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第二百零八章 研究分流(一更)

作者 : 观星的乃粉

1925年年末,来自亚欧大陆深处的干冷空气侵袭了东南地区,寒风刮在脸上,有些生疼,嘴唇也会觉察到仿佛要离开一般。

南沙大角山南郊,盘踞着一座规模惊人的超世代科技园,其位於珠江三角洲的中心。由于临近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交通便捷,更是地处珠江出海口。故而成为了中国当今发展最快的地区,没有之一。

在这个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整个古文会在地面上的科技总部便设立于此。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无论通过海、陆、空皆可方便进出南沙。

南沙超世代科技园是从事各种科技专案研发,创新和孵化的理想场所,亦是培训,教育,以及企业开展重要会议、讨论的很好选择。此地依山傍海,风景如画,拥有超时代化的基础设施和优良设备,为科技工作者们提供着难以想象的服务,甚至包括了最新式的电子计算机设备。

南沙超世代科技园是联合政府整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引发该地区成为高科技中心的势头。这将是科技与人才汇聚一堂、创意与灵感不断涌现、梦想成为现实之所,这里将成为人类的科技圣地

二十世纪,这个人类科学技术最为迅猛发展的时代,无穷无尽的理念以及产品仿佛井喷式的迸发出来,以至于后世的人类不得不赞叹着这个动荡而却又野心勃勃的纪元。

可在事实上,如此辉煌的人类世纪,华夏文明却已然缺席。没有经过完整的工业时代积累,技术的鸿沟和差距愈来愈难以跨越。人才的培养反而不是主要,无论什么时候,知识的教育手段都相差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经验以及知识的积累上面。

培养一个科学家,大概需要四十年。在这个时代,中国并非没有科学家,钟泱创立古文会下属的十大研究所,其中九个部门就招收到了不少的科技工作者。陈永善、伊忠明、徐永生,等等一个个在历史上籍籍无名的人,却在如今成为了科学界内的后起之秀。

无论是党还是红门,之所以没有前途,并且被钟泱所瞧不起,就在于他们不尊重科学,不重视技术研发。一群满脑子只会推翻和打倒什么三座大山的脑残群体,能有什么样的未来?居然还敢自称拯救中国,实在是恬不知耻。

在钟泱看来,农民也好、工人也罢,本就是一种生产职能单位,怎能让这些人去参与战斗?这种所谓的,纯粹是在牺牲大多数人,以成就少数人的野心以及特权战斗是军人的天职绝不可以涉及到本国的平民,否则就是政府的耻辱

国家是为了保护民众以及族群而存在,绝非相反

所以钟泱自从慢慢了解到这个时代的常态开始,便一直对这所谓的民主冷眼旁观。以现阶段的人类生存模式而言,太深奥的思想意义不大,唯有生产力才是一切的关键。故而从起初之时,钟泱就一直致力于技术的开发。

无论是民用的技术亦或者军事科技的研发,统统都不落下。智能工厂的存在,于此方面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最初获得这个道具的时候,钟泱的想法也只是把它当作一般的工厂来用,以期从大量盗版的产品上获取巨额利润。这并非错误,但稍显幼稚,以及有着鼠目寸光的意思。其实智能工厂的最大帮助,应该是在于技术的加速发展上面。

现今的中国,并不缺少科学家,唯独缺少科学家成长的土壤。文化环境、经济氛围、政治因素,以及最为重要的工具支持。没有成套的研究工具,没有大量专业的科研设备,许多研究都难以开展,要么是无法进行实验,以至于不能验证一些理论。

然更多的,却是要耗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因此而与世界的主要列强在技术上有了难以跨越的壁垒。(手机阅读本章节请登陆)

如今的钟泱,以及智能工厂,都不再低技术含量的领域浪费时间。像以前那种流水生产线的建造计划,基本就是天宇集团内部的事情,由他们的自己的技术班底负责解决。而钟泱,则更在意知识和技术的积累。

超世代科技园区,就是他费尽心机建立起来的一处核心基地,为了整个华夏文明的崛起而进行着铺垫。

首先,技术的研发就要强调利润,如今是商业化时代,所以,在商言商。科技只有转化为产品,才能为人类服务,才可以把以此而得来的利润,继续投入到更为先进的技术研发中去,不断取得进步。

