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薛崇训见到杜暹的两份奏疏,第一份是描述武功县制造的大炮实战效果,在营州之战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缺点是机动运输不便以及材料不佳,前后只使用两次就报废
这份奏疏到达长安后毫无声息,大臣们基本不关心,就像一粒石投进太液池中完全激不起浪但薛崇训个人却很重视,正如杜暹在奏章上所言,若是没有武功炮那种完全超越东夷兵的武器,下营州绝不能那般容易、付出的代价也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朝廷里的官僚们并不这认为,们用大义、谋略、兵制等一番大道理来总结营州之战的胜利
晋朝建立后,因为薛崇训的个人好恶,在对外政策上几乎与前唐背道而驰,完全废除亲等稳定局面的外交段,转而谋求以军事优势为基础的国策薛崇训认为要维持这种“霸道策略,需要保持武力的代差,而维持武器的领先相比在兵制、吏治上的复杂治理要简单得多,这也是那重视几门炮的原因
依照杜暹的信息,薛崇训做两件事,先是将武功县研制生产铁炮的作坊、校场以及兵卒工匠等全数编入北衙体系,建立与甲坊署衙门平行的“神机署,专门研制新式武器,隶属北衙禁军总部此时薛崇训已掌握天下至高权力,办起事来就容易得多,这样一件事只不过在温室殿的一间书房里就轻描淡写地安排
负责具体的是宦官杨思勖,薛崇训先授权让杨思勖全权张罗此事,然后描述己的设想:“继续收罗有能的人,将以往奖赏铸炮有功者的法用法令固定下来,形成赏罚规矩前期四门大炮在营州不堪使用而报废,应该是冶铁及铸造上工艺不够,高奖励规格,无论是官吏还是工匠在技术上有突破便不吝重赏……
眼前这个又黑又瘦的宦官认真地倾听揣摩着皇帝的心思,将会把这些零星的信息综合起来办到己的差事汉人讲究悟性举一反,就像官吏们想要工匠做出什东西来,只需要大致描述便能达成效果
除这事儿,薛崇训还专门在批复营州的奏章上下旨:销毁废炮,勿落入族之
薛崇训最近取消临朝的时候越来越多,看起来有怠政之嫌,其实每天都会接见一些人不动声息地处理正事就像今天早上在含元殿的大朝又没去,当时有许多外藩使节要朝拜皇帝,后来太平公主在宣政殿临朝听政代薛崇训接受各国的朝贺,又在麟德殿设国宴,热闹非常……导致很多第一回来长安的外藩人只对太平公主有印象,对皇帝反而没啥概念,连见都没见过有的人还寻思中原又回到武则天以来的女人执政的局面但真正朝里的人心里却清楚得很,中原王朝不会再出现第二任女皇
杜暹的第一份奏章悄无声息,但第二次上书却引起轩然大波按照以前未出国门时皇帝私下议定的东北边略,攻占营州之后上书议在河北修复长城,以工事巩固俞关(山海关)内的地盘,保障晋朝东部半壁江山的防线这事儿在长安立刻招来沸沸的反对声,已在意料之中朝臣们反对的原因很简单:花费太多
唐朝不修长城而四方来朝成为大伙引用的例,并有一些人引经据典用大道理上书劝谏,保有社稷的根本在于施仁政得人心、整吏治修武备,而不在于长城雪片般的奏疏中无意中显露出对唐朝的肯定态度,这直接导致薛崇训产生下旨着修编《唐史》的想法
因为而今的历史已变成“唐以强亡,上层的问题导致改朝换代,不像原来的历史上唐朝糜|烂到极点之后衰亡,以至于一些隐藏问题没有暴露出来现世人们的见识然很难预见到一两百年之后的问题,反倒认为唐朝实行的国策尚可,只有经历唐末军阀割据、首都几经易、后世河北等地完全落入胡人之无险可守的惨状会让世人醒悟那些隐患吧
薛崇训对于修筑河北要塞工事产生的不利影响早就已经考虑过,无论朝臣们如何争论也无动于衷,定主意要构筑一道屏障,将胡人完全隔离在关外,并以此稳固地盘为根基向外扩张,形成更宽广的战略纵深
于是官僚们将不满情绪转移到杜暹的身上,认为杜暹受宠煽动皇帝出的馊主意,轻则骂误国,重则有心理比较阴暗的人暗示杜暹在东北实力过大可能谋逆这样已是非常诛心,古做皇帝的人最担心的就是被下面的人把从皇位上赶下来,这种疑心已经不能用常人的心理度之,薛崇训也不例外但在杜暹这件事上总算保持理智:杜暹在唐朝时根本不算重要人物,却在战场上薛崇训有过生死之交,这号人是完全没有复辟唐朝的动机的,而且家眷在长安就不说,女儿还是宫里的妃,为什要造反
在河北方略上薛崇训的看法大部分官僚完全相反,连内阁的嫡系都不赞同大兴土木修边塞工事,也找不到办法来说服那些满月复经纶的大臣于是薛崇训又是半个月不上朝,品以上南衙大臣十多天都没见过的面
秋季已经来临,就算是成天生活在宫廷中也能从石径上的落叶空中的凉风感受到秋的气息或许是季节的气氛影响,薛崇训在思索:己心里的一系列革新布局,会不会太急点会不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或许有时候一个大权在握的人,什也不干反而比干很多事要好,比如王莽、崇祯近几日又开始不厌其烦地重温起《王莽传》来
一日在蓬莱殿的浴池中偶然见到金城公主在沐浴,便制止宫女惊动她,在帘后面偷看,只觉她肌肤胜雪美不可言,果然不愧为大明宫中第一美人……不过一想己怎就恰恰碰到金城在这儿洗澡多半是她刻意为之,但觉得这些都不重要,因此住进金城的寝宫不出来,既不上朝也不处理奏章
好在内阁政事堂的中枢结构已经逐渐成熟,薛崇训不管政事早样能勉强维持下去,只不过各种政令不再是圣谕而是内阁政事堂联名签署而且太平公主也在干预朝政,并通过河中公主干涉奏章批复总之是没出什大问题
造炮造枪推进兵器技术、增添机构布置新的政|治格局、发展君主集权、以进取营州为开端的新的对外国策、税制……等等设想都是薛崇训登基之后想干的事,但真正干起来总是会遇到轻重不等的阻力担忧,另外还有一件在考虑的事:科举
武则天之后一直都保持着科举这条取士之路,薛崇训想做的是完善制度,进一步削弱士族的影响力因为的政权不太能得到士族门阀拥护,甚至有一些士族对新政权有仇恨情绪,但统治国家总得要人,如今薛崇训一党是以安抚人心拉拢士族的国策来维持统治要想进一步巩固政权,完善科举是治本之法
现行的科举制度,各方面都很不完善,相比明清时的一套体系简直是巫见大巫名为科举,实际上士族门阀及朝中大臣掌握着大部分资源,得到有权者的赏识举荐比实际的能大更加有效,缺乏比较公平的竞争规则
薛崇训有记忆里的超前见识,当然很容易就能想到怎完善这套东西,只是心中有一个疑惑:当今天下说算的时候,还要去照搬“明经八股有没有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