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京!南京!

作者 : 观星的乃粉

南京,将近二十万冤魂在痛苦中凄厉地哀嚎着,残垣败瓦间,随地可见中**民的尸首。这场惨烈的大屠杀还是发生了,中日两国也最终结下了永世不可化解的仇恨,这是屈辱与愤怒的种子。

在未来的两百年里,主宰着整个亚太区的动荡与杀戮。

溃败的军队和麻木的乱民,被全部残忍的杀死,还没来得及带走的财富与物资,全都被日军收缴。

南京保卫战是一次遭到惨重损失并且非常失败的战役,其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南京保卫战在战略上完全没有必要,这时中国**军的大部分将领也反对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的计划是唐生智打出爱国主义旗号的“极左”路线的产物,而与此同时,唐生智此人也是说得出做不到的软蛋。

保卫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而仅仅是为了保卫和塑造“爱国者”的面子。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提出这样“极左”的爱国口号,没有人能够或愿意出来阻止,因为大家都怕承担卖国或汉歼的罪名。

身为一军主帅的姜瑞元之所以不肯不战而放弃南京也是害怕承担“卖国”的罪名。但以几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来塑造“爱国”的形象,实在是太过残酷的交易。

然而令人震惊的还是**党官僚的**程度

唐生智在公共场合上信誓旦旦的宣布要与南京共存亡,并销毁一切船只,断绝了南京军民的所有退路。

但暗地里却为他自己准备了逃跑用的船只,并在关键的时候带头逃跑。对于唐生智的撤退命令,外界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唐生智自己下的撤退命令,另一种说法是姜瑞元向唐生智发出“若不能坚持可以撤退”的命令。但不管怎么说,唐生智都付有无法逃避的责任。

军队司令在下达撤退命令时,一定要说明向哪个方向撤退、以什么方式撤退、谁先退谁后退、谁来断后掩护,这是司令官的起码责任。

绝不能说一声“撤退”,就扔下军队不管自己首先逃跑。如果唐生智能够少贪生怕死一些,指挥南京的军队有组织地撤退,绝不会死那么多人。抗日战争中,象唐生智这样口头上最英勇无畏,实际上最贪生怕死的**官僚,绝对不是少数。

这一场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可惜这是宿命的交集,中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件事情上犯下了严重的决策错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姜瑞元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使中日战争成为全面持久的战争来拖垮日本。

1937年8月11日,姜瑞元将他最精锐的、由德国将军亲自训练的全德式装备的三个师: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投入上海,主动向在上海租界的日军进攻,使中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全面战争。

随后姜瑞元向上海投入了70万大军,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的20万人的上海派遣军来与中**队抗衡。

上海战役中日军的伤亡多达5万余人,中**队的伤亡也多达27万余人。为了打开上海战线的胶着局面,日军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的10万人的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夹击中**队。

1937年11月5日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使中**队面临背月复受敌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日,上海失陷。

上海陷落后,距离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上海失陷两天后的,姜瑞元召集各路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

在该会议上,何应钦、李济深、白崇禧等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放弃南京。因为上海和南京之间一路都是平原,无险可守。

而且中国**军部队的主力在上海战役中死伤消耗甚大,战斗力的恢复需要相当时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对日作战战略是持久战,并不在于争夺个别城池的得失。姜瑞元的德**事顾问也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的牺牲”。

可是这时唐生智却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

唐生智本是湖南军阀,在过去曾二次参加倒姜运动。到1937年,唐生智在**政府中已仅仅是一个坐冷板凳的名誉官员。这次唐生智出来主动请战,也是出于一种企图恢复军权的功名心。

唐生智这样激昂的爱国主义发言和决心,使其它将领都失去了反驳的勇气。姜瑞元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负责南京保卫战。

从内心来讲,姜瑞元也是主张放弃南京的,因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在战略上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但由于9?18事变以来,姜瑞元一直被贴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标签,他害怕下令不战而放弃南京,又会被社会舆论和他的政敌指责为投降和卖国。所以其希望在南京进行一下象征性的短期抵抗,以应付社会舆论。

但唐生智的充满爱国激情的死守南京建议,在道义上尽占上风,使姜瑞元最终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战计划。死守南京的作战计划造成了后来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是南京大屠杀的契机。