这就是科学集团的发展模式,虽然这也有着不少的危害,比如环境的破坏以及道德层面的紊乱。可在事实上,这种模式是可以有效规范化的,在适可而止的层次里,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文明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

所以,科技转化为商品,既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也是为企业获取利润,增加研究资金投入的充分保证陈泽和伊忠明他们的集团化公司,就不断的要求旗下员工,在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的同时,每个月都要翻译一份,与自己研究课题相关的,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另外,还要翻译一篇,自己认为和该课题相关的,最具实用价值的研究报告。

三令五申之下,这份翻译文稿,严格要求所有人都自己动手,禁止请人代劳

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技术研发人员不能只活在研究的象牙塔中,他们要明白,自己的研究,也许走错了路,也许没有选择最好的方向,多看看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自己,也是种启迪和帮助。

而且,只有看到了国外的具体成果,这些人才有更清晰的认识,科技,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的。这对其人明确研究的重心,会有无可估量的价值

而在日常的管理方面,公司却不会有太过严苛的要求或者是胡乱的指手画脚。基本上每个研究部门或者小组,都会以投票的形式选出一个十人左右科技委员会。他们负责审定大家的报告,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每个研究人员的研究加以评估,向公司递交科技商品化的可行性报告。

同时,他们也会根据公司的商业化需求,将公司的研究课题,分发给各个研究员。

最重要的,是这个委员会,对每个研究院所作的评估,将直接影响到,每个研究团队或者个人下一年度的研究资金拨付……

把专业的事情,交由专业的人去做,身为老板或者其他的领导者,只需要对下属说出自己的目标,以及确认可行性方面的实情就可以了。钟泱如此,同样也教导陈泽和刘浩然他们成为这样的人,事事躬亲,其实很没有意义。

对于这些具体的职权与责任划分,整个研究体系的人基本都能认可。许多科学家跑到国外去,还不是为了参与国外大公司商业研究,能够挤出一点时间,搞自己的研究,已经是最理想的了。

在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的同时,接受公司的商业研究任务,谁都没法有意见。

可是商业化大生产以及这种模式主导下的科学研发体系,也有着先天性的危害。西方的自由主义经济理念,究其本质,更在于一种无道德约束的自由模式,以经济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因此而导致的社会治安混乱,环境破坏,道德信仰缺失,都在西方各主要国家上演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其社会之黑暗和混乱,就让人触目惊心。除了战乱和被殖民的地区,没有比那里更坏的“和平”环境了。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以约束科学这只力量无与伦比的超级怪兽,就成为了古文会如今比较注重的话题。钟泱对于科学集团在全世界散布黑暗与灰色的行为漠不关心,他只在意华夏一族的子民。

解放全人类和全宇宙碳基类生命这种伟岸的抱负,还是让红门那群脑残暴徒来进行吧。

如果说天宇集团、青竹化工以及兴华社这些强劲的组织是商业化科技帝国,那么超世代科技园区就是古文会体系内最为根本的基础科学研究。

所谓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正是工业带来的技术,西方世界于20世纪初的诞生出了“基础研究”这匹骏马,推动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华夏文明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因为基础研究耗费的时间与经费都非常惊人,而且许多的内容都不符合商业利益的需要,故而安排在天宇集团那样的商业经济组织内并不合适。至少研究经费的分配基本上就很难轮到相关的科研团队。

不要感到奇怪,西方社会里,研究免费能源的工作者,都不知道有多少被暗杀和冷藏起来的。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也是商业社会下人类自身的悲哀。只不过这种悲哀,比起赤化政权所营造的暴体系,要好上许多。

人来需要点燃科技的火焰,因为能从其中获得温暖,但如果不注意尺度,这把因而点燃的烈火,亦可能将我们自己烧成灰烬。

商业研究和国家研究,区别相当的大,并且投入和产出,基本也不成正比。但如果因此而放弃,才是大错特错。几乎所有的商业研究,全都是建立在基础研究的成果之上,并非可以凭空生成的。

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元蛟”了。而两大研究体系的细化分流,也是照顾到了彼此间的差异以及冲突。目前的联合政府,因为个方面的条件制约,都还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机构。

故此这方面的事情不得不暂时仰仗钟泱的援助,这也是为了在体系内对天宇集团这样的巨型商业化组织进行技术上的制约。完全的压倒性优势,固然能在一时之间提高运作效率,但总会出现化的趋向。

