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第四百四十九章 猜测疑惑

作者 : 观星的乃粉

全文字无广告第四百四十九章猜测疑惑

所以,在美国国内诸多政客们都加紧开始对中国新政府进行抹黑和鼓动对立战争情绪的同时,美国的情报机构连同英法两国一起对中国进行了规模更大的各种情报刺探。全文字无广告

从工业、农业、经济到教育、医疗等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一次详细的表明侦查。虽然无法能获得最详细的数据和资料,但是三个国家汇总起来的情报资料仍旧显示出中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工业实力。

数据虽然能代表很大的实力背景,但是战争中,决定战争的人是怎么样却一直无法能获得到详尽的情报和资料。

虽然中国在抗战中驱赶走了日本,但是日本的军事实力在世界列强中是属于末端的,也就比老牌的意大利要好一些罢了。

因此中苏之战便成为了美英法等国判断中国?军队战斗力的一个最好的观察口,他们不遗余力的搜集着中国?军队战斗的情报,就是试图判断出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但是让几国情报机构抓狂的是,由于中苏两国作战地区太深入,情报传递十分困难。而中苏两国不约而同的隐瞒报道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迷惑住了美英法诸国,他们很难从遥远而又纵深的战斗区域中获取最新最快的战争进程情报。

在美国情报部门所获得的最新情报中也只有刚刚收到不久苏联在远东地区发动反击的情报,但是反击的规模有多大?反击的效果有多好?反击的战损比有多大?这些更加具体的情报却不得而知。

作为情报机构,他们自然不会去用两国官方主流媒体上公布的数据来进行战场态势分析判断,每个国家都会刻意的减少自身的损失夸大对方损失来美化自己,在这一条上,世界各国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只有傻子才会公布真实的伤亡数据,也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这些官方公布的数据。

正是因为这样,罗斯福这才有着深深的忧虑,中国的实力,到底有多强?看来只有双方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硬碰硬后才能知道了……

世界战局进入到一九四三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西部和北部,中国人的苏联的战争虽然进行的轰轰烈烈,但是由于双方刻意的隐瞒,战争的进程更多的只是存在于两国高层的报告中。

不过苏联核德国的交战双方倒是大张旗鼓的向着世界宣扬着。

德国人宣扬着日耳曼民族战车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苏联人则宣扬着德国人的残暴和苏联民众的坚韧不屈,双方不仅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相互攻击着,在看不见的秘密战线上,在世界舆论大舞台上,双方都在卯着劲比拼着。

六月下旬,德国人在经过一个春季的养精蓄锐之后再次发动了今年新一轮的攻势,二百多万人,数千辆坦克战车,数千架飞机一波接着一波的向着苏联月复地发动着袭击。

而面对进攻势头正旺的德军,五百万苏军战士和民夫奋战在防线上,每一公里一公里的进行着抵抗,双方都知道,今年的战斗将会决定苏联的生死命运。

六月二十二日,凌晨三时,德国出动约两千架飞机,突然袭击苏联雅罗斯拉夫尔、伊万诺沃、弗拉基米尔、梁赞一线南北五百多公里的防线上的五十多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

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在这条防线上的重要防御工事,四时三十分,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再次升级。

德军发动新一轮攻势后,苏军利用其一个冬季临时构筑起的防御工事体系进行了艰苦的抵抗作战,只是由于苏联冰冻期长,防御工事构筑的非常仓促,很多掩体和工事都只能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构筑,这使得苏联在防御时伤亡惨重。

新攻势的第一天,苏军即损失飞机四百多架。其中有一百多架还在机场上就被摧毁了。这一百多架飞机中有三分之二的飞机是在首轮空袭中在机场上炸毁的。

同时由于对中国新型喷气式战斗机的仿制成功,德军空军成功地又夺得了制空权。德军的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也迅速突破了苏军防线,向前推进了三十公里。大量在防线上的军用仓库、储备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之手。

德军的地面进攻分三路进行:“北”集团军群,由莱布元帅指挥,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群,共29个师。在第1航空大队七百架飞机的支援下,自雅罗斯拉夫尔向北进攻。

意图打通向北攻占圣彼得堡,占领沿海港口,使苏联舰队失去基地,并和芬兰军队在苏联领土上握手会师。

德军“中央中路”集团军群承担了向弗拉基米尔向苏联中部攻击的主要突击任务,由博克元帅指挥,辖第4、第9集团军和坦克第2、第3集团群,共50个师又2个旅,由第2航空队九百多架飞机支援。