与**政府不愿防守南京的目的一样,这时的日本政府同样没有发动进攻南京的计划,日本政府和军部本来准备让在经历了3个月艰苦作战和巨大损失的日军“凯旋归国”。

1937年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上海派遣军的松井司令和第十军的柳川司令发出的命令是:“扫荡上海附近之敌,追击的战线为苏州、嘉兴以东”。

可是日军中的狂热军官并不肯就此停战,“下克上”的现象再次出现。一周之后,第十军召开了柳川司令临席的军团扩大会议,在会上血气方刚的年轻军官提出了第十军单独进攻和占领南京的疯狂计划。

最后会议达成决议:“全军独断敢行,全力向南京方向追击。”有人提出粮草和弹药的补充如何解决,狂热的军官们说:“粮草不足就现地解决,弹药不足就打白刃战。”

陆军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多田骏中将,11月20日非常吃惊地接到第十军已擅自向南京进军的情报,多田次长当即下令第十军停止进军,但没有任何效果。

两天之后,多田又接到上海派遣军松井司令打来的电报:“为了尽快解决事变,要求军部批准向南京进军和占领南京。”

原来松井率领的上海派遣军看到柳川率领的第十军向南京进军,按捺不住争功的心情也开始向南京进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就象在运动会上争夺第一名一样,开始争先恐后地向南京进军。

多田次长等不扩大派本想阻止对南京的进攻,但参谋本部的少壮派军官也是攻占南京的积极支持者,在参谋本部的会议上少壮派军官们高喊:“南京南京”。最后参谋本部不得不在11月28日批准占领南京的计划。

在**军方面,守卫南京的主力是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姜瑞元的最精锐部队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以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人数约为一万二千余人的教导总队。

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在上海战役中人员损失都已过半,士兵的大多数都是临时补充的新兵。由于中国**政府没有预备役的征兵制度,这些新兵都是从农村临时召集或强行抓来的壮丁。

这些新兵完全没有受过基础的军事训练,使三个主力师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只有教导总队有较强的战斗力。

1937年11月20日,**政府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以后,南京的政府机关已全部撤离南京,姜瑞元夫妇也于12月7日飞离南京。在国民政府撤离前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唐生智司令悲壮地发誓要和南京共存亡。

南京的行政机构撤走后,**政府将南京的行政责任委托给由德国人拉贝为首的十几个西方人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国际委员会”则在南京设立了一个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12月8日,日军占领了南京的所有外围阵地,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南京守军的唯一退路只剩下北渡长江一条路。

可是唐生智却摆出了“背水一战”的布阵,将长江上的渡船全部销毁,自己断绝了南京守军的退路。唐生智还把三十六师布置在面临长江渡口的挹江门,下令如果有人试图向城外逃跑就开枪阻止。

12月9日,松井司令向南京城内空投了“投降劝告书”,要求中**队在12月10日以前投降,但中**队没有理会日军的“投降劝告书”,于是日军在12月10日对南京发动了总攻。

南京的城墙高达20米,宽13米,一般的山炮无法击破。日军首先向地形上比较容易进攻的光华门发动攻击,但守卫光华门的是最有战斗力的教导总队。战斗十分惨烈,日军曾一度占领光华门,又被教导总队发动反攻夺回。

坚守中华门和雨花台的八十八师抵抗也十分顽强,到12月12日为止的3天激战中,日军伤亡人数多达7200余人,其中战死者有2600人,负伤为4600人。

虽说**军伤亡如此惨重,日军仍没有能够突入南京城内。

可是在12月12日傍晚7点,唐生智却突然向各路守军发出撤退的命令,自己也背弃了与南京共存亡的誓言,于12月12日傍晚8点,乘坐为他保留的最后一条小汽艇北渡长江逃走。

唐生智的带头出逃引起了南京守军的哗然,本来大家都准备战死到最后一个人,可是自己的司令却在最关键时刻首先背信逃走,还有谁愿意继续拼命抵抗?南京守军一下就发生总崩溃,完全失去了组织,官兵们开始各自设法逃命。

由于南京三面被日军包围,唯一可以逃跑之路就是北渡长江。于是大量士兵在无人指挥的情况下蜂拥向挹江门,试图北渡长江而逃。

但唐生智并没有解除他对守卫挹江门发出的三十六师的不准任何人出城逃跑的命令,所以三十六师开枪阻止试图出城逃跑的守军,于是中**队双方发生了交火,最后城内的守军动用准备进行街巷战的坦克,击破挹江门出城,随后的大量逃兵和试图逃跑的难民也乘势冲出城外。

