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的时候,学校的红十字会就让愿意入会的一年级学生在各系部登记,然后统一办入会手续。别的系怎样不知道,反正医学系的新生几乎人人报名了。
从小,每当芳华看到战争电影中佩戴红十字标志的医护人员,都受到交战双方的尊重和保护时,就对红十字会产生了向往之情。这一次,她当然也报了名。
最近,报名的同学都获得了入会批准,每个人领到了一本会员证和一枚小小的红十字徽章。从得到这枚徽章开始,芳华就暗下决心,要努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
这不,学校号召学生去义务献血。每年都是五六月间组织这么一次献血,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给每个学生发50块钱营养费和两斤白糖。
看上去比十几年后的无偿献血待遇好,那是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无偿的说法。很多不富裕的人,特别是农村人口中靠卖血来维生或者解燃眉之急的,大有人在。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进行义务献血,都是为了完成上级政府或单位下达的政治任务,所以对去献血的人员往往发二到三百元左右的补助。
直到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行后,无偿献血才逐渐成为了主流。但即使是这样,有的单位还是有为了完成指标而提高奖励的情况,而农村地下卖血族仍然是屡禁不止的。文明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还是需要法制建设的配合以及经济的同步发展,才能实现。
这一次献血,不像报名红十字会那么多,但三班也有超过一半的人报名。芳华发现班干部都报了名,男生都报了名,女生中来自农村的都报了名,倒是来自城市的好几个女生没报。毕竟这是自愿,不愿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唯独郭玲和芳华是报名却被拒绝了。因为两人都没满十八岁,按规定不能献血。
郭玲见献不成也就算了,可芳华还是不死心。于是,她在同学们去校医院体检的那天,偷偷混在人群中跟了去。
班长张永、支书白芸把她拦住:“不是说不让你献血吗?你怎么来了?”
芳华食指比在嘴唇上:“嘘,小声点!我来看看能不能混进去献血!你们别把我暴露了啊!”
白芸模模她额头:“你没事吧!跟你说了你年龄不够,等明年再来嘛!”
芳华嘟囔了一句:“明年我也还是不够年龄啊。等不及了,就今年吧!”
张永奇道:“怎么明年还不够?”
芳华不耐烦地说:“嗨,不知道他们怎么这么死板,郭玲是七月三号的生日,不就差一个月吗,也不准献血。我到了明年,那也还是差几天,说不定也不让献!再说,每次献血都只通知新生,明年就轮不着老生了。所以,我还是得赶在今年献,不然就没机会了。”
白芸说:“不行,你年龄太小了,万一献血出点什么事,影响身体就不好了。献不成就算了嘛,有什么打紧!”
芳华满不在乎地说:“不会有事的,再说今天只是体检,又不是真正的献血。只要我体检没事,就可以献啦!”
白芸和张永实在阻挡不住她,只得随她去了。芳华就这样混进了等检查的队伍,在填表时也把自己的年龄改成了十八岁。因为没有辅导员老师跟着,芳华顺利地混过了关。
周日献血那天就更顺利了,采血室按校医院报上来的体检合格名单,一个个地叫名字进去。芳华如愿以偿地躺在了床上,伸出左手等待采血。
看到红红的鲜血从自己体内流出,顺着塑料管汇入采血袋中,仿佛感到有一丝生命力正随之而离开自己。芳华轻笑了一下:但愿自己这微不足道的生命力,能为挽救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做一点贡献。
不知是不是觉得这些学生献的血液质量要高些,血站的护士们还真是一点没客气。她们对每一名同学抽取的血量都明显超过了二百毫升,芳华目测估计有三百多毫升。不过反正都是义务,多献点也没啥。
不过,献血后的头几天,女生们普遍都有点轻微头晕的反应,男生们倒是基本没反应。芳华也有点不舒服,但她这几天就不断地鼓励自己多吃牛女乃、肉类等营养丰富的东西,好好地补了补。很快,不适的感觉就消失了。
日子过起来就跟流水一样,又到期末了。芳华和梁嘉辉都基本不去急诊了,开始好好复习功课了。
一天下午下课后,芳华正和同学们一起回女生院。远远地就看见女生院门口,站了一名解放军少尉军官,个子高高的,看背影很熟悉。
走在前面的女生已经围上去欢呼起来:“江排长好!”
军官转过身来和大家打招呼,果然是那个既严厉又神气的军训队排长江涛。
女生们七嘴八舌地问排长一向可好、来这里做什么。江涛笑呵呵地回答着大家的问题,在军训队时可是难得见到他这样和蔼可亲的样子。
芳华没有围上去,就在远处等着。因为江涛上一封信就和芳华说过最近要来军区办事的,并会顺便来学校看她,只是没料到是今天罢了。
好不容易江涛挥手告别了热情的女学生们,走到芳华这边来。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芳华后说:“小林啊,过的挺好的呗!这么久没见,你倒是长高了不少嘛!”
芳华比了个敬礼的动作,笑了:“报告排长!军训后,士兵林芳华长高了两公分!”
江涛把芳华举起的右臂拍下去:“行了,又不是军训队,敬什么礼!”
芳华看周围老有学生看着这边,就说:“排长,要不上我们宿舍去坐坐?”
江涛看看表说:“不了,我来就是顺路看看你,一会儿还赶车回部队呢。你陪我在你们校园转转吧,早听说医大校园特别漂亮了!”
于是,两人在校园的林荫路上边走边谈了起来。
江涛这次来军区,是因为他写的两篇关于伊拉克海湾战争的军事论文在军区内部的军事刊物上发表了。因为观点新颖,受到军区几位作战参谋的欣赏,特意把他本人找去面对面交流了一番。
他们很赞赏江涛敏锐的嗅觉,因为他的一篇论文是美军开战前就写好的,其中一些对美军军事行动的估计和真实情况不谋而合。本来他们还奇怪一个小排长,怎么对国外军事动态这么清楚,不过看了他的个人材料后也就不奇怪了。
江涛笑道:“其实,我很多想法还是看了你的信后才产生的;至于对美国军事装备的了解,也有一些还是听你说起来的呢。所以,我的论文能发表还要感谢小林你呢!”
芳华摇头说:“我哪知道那么多,都是偶尔听父母他们聊起的一星半点,你的论文还是你自己辛苦翻阅资料才写出来的。”
江涛说:“我是有一说一的,你的想法总是很独特,的确是给了我很多启发。按理说,我该请你吃饭。不过,今天是没时间了。以后有机会一定补上!”
芳华笑笑:“行啊,江排长,这可是你说的!”
江涛又想起了什么,问道:“你父母的单位是不是在绵阳,叫×××研究院?”
“是啊,对外名称是这个,不过现在只搬到绵阳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要在今后几年内搬完。排长,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没什么,我有个弟弟是国防科大的研究生,他和我说起明年要去你们那个研究院做课题,我也是随便问问。”
“哦,他研究的是什么啊?”
“他本来是搞雷达的,说是合作搞什么激光雷达。”
“哦,那还真是有可能和我父母的单位合作。”
“说不定到时候,你们能见一见呢!我弟弟可是我们江家的秀才,不像我是个武夫。小时候,就是他用脑子、我用拳头,我们一道收服了大院里的一帮小孩。长大后,他读书成绩好,十四岁就去读了少年科大,去年又考上国防科大。”江涛说起弟弟,话就有点收不住了,一副引以为荣的样子。
“好啊,那倒要认识认识。不过研究院那么大,还不知道能不能碰上呢。”芳华笑了。
江排长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了。
过着规律学生生活的芳华,则继续和考试、书本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