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这韩家人可真是厉害啊,以前为着亲事来来往往,没见族里一个象样的出面,也就罢了。咱们老爷太太为人宽厚,不跟他计较,可怎么连迎亲,都没见一个族人跟着啊,这象什么话?”
“也许跟着,咱们不知道。”
“新姑爷身边那帮人,个个是咱们渭城有头有脸的公子哥,呼啦一下子站出去,谁不认识,只要有一个新面孔,咱们家的主子,也不至于气成这样。”
“太过份了,这象什么样子?咱们文家的小姐嫁的又不是没根没底的人家,结两姓之好的大事,族里竟没有出面。这韩家莫非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商人就是商人,再有钱,也不知礼仪,不懂规矩。说什么大财主,上两代还在种地呢,不就是一暴发的庄稼汉吗?”。
‘可怜的四小姐啊。”
“听说韩家父子,跟他们族里闹得不好,他们族里有人谋财,有人害命……”
“阿弥陀佛,竟有这样的事,咱们文家,可是再正经不过的人家了,嫁到那种人家,岂不进了强盗窝?”
“这见不得人的事,自是不往外传的,我们下人能知道什么?反正就是他们族里人不好罢了。但也不可能全不好吧?总能找出几户人家还有些交情吧。咱们小姐嫁过去,难道就不回乡祭祖,名字不记进宗谱吗?咱们文家的人,可从没受过这样的羞辱啊”
忙*忙碌碌的仆人们,热热闹闹的客人们,都在因这次的突发事件而低低窃语着,私下议论着。
在这个宗法大如天的世界里,象成亲这样的大事,竟没有一个本族亲长出面,竟没有一个本族兄弟陪伴新郎,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
说出来,不但是男方的失礼,女方也是受到了羞辱。
一个没有宗族的漂零之人,正经的大户一般是不会与之结亲的。而背弃宗族之人,则会成为所有人谴责的对象。
象文府这样的人家,与这种人联姻,确实是大大丢了面子。
大家都有些情绪激动,说话声越来越大。
文素秋一身嫁衣,环佩华妆,安静地坐在喜房里。
本来身边姐妹们说说笑笑,轻轻打趣,她只需娇羞地安坐,满房的热闹开怀,等这个消息传来时,一屋子的轻快,就变成了惊愕与不平。
诗书人家的小姐,倒没有哪个怒气冲冲,跳起来要强悍地跑去理论,只是神色都不甚自在,有心皱了眉头,低低责斥几句,大家你扯扯我,我拉拉你,顾忌着文素秋的感受,都不多说什么,只是,忽然间沉寂下来的房间,无形的压力,倒比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表示愤怒更加让人到沉重。
外头人来人往,里头却一片寂然,下人们的议论之声传来,竟也没有人立刻去喝斥制止。
文素秋低头,安静地坐着,心中一片茫然。
韩家和族人不和,她也是隐约听说过的,丫环姨娘,悄悄为她打听过,韩家与文家,关于婚事的商议交流,出面的都是韩子施和重金请来的大媒。从没见族人冒出来过。有很多需要女*眷出面的事,都是韩子施厚着脸皮,含混过去。
母亲还曾安慰过她,韩家跟族人虽有心结,但并没有反脸,或许是韩子施赶着办亲事,来不及从乡下叫亲戚上来,又或是,怕村子里的族人,不懂城里的规矩,应对不当,所以坚持亲自上阵。
但谁也想不到,竟连迎亲日都不见一个宗亲。
那这场亲事,到底算不算是宗族承认的。将来祭祖和族谱列名,可到底怎么办?
长长的大红袖子里,她的双手无意识地握紧拳头,一层又一层的姻脂遮盖下,苍白的脸色,没有人能看见。
她是大族之女,素来也以宗族为依靠,为骄傲。她根本不能想象,居然有人能与自己的族人,完全决裂反目。
文家族内,也有纷争,也有对抗,但与一家一户一房之间有嫌隙,是非或者说不清,可是,与整个族宗,所有人都反了目,那就一定是这个人自己有问题了。
嫁了这样的人家,将来的日子怎么过。
理应热闹欢喜的书房,奇妙地沉寂着。
幸好,有仆人及时进来报信:“迎亲队叫少爷们堵在门口,在那考着呢。”
新的消息,让僵窒的气氛略略松动。众人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就是要拦他们一拦,叫他们知道,我们文家,是不能小看的。”
“四妹,你放心,三哥出题最险,五弟考人最刁,那帮子小兄弟,也没一个好说话的,不叫韩家人见识一下,还真以为,他们家出了两个少年秀才,就有多了不起。”
“要说诗书,说底蕴,在渭城,谁能越过我们文家去,好好叫他们出一回丑,教训他们且去读书,指斥他们行事非理,让世人明白是非曲直,也替我们四妹出出气撑撑腰。”
大家义愤地你一言,我一语,凑在文素秋身边,试图安慰她,支持她。
文素秋只是固执地沉默着。
是啊,韩家人这样不讲规矩,文家人为难一下,表达一下不快,自是应当的。
文家子弟,人人读书,经常互相出题考试,以难倒对方为荣,出各种偏题怪题难为人的功夫,那是一个更比一个强。
韩家的少爷,想必要在文家大门口,众目睽睽之下,出乖露丑了。
几乎全渭城有一大半的读书人,都在文家做客庆贺呢?
韩家少爷这一会,真要变成渭城仕林中的笑谈了。
文家的面子自是争足了,可是,于她,又有什么好处呢?