渡江的船只已全部销毁,很多人就抓一块木板、一条树枝试图游水渡过近2公里宽的长江。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分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

他们扔掉武器,月兑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12月13日一早,日军吃惊地发现曾顽强抵抗的中**队忽然全部退走,日军轻易冲入南京城内。下午2点左右,日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发现挹江门外有成千上万的逃兵和难民挤杂在一起试图渡江,于是日军向逃兵和难民们开火,造成血染长江的大惨案。

由于南京城内四处都是中国士兵月兑扔的军装和武器,日军认定有大量的中**人化装成平民潜入“安全区”。由于在上海战役中日军多次遭到平民和学生组成的“便衣队“的袭击,所以日军开始对“安全区”进行大搜捕,抓捕“便衣队”。

一旦抓捕到隐藏在“安全区”内的逃兵就处死,一些无辜的平民也因此被杀。此外,日军还以缺乏粮食为由,杀害了很多投降的中国士兵。

这种杀戮行为,就如此蔓延开来,最终使得日军的中下层军官和士兵全面失控,惨烈的大屠杀还是发生了。

对于日本方面,南京战役也是一次失败的战役。南京战役是日军中的军国主义狂热分子煽动起来的,虽然占领了南京,但结果反而使其完全陷入无法自拔的战争泥潭,在战略上是完全失败的。

同时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奸抢,使日本人背上了一个难以抹去的历史污点。在1900年八国联军出兵中国时,日军以军纪最好、没有进行烧杀奸抢而得到国际社会的称赞。

如今却在这里步入深渊,被整个西方社会的舆论所排斥,各国纷纷加紧了对日经济封锁,使得日本在战争期间物资补给越来越困难。

但是这些问题,现在的日本也只有少量的政治精英看出了端倪,池田广耀,身穿墨绿色的军服,肩膀上的徽章证明他已经是日本陆军内部的一位大佐,掌管华中地区的军事情报机关运作。

他的眼神无尽哀伤,望着长江水面上漂浮着的尸体,为了这些死去的中国人。不是因为怜悯和同情,而是因为陆军本部那些愚蠢的混蛋。

“庆吉,你看看这浩荡无尽的长江,遍布江面的这十数万的冤魂,就是皇国崩溃的预兆。”池田广耀仿佛从这些无声无息的尸体上看到了数之不尽的恶鬼,漂浮在皇**旗之上,撕咬着,哀鸣着,吞噬着。

“大佐,无论怎么说,我军总算是胜利了。”庆吉太郎刚刚返回国内,现在又被派遣来中国执行军事情报收集任务,以大学毕业生的资历直属于池田广耀,担任情报副官。

池田广耀看着庆吉太郎面露苦笑,以及那副左顾右盼的焦急神色,他也是明白,军队现在已经失控,刚才那番话如果被狂热的士兵听见,估计就算是身为大佐的自己,也要被“下克上”。

修长的皮质军靴踩踏在冰冷的黑色泥地中,池田广耀眼睛微闭,吐出满是血腥气味的空气:“胜利?让我们看看吧,这群疯狂的蠢货,会让帝国堕落入何等的深渊。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四亿麻木不仁的中**民,将会因为这样的血债而变成悍不畏死的敌人,毫无秩序的屠杀不会压垮敌人的士气。日本陆军的恶行,只会换来中国人毫不犹豫的抵抗,这是东亚共荣计划失败的前兆。

面对四亿八千人的怒火,帝国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池田广耀为帝国的将来,深深忧虑着。

一片血一样的晚霞,笼罩在南京的上空,堆积如山的尸骨遗骸,成了一道不可摧毁的牢笼,捆着亚洲的两个主要国家。

这是刻骨的仇恨,原因已经不重要了,接下来的厮杀,两个同宗同源的古老民族,将再无一丝一毫回旋的余地。

一百二十万大军已经在闽、赣、湘、粤、桂完成了集结,超过两百万的预备役士兵业已征召完毕。打着复仇的旗号,华军不再顾及**军的反对,进军北上,与日军进行正面作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 智能工厂全文阅读 | 智能工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