其任务是由弗拉基米尔向东沿铁路线向东部的喀山方向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的战略正面,围歼在正面抵御进攻的苏军防御兵力。

德军“中央中路”集团军群以约40个师的兵力对苏军发起猛攻。苏联组织第10集团军的机械化第6军、骑兵第6军和第3集团军的机械化第十九军,共同对德军乌基伊卡集团进行反突击。

反突击由方面军副司令员尤里耶夫统一指挥。由于所调兵团分散在各地进行均匀防御,准备时间不仅十分仓促同时无法能够集中兵力进行防守。加之又缺乏必要的通讯器材,因而未能集结成一个强有力的突击兵团,用以对德军实施集中突击。

而且,机械化第十九军早已陷入紧张的战斗,骑兵第6军、机械化第6军在行进和展开过程中损失严重,加上燃料、弹药在频繁战斗中消耗殆尽,反突击部队被迫放弃格反突击,往维克撒一带撤退。

苏军的撤退在西北方面军和中部面军的翼侧之间立即出现了一个大缺口。中部面军左翼的第4集团军,遭到德军空军和炮兵的猛烈袭击,未能占领预定的防御地带。

到春季攻势爆发的第三日,德军坦克兵团两翼已深入苏联领土达一百七十多公里,交通战略重地阿尔扎马斯呈现在德国战车的前方,苏联在此配置的三个集团军面临着南北两翼合围的危险。

面对此危机情况,斯大林命令在后方集结的第十七、十九和二十集团军立即增援阿尔扎马斯一带进行防御。

德军的计划很简单,就是分南、北两路实施钳形突击,负责向南路的第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群,从梁赞一带发起进攻,两路德军将在上下两条铁路线的帮助下,一路以两翼包抄攻击的行驶在阿尔扎马斯会合,收拢钳口,形成大包围圈。

战术简单之极但却行之有效,一路上不仅有着众多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有着重要的战略要地和战略生产工厂。不摧毁它们,苏联就像是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永远能不断的生产出飞机大炮和坦克。

与此同时,在斯大林格勒同样进行了一个冬天休整后的德军七十万人再次出动。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辖三个集团军,其中还含有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坦克第1集群和匈牙利1个快速军,共41个师又13个旅,由第4航空队和罗马尼亚空军共六百余架飞机实施空中支援。

其任务是,沿铁路线向北萨拉托夫进攻,就是要给德国新一轮攻势增添筹码和给苏联更大的多重压力。

先锋由坦克第1集群和两个集团军组成,沿铁路线一路北进,坦克第1集群配置在第6、第17集团军之间,任务是与两集团军协同,直奔萨拉托夫。二十三日,德军坦克第一集群对苏军第5、第6集团军的结合部实施突击,打开了一个宽达十二公里的缺口。

西南方面军中路和左翼的各集团军面临被德军深入包围的危险。为了肃清突入之敌,基尔波诺斯指派六个机械化军和三个步兵军实施反突击。但是,要使几个机械化军集中起来实施集中突击尤为困难。

同时苏军因缺乏统一指挥,诸军兵种未能组织好协同动作,反突击失利。随后德军变更了部署,投入精锐兵团,打破了苏军在结合部的抵抗。三十日,夺取卡梅森失陷,通往萨拉托夫的大道打开,萨拉托夫失去了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不得不直接向斯大林格勒那样直接面对战争。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原本在希特勒的计划中,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将分出三十万人继续向东部沿里海边上的铁路线一路向东进入到哈萨克斯坦境内,完成打通苏联,让中德两国士兵在苏联国土上握手会师的壮举。

希特勒的念头同样在中国特使的劝说下取消,希特勒那疯狂的念头的确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目前仍旧不切实际,不说从斯大林格勒到中德会师距离有多遥远,哈萨克斯坦西部那广阔的沙漠就让会师的行动充满了浪漫的艰辛。

与其在茫茫的沙漠荒地中浪费宝贵的油料,还不如扎扎实实的把苏联给灭掉后再务实的握手会师。不过好在希特勒虽然疯狂,但是他仍旧理解了华联政府方面秘密派出的特使所传达的意思。

就像参谋部所预计的那样,德国人的夏季攻势虽然在头两天中获得到了很大的成功,但是苏联人坚韧的后劲很快的便显现出来,二十九日,德国的夏季攻势开始后第六天,阿尔扎马斯一带成为了双方争夺的要点。

