的这些条款,实在太过了,万万无法接受。如‘第一款,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国民对于大清皇帝,各致其尊崇之敬礼,与各国君主相等。’真是岂有此理?清帝已经退位,我辈国民,还要去尊崇他做甚么?
又如‘第二款,大清皇帝岁用,每岁至少不得短于四百万两,永不得减额。如有特别大典,经费由民国担任。’‘第三款,大内宫殿或颐和园,由大清皇帝随意居住,宫内shì卫护军官兵,照常留用。’以及以下诸款,都极不合理,必须重新议定。”
唐绍仪想起袁世凯密电中‘不必坚执’的指示,况且他本人也不赞成原先的那些优待条款,到了这个时候也就顺水推舟:“好吧,那您说说,这些条款怎么修改吧。”
伍廷芳伸出左手,摊开手掌,扳下拇指:“第一款,改为‘清帝逊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好吧,您继续说。”唐绍仪点点头。
“第二款,改为‘清帝退位之后,每岁用二百万元,由中华民国给付。’‘特别大典’一语删去。”
“好吧!”
“第三款,改为‘清帝既已退位,大内宫殿,不应久居,可允其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这个……好吧!”
“第四款,原款‘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妥慎保护,负其责任,并设守卫官兵,如遇大清皇帝恭谒陵寝,沿途所需费用,由民国担任。’这一款极其不合理,清帝谒陵的费用,如何要民国担任?酌改为‘清室退位后,其宗庙陵寝,由民国妥慎保护。’”
“好吧!”
……
“第八款,原款‘大清皇帝有大典礼,国民得以称庆。’清帝既已退位,中国人民,不服清帝管辖,所有清室典礼,与国民何涉?应该将此款删去。”
……
各款的修改意见,伍廷芳早就xiōng有成竹,唐绍仪又无意反对,于是,很快达成了大大缩水的新的“清室优待条款”。
“请唐先生和袁先生剀切说明,这些优待条款已经是民军方面最大的让步!”末了,伍廷芳严肃地说道。
“伍老先生放心,我一定会恳劝袁大人同意这些条款,俾共和早日达成,全国尽速统一。”唐绍仪也同样是一脸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