再为难,再叫他出丑,难道这亲事能不办了,难道他答不出题,就真不让他迎亲了。
就是他真的一怒而回,她这个大喜之日嫁不出去的女子,又有什么脸面。
他若是忍辱乞告,勉强过关,把她娶回去,今日受了多少羞辱,他日,还不是要算到她的头上。
未来的命运,清晰地展现出,一片灰暗阴沉。而她,做为一个弱女子,除了静静地坐着,等待这样无望的生活降临,并没有别的办法。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出了所有人的意料。
文家以读书明理为家风,就是略有脸面的家生子,也识得字。
外头拦路,重重考试,里头自有下人,飞奔来去,把那抄录的题目和答案,不断得送达各处主人那里。
喜房这边,自然少不了一份。
姑娘小姐们聚在一起看,只文素秋一身大婚的繁复衣冠,整整齐齐,不敢乱动,就是能动,怕也不好意思去看。
但是,低低的惊呼,轻轻的赞叹,却把一个又一个惊喜,不断送到耳边。
“这么偏的题,他竟能答出来。”
“如此险的韵,这诗竟也和出来了。”
“四妹,你瞧瞧,往日三哥总自夸文彩风流,怕也做不出这等才气的诗文来。”
报信的仆人们,也是越来越激动,满头大汗,声音里却透着股兴奋。”小姐,那诗文实在是来不及抄了。几位少爷轮着番不讲规矩地一气出题,咱们姑爷那叫一个厉害啊,一口气,竟是吟了十几首,一个结巴也没打,这何止是七步成诗啊。“
“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二十多位少爷,围着新姑父的马,在那出难题呢,都捡着古古怪怪,听都没听过的句子问,很多我们根本听不懂,负责抄录的王总管,居然也有很许多字和句子,不知道怎么写,这可没法往下送了,可是,姑爷,姑爷他……”
仆人大喘气,气得闺秀们心浮气燥,也顾不得读了十来年诗书的沉静闺秀仪态了。
“姑爷怎么样?”
“姑爷怎么答的?”
“反正那题目我们十个里就听懂一两个,姑爷答的,我们就更糊涂了,不过,看少爷们的脸色,姑爷肯定是答对了。这事本来开始是少爷们,一个接一个,你抢我急地出题,唯恐出题慢了,轮不到自己了。可姑爷答得那叫一个快啊,就是手头有一堆书,你现查现翻现读,也没姑爷那么顺畅。到后来,少爷们的题目,是越来越少,出的速度,是越来越慢了。全场就听见姑爷一个人的声音。”
轻轻的感叹声,在房中此起彼伏,深闺中的女子,憧憬地幻想着,那着红衣,骑大马的少爷,在万众注目中,应答如流,以一人力战数十人的风彩,一时都有些神往。
“十七少跑回去搬救兵,家里的老爷太太们都惊动了,后来是三老爷,七老爷,悄悄在后头出题,让前头的人叫出来。咱们家来做客的,柳相公,王学监,还有郑举人他们,也都起了兴致,都悄悄在后头,帮着出题目……”
少女们发出震惊的低叹。三伯,七叔,那是文家长辈里,学问最好的,其他柳相公等人,也是渭城仕林中的才子,竟都被这气氛给激得忍不住偷偷出手了。
这竟是以一人之力,抗全城的文人士子了。
“十九少跑回书阁了,叫了一堆帮手,专捡那角落里,最偏,最少,根本没人看,蒙满了灰尘的冷门书,翻开来找那最险的题目。可都做到这份上了,还是没难住咱们姑爷啊。“
仆人脸上笑开了花,早忘了不久前,他也是躲在一角,冷冷叽嘲韩家暴发户,不懂礼仪,没有规矩的人。
最后一次,送进来的是一篇文章。
只是一篇极短的即兴文章,但字句简洁而意韵深长,字字铁划银钩,力透纸背。
“这是最后一道题了,三少爷即兴出题,要姑爷照题目写一篇文来。姑爷那是眼也没眨一下,直接就下马一挥而就,简直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太太让我们赶紧送来给四小姐看,这可是姑爷的亲笔,让小姐收着。”
“果然好字,好文,怎么就有这样敏捷的才思,还有这一手字,大开大合,大力道,比那当日的百寿图,却又是另一番气魄了。四妹,你瞧瞧……“
这声音里,已满是欢喜,向往,甚至钦羡。
这个时候,谁也不记得应当责备韩家不守礼了。
足够强大,足够出色,足够的才华,往往会让人享有一定的特权,世人认同的一切规则,在他身上,也就有了特例。
而人们会自然地接受,并认为理所当然。
文素秋默默接过那篇文字,默默地在心中诵读着,极短的一篇文,读过竟有满口余香之感。
姐妹们的笑语,复又在身周响起。
本来笼罩了整个文家的沉重,被这一刻的轻快所取代。
那传信的仆人还在门前大声说:“姑爷是文曲凡,这世上就没有难得住他的题目,少爷们都尽力了,实在拦不住。那伴郎凌公子,也极之有礼恭敬,老爷太太那边,也都松了口,不再计较了。迎亲的大队人马已经进来了,就快要来了,诸位小姐,快快准备……”
“放心,我们早准备好了,要过我们这一关,可没那么容易,总要叫他尝尝苦头的。”
大家大声说,高声笑,
同样是拦路,守门,同样是叫他尝苦头,最初说起兄弟们的行事时,那是满腔愤怒,而现在,却只是快乐的玩笑了。
文素秋在那一片笑语中,依然只是静坐着,专注地看着手上,那短短的文章。无声而又极轻微地笑了一笑。
或许,未来,并不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