苏联武装力量统帅部命令各集团军务必固守该地区,并将抽调更多的预备队前来增援,双方围绕着阿尔扎马斯展开了又一轮殊死的搏杀战。

德国人为这次的进攻是下足了血本,不仅兵力和作战武器投入巨大,同时在作战军队中,还包含了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占领仆从国所征募起来的二线作战部队五十多万人。

而在苏联的西北部,苏联在二战爆发前所进攻的芬兰也在德国人的支持下打出了一个反击的高?潮,不仅重创了苏联在芬兰驻留的部队,同时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使得苏联不得不又抽调了一批部队前往芬兰镇压反抗军的活动。

但是对于希特勒来说,芬兰的牵制动作和意大利及其自己的仆从国再怎样卖力,也不如中国在苏联中部和远东地区的军事行动那样大快人心。

虽然希特勒很想满世界的宣扬中国朋友的伟大,但是在华联特使的强烈要求下,希特勒也只能在内部的聚会上小范围的大声称赞中国朋友。

对于苏联所处在的艰难困境,从去年开始,美英法等国便调整了外交方针,开始实质性的给予苏联最大的帮助。

因为他们发现,如果苏联真的被击败,那么中国人就不会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那样中国人就可以向东南亚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试图夺回东南亚殖民地的美英法作战,这是美英法等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因此,即便是再怎样讨厌苏联红色政权,再怎样仇视苏联政府,美英法仍旧需要向苏联提供出大量的物资,用来增强苏联的实力以免苏联战败。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但是,民主最不利的地方就是质疑声和权利的分摊总使得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声音和小动作的出现。

由于苏联战争初期的失利,特别是苏联首都被攻陷,使英美国家中许多军事家和政治家对与苏联进行合作的前景持有怀疑态度,甚至做出了种种悲观的估计。

罗斯福总统虽然不太赞成种种悲观预测,但为了掌握有关苏联实际情况的第一手材料以及苏联在军事援助方面的具体要求,罗斯福决定派遣他的亲密顾问、负责美国租借事务的哈里.霍普金斯作为总统的私人代表前往苏联。

当时,霍普金斯正在伦敦同丘吉尔首相会谈。接到罗斯福的指示后,他立即乘飞机从苏格兰飞抵瑞士,再从瑞士多次转场飞行后才抵达喀山。

霍普金斯也同样认为有必要深入了解苏联的局势,他还在英国访问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变化:“苏联已有很久未遭到猛烈的空袭,但是这种宁静的背后就是更大风暴来临的前兆,”

不过抵达喀山的霍普金斯发现,虽然苏联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但是苏联人还是乐观向上的。在街道上行走的人们的面部表情极其轻松愉快,即便是不言苟笑的人也是面带坚定的神情,战局的发展并没有让苏联人产生悲观、绝望的情绪。

霍普金斯抵达喀山之后,立即受到了斯大林的接见。他转告斯大林:罗斯福总统认为,希特勒是人类公敌,因此,他愿意在苏联对德作战中给予更多的援助。

斯大林向他谈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并且表示在经历的去年的失败后,苏联人民已经顶住了德国人疯狂的进攻。

同时斯大林强调,德国人已经在去年一年的进攻中消耗掉了太多的元气,这样的元气不是能一个月两个月就能恢复的过来,现在希特勒虽然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但是苏联人民有信心能抵挡住。

不过斯大林也隐晦的提出:面对德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苏军迫切需要高射机枪、重型机枪和步枪,尤其是飞机、坦克和高射炮这些防空武器。霍普金斯表示。只要天气情况允许,在今后几周将尽一切可能向苏联运送物资。

但是,关于重武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最后解决。霍普金斯提出了执行长期供应计划的条件,表示美国政府不但要对苏联的军事形势,而且也要对他们的军用武器的型号、数量和质量都要有全面了解。

此外,对原料和工厂的生产能力也要有充分了解。斯大林当即答应了霍普金斯对苏联现在控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的要求,让他深入到战斗前沿、兵工厂等地进行访问。

通过这次访问,霍普金斯亲眼看到苏联在剩余控制地区仍旧拥有的军事潜力,掌握了苏军在许多地方进行反攻的较详细的情况,也了解到苏联领导人对击败德国法西斯满怀信心。

他由此得出结论:苏联不仅能经受住敌人的攻击,而且还能给敌人以沉重的回击。他在喀山向罗斯福汇报说:“我对这条战线深深信赖,这里士气特别旺盛,对胜利充满了坚定的信心。”

!@#

(全文字电子书免费下载)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智能工厂最新章节 | 智能工厂全文阅读 | 智能工厂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