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坐在外面喘口气休息一下,一会还要在钻进去,这古墓里面,墓道还要前室的随葬再多,也都是冰山一角,最值钱的物件就在棺椁外边或者棺椁里面的物件了。这才是墓主人的卧室,这里面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墓主人生前最珍爱的。
这一个甬钟的残片都单独用布包裹,这个要回到北京,在找修复的师傅,在复原出原来的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用布包,把每个甬钟单独的包裹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要是考古发掘挖出这样的物件,先要上报,报告相关的文化部门。然后在慢慢发掘,一般就是牙签般的探钎子,一点点的清理上面的浮土,再用刷子一点点把物件给刷出来,就连那些肉眼可以看到的残片,也会都会编号保存,至于保存就更加讲究了、
青铜器的保存,要求恒温恒湿的专用箱子存放。甚至有的都要分类分片存放。而盗墓却是简单多了,我们可是随便的就从地下抠出来,能分类存放就不错了。为了防止青铜甬钟破碎的残片之间相互划伤,我们一般都给包裹上泥土,这样即使在挎包里面相互碰撞,也不会出现划伤青铜器了。
即使这些青铜碎片,锋利的边缘之间的碰撞,彼此之间的摩擦都会蹭出新的印痕。这样的印痕,是最难修复的,一件又残片修复成的青铜器皿,上面出现一道明显的划痕,价值就大大的打折扣了,我们可以分类存放就不错了,每个甬钟的碎片,即使不修复,我在当时,也有信心把它倒腾出去,沈胖子可是稀罕这些玩意,何况他的师叔就是一个青铜器修复的大师。
我曾和沈胖子拜会过老人,一个穿着打扮很随意的老人。花白的胡子,一副大师的风范。我去的时候,正在屋子里面用刻刀给小孙子雕琢一块树根呢、老人对于沈胖子拿来的残破的青铜器,一般不问出处,就要沈胖子不卖到国外,一般都给予修复,用老人的话,这样的物件,碎了一件就少了一件。
“进去吧”说话的王二哥,几个人捻灭了烟蒂,还要在钻进古墓,盗墓就是干的这样的活,即使在留恋外面空气,也要钻进墓室里面,我也更加好奇,这墓主人还会有什么好玩意,能有青铜甬钟随葬的古墓,墓主人的身份一定不低,放到现在最小的也是一代封疆大吏。搞不好都是一代国君。
很多人以为,只有近代皇帝君王,墓室里面随葬的物件价值连城,其实不然,很多边远小地方出土的古墓,里面随葬物件的价值远远大于近代开启的几个帝王墓。据圈子里面的一个朋友说,在河南的一处山坡,一个被山洪冲出的古墓,单一就连墓道里面就出土了几十件外观完好的青铜器。
“走了,你看着啊,兔子。我们进去了”我叮嘱了一下兔子,这次进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来呢
闻着湿漉漉带着潮气的味道,我们几个人再次钻入墓室里面。一切还是那么熟悉,有句玩笑话,就跟回到姥姥家一般,手电的光柱在狭长的墓室里面晃动。走过的地方,就不在仔细查看了,也没有什么可以带出来的之前无间,就连墓道石壁一个凹进去的小洞里面堆积如烂瓦一般的陶器。我们也都不在仔细查看了、
这是一个大小只有二平米左右的石洞,在墓室的石壁下方,整个凹洞,从地下到洞顶只有不到一米左右的高度,稍不注意,就从身边随意的走过去了。我刚刚也趴着朝里面打量了一下,这个石洞,有点像农村冬季存储萝卜,白薯的菜窖一样,里面凌乱全是破碎的陶片,根本就没有一件是完整了的。
我都怀疑,最初放进去的时候,是不是就故意打破的,要不这几十个陶器,就没有一个完好的,有的甚至都碎成几片了,即使时间在久,也不会碎成这个样子的。
刚才在外面的时候,我问过王二哥,为什么这些陶器都碎成这个样子。王二哥告诉我,这都是,陶器由于制作的工艺,陶器一般就是陶土烧制而成,表面没有像瓷器一般的施釉彩,坚硬程度远远达不到瓷器,还有这个墓室的环境,一直是积水潮湿的,这种条件下,陶器本身就会发生变化,从内部就开始酥脆了,自然就断裂了几片了,要是在黄土的里面埋着,即使上千年,很多陶器出土的时候上面还有鲜艳的颜色呢。在这个墓室里面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的。
在墓室里面,最难保存的流传下来的就是字画了,自然环境下,字画都是最难保存的,空气中的尘埃也有慢慢的渗到古画里面,还有一句经典的对白,虫吃鼠咬,空气中的潮气会进入古画里面,就会招惹到虫子的啃住。也都会留下印痕。
在古墓里面我是没有见到过什么字画,在和圈子里面的朋友聊天的时候,昌平的那个由考古队发掘的帝王陵,那棺椁外面青花盘龙纹的大缸里面,里面可以插着很火书画的卷轴。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博物馆看看,帝陵出土了很多随葬物件,瓷器,生活器皿,还有破碎的锈住龙凤的云锦。
但是我知道,除了打着编号的瓷器还有一些生活器皿才是真的随葬物件,至于那些色
彩鲜艳的云锦,都是南京云锦长仿制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古画出土,因为古画基本就保存不住,更何况在墓室这种环境里面呢,根本就保存不下来,下次谁告诉你从古墓里面盗出了一副字画,你也不要信了。
告诉你,古墓里面即使真有字画留下来,你也揭不开了,全都粘连在一起了,一揭开就碎了,根本就没法修复,谁敢修复啊,谁能修复啊?所以说从古墓里面出土字画的全是骗人的,帝王陵墓的地宫里面都保存不了的字画,更何况这山野古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