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家族情报(上)
刚回到别墅,苏睿便受到了一个来自法国的消息,这让他不由皱了皱眉头,难道家族那场风暴又开始了?
很快一个30岁左右的便装男子来到了苏睿的书房内,从包中掏出一份秘密的文件,可以感觉得到,这份情报十分重要。
苏睿也没询问他的身份,因为他相信麦罗一定已经调查了这个人,索性,直接拆开了文件,过目了一下,眼睛不由眯虚了一下。
“你下去吧,”苏睿挥了挥手,轻声说道。
“是,”男子应声退下。
这时麦罗从门外走进来,看到了苏睿手中的文件,问道,“少爷,有什么事吗?”
“密特朗不久前访问了苏联,和戈尔巴乔夫有过一次会面,谈了一些问题,”苏睿笑了笑,然后从抽屉中拿出一个打火机,将文件缓缓点燃,“戈尔巴乔夫希望对苏联政局进行大的变动,希望我们能在政治上给予援助。”
麦罗眼中精光一闪,猜测道,“他是想····”
“不错,变天,”苏睿笑道,“看来他是想通了,他不久后会任命丹泽兼任国家对外关系委员会委员长,负责与我们的联系事宜,他希望我们能在政府机构框架、法律体系的构建上给与帮助,原本他想要找美国寻求援助,但是他担心美国那群人白眼狼,所以想要我们的帮助。”
麦罗一听,轻笑道,“他该不会是想要和平过渡吧?”
“想法很天真,”苏睿摇了摇头,看着渐渐化为灰烬的纸屑,叹道,“这简直是在成全我们啊!”
“少爷打算怎么走下一步棋?”麦罗问道。
“稳打稳扎,步步为营,”苏睿笑道,“在巩固现在势力的同时,加大对苏联的渗透,哦,对了,埃塞尔说他们需要一大笔资金,你让家族想办法送进去。”
“是,少爷,”麦罗回道。
“另外,他们还通知我们,两年后会有一大笔资金转移到瑞士,现在让我们做好准备,避免到时出现问题,”苏睿想了想,继续道,“对了,他们还请示家族对华立场问题,因为戈尔巴乔夫打算缓和与中国的关系,甚至向中国出售武器。”
“哦,那少爷打算怎么做?”麦罗问道。
“我听说里根不久前向中国推行了一个名叫‘和平典范’的计划,计划向中方提供50套机载雷达火控系统和5份备份,是吗?”苏睿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转向另一个问题。
“是的,但是实际上,根据我们在五角大楼的情报显示,整个计划绝对不是这么简单,为了吸引中方的注意,美国人热情地提出对歼-8II飞机的外形修改建议,甚至不惜出售尖端的F404发动机,”麦罗想了想回道。
苏睿惊讶地看着麦罗,想不到他竟然连这个都记得这么清楚,有麦罗这样一位管家,的确是件非常不错的事,苏睿点了点头,“如果这个计划完全落实,那么改进后的战机不仅能发射美制AGM-84鱼叉反舰导弹,对于入侵的苏联舰队展开攻击,还能发射AIM-7M麻雀中程空空导弹,可在视线外拦截苏联轰炸机,这正是中国空军所需要的,你说得知这个消息,苏联会怎么想?”
麦罗想了想,不加思索地道,“看来戈尔巴乔夫是想缓和与中国的矛盾,化解美中可能的同盟,构建良好的外部坏境,集中注意在国内改革上。”
“不错,戈尔巴乔夫的确是这样想的,在他心中尽管想要改变苏联,但是却并不是想要和美国保持合作关系,这是身为一个超级大国领导人的尊严问题,”苏睿说道,“所以,他也一定想要向中国出售武器来拉拢中国,但是他也要考虑我们的立场,所以,我想他之前也是问过丹泽的。”
“······”麦罗默不作声,等待苏睿接下来的话。
“但是问过丹泽不但表他一定会听他的,戈尔巴乔夫始终是外人,他考虑最多的还是苏联本身的利益,所以,最多只有在武器输出种类上有所改变,”苏睿顿了顿,道,“苏联早晚会进入我们的腰包,所以,它的军工也是我们家族的军工,所以,我们要防范尖端武器的出口,我不希望等到我们掌握军工的时候,所有的尖端武器都成为了大众货。”
“我明白了,可以出口,但绝对不是尖端武器,”麦罗点了点头。
“不,还有技术,无论什么技术,我都不希望苏联拿出去卖,那些都是长线的东西,再破烂也有价值,当然,但是在阻止时也要注意,不要让戈尔巴乔夫起疑,明白吗?”苏睿交代道。
“是,”麦罗点了点头。
“可能在不久之后我会离开一段时间,一切我都希望能在计划之内安排好,不希望等我回来时,发现一切乱调了,”苏睿想了想,说道。
“是,”麦罗回了句,然后拿出一份文件,说道,“少爷,这是中国最新的消息。”
“哦,中国?”苏睿惊讶地接过文件,扫了眼,眉头也不由皱了起来。
麦罗注意了一下他的表情,说道,“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七中全会召开,紧接着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上选举了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然后是军政系统的许多人事调整,据悉,此次的大会中保守派一系彻底被打倒,邓系为首的改革派占据绝对的优势。”
苏睿静静听着他的话,他知道这些都不是重点。
麦罗顿了顿,道,“在家族看来,此会举行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恐怕将会深入下去,今后甚至将逐步走向政治改良道路,伴随经济的开放,未来的中国也可能在政局上作出改革,想西方民主、法制、自由经济靠拢可能会是中国未来的意图,所以,家族打算尝试与中国开展更高层次的合作,以达到最终和平演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