钟泱才是整个技术体系的主导者,而陈泽这些人的实力,必须要进行适当的分流与平衡。基本上政府部门将负责基础科学研究,而私人组织则在商业技术研究上发力,至于钟泱,则是凭借着智能工厂的强大能力,在最关键的技术上进行垄断。

“会长,这个制度会不会造成研究经费的偏向发放啊。”因为超世代科技园刚刚创立,一切的事务都全处在试验阶段,徐永生对此表示了担忧。而同样立在台下的几百名科学工作者,也带着相似的神情以及疑惑。

“所以我才说要各位自己推举啊”钟泱先回答容易引起误解的部分,“这个委员会的委员组成,他本身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也一样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如果某个委员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性,恐怕在委员会内部就无法通过再说了,委员的表现好坏,也影响到他下一年是否能够继续当选,如果胡作非为,徇私舞弊,你们认为,他还有可能连任吗?”

“而且,公司不是把所有权力都交给委员会来处理。之所以有这个委员会,是因为它的专业性,所以,它是个服务性机构。公司也会组成专门的审计,来对研究资金的流向,做严格监控,杜绝内部漏洞”

扇形的阶梯式大厅,钟泱站在最核心也是最下方的讲台中,以沉稳的语气说服了绝大多数人,他才回过头,对这些搞基础研究的科技人员诚挚的谈到:“基础研究,异常重要,但这方面,国家级别的各个研究所,实际上做得比我们好。但我们无需灰心,跑得晚无所谓,但我们一定要跑得比别人快”

这话很残酷,对于一个正处于战乱和动荡的国度,这真是难以言表的痛苦。因为长久的思想压抑以及奴化教育,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已经变得麻木而愚昧。至于少部分的先驱,却也仅仅把希望建立在和抗争身上。

虽然局限于历史的误区并非他们的责任,但惋惜却在所难免。这个时代的中国,几乎不存在着所谓的科学界。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是搞科研出身的?或者说参与队伍的人之中,有多少个科学工作者?

无数残酷而冷漠的现实,早就击碎了科研体系成长所需要的环境。即便是这个时代的世界级列强国家,也不会在基础研究上投入太多,力度还远远不够。正因为如此,钟泱才能通过各种途径从外国聘用到了许多科学家。

姚亮和唐纳德现在在美国的主要工作,并非赚钱,而是去挖墙角。那些因为爱迪生财团的迫害而穷困潦倒的科研工作者,正是钟泱所需要的。而且美国人对于国家的热爱,实际上也和没有差不多。

毕竟缺乏深厚的信仰沉淀以及文化积累,还没能凝聚出不可磨灭的民族之魂。

基础研究出成果,是很难的,要想转化为商品,更加困难,且成本及其高昂。天宇集团不是一个慈善机构,也不是国家机关,陈泽毕竟是一名商人。

作为商人,就要讲利益,要讲投资收益比,没有好处的事情,在特殊情况下,他会去做,但通常时候,他都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的无底洞里去,让一名宝贵的研究人员,把几十年,甚至一生,都埋头在一想看不到前途的研究中去

所以这些事情就要由钟泱来做了,也只有钟泱这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驾驭这方面的事务。毕竟不太在意经济利益的人,并不多,更不用说在这方面的实力等因素考量。

在需要基础研究成果的时候,陈泽会向古文会支付技术转让费,用以购买所需的技术支持。虽让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但却能用最佳的费效比,在短期内实现自己的商业目标

这就是商业研究,和基础研究的最根本区别这也是古文会所正在构建的科研体系模式,免费能源的课题,早就开始实行了。中国现在的社会体系,还没被犹太化的自由主义商业理念毒害太深,依然有着可以成长的土壤。

说句不客气的话,一名搞廉价或者免费能源研究员,除非是带着具有极大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否则就算到了国外,他一样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最好的结局,就是在一所杂牌大学里度过余生。

国外的私人研究,比陈泽他们还要冷酷无情

只有在他的研究课题,具有相当商业价值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在国外的某所大学,或是国外的政府机构中,找到一个位置。

搞技术的人都知道,基础研究才是科学的根本。可即便是号称科学发源地的西方世界,国家和私人财阀也只是针对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投入少量资金,做长期研究。

没有人会像钟泱这般,费劲心思,不遗余力的支持。这才是智能工厂存在的真意——基础研究加速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 智能工厂全文阅读 | 智能工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