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盘膝趺坐,虽然年纪老迈衣衫褴缕,却隐隐现出慧法祥光威仪宝相。这究竟是哪位神仙,学识如此精深?李荃心存疑问却不敢随意猜测唯恐不敬。经文正解就要得授,他心中万分激动,整好衣冠重又跪下面向青天道:"在下李荃对天盟誓,蒙上仙盛恩授以&1t;&1t;黄帝阴符经>>正解,定遵上仙及前贤的教诲,若稍有悖,死无葬身之处。"盟誓己毕,老婆婆见他果然心诚便将&1t;&1t;黄帝阴符经>>逐字译出。
李荃记忆力过人,听了一遍就记住十之七八稍加询问背诵两遍已牢记在心。老婆婆见他如此聪慧很是喜欢,稍加休息又逐字逐句地进行讲解。每到艰深之处便广证博引,从古到今.天文地理.阴阳五行.周天术数无不涉猎。只讲得经纬分明条理清晰,左右逢源璇玑通彻。
一番讲解使他茅塞顿开。这位老婆婆看上去平平无奇,却是晓万物之至理,通天地之玄机,仙凡果然不同。不觉间金乌西坠讲解已毕,李荃听得似饮琼浆玉液如醉如痴。
讲得有些口渴,老婆婆从竹篮中取出一只小瓢命他去溪中取水。李荃忙接过来埋怨自己净顾听讲忘了照顾老婆婆,快步来到溪边弯腰舀水。这只小瓢不过拳头大小,乃是将葫芦中剖为二而成,轻巧别致很是耐用,民间极为常见。水刚舀满忽觉份量极重,一只手竟然拿它不起,他心中奇怪,于是双手齐下却还是端不起来,最后小瓢一滑月兑手而落,急忙伸手去捞却抓了个空。定晴细看溪流潺潺清澈见底,一两条水草随波摆动哪里有小瓢的影子。
李荃武功不凡膂力过人,岂有一只小瓢都端不起来的道理。莫非自己的力气消失了?他见溪畔有一大石估计重三五百斤,双手用力轻轻举起看来力气还在。这是怎么啦连点水都弄不来?他心中惶急悻悻而回却现老婆婆不见了。
他前后左右找了个遍,连个影子都没有,连声呼唤也没回音。一定是传授完就走了,他来到老婆婆趺坐的石前,跪倒在地望空叩拜道:"师父,传授经文大恩,谆谆教诲大德,弟子终生不忘。弟子愿追随师父侍奉左右常听教诲,望师父成全!"说罢连连叩头。但见晴空朗朗四野寂静哪里有半点回音。
李荃心中难过又叫道:"师父劳累,教导弟子一番,弟子还不知师父来历,还望师父慈悲,现法身明法号,也使弟子供奉叩拜有位"!不待说完己是真情涌动,泪如雨下悲声大放。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忽听空中传来那位老婆婆的声音:"荃儿不必如此。"半空中云雾漫漫,一位女仙隐现于云中,相距不过十几丈。只见她丰神飘逸,仪态英卓,看上去约似中年。头上凤髻高挽,身上仙衣飘飘。果真是冰绡雾缕霓裳霞裙,仙衣宝相交相辉映,尽显仙家之高洁清韵,圣仪万方。
"人生有缘则聚,缘尽则散,一切皆系天数。汝乃尘世中人,今借助于你将&1t;&1t;黄帝阴符经>>传之于世福泽苍生,望恪守前言好自为之。你乃性情中人,索性再了却你一个心愿,你获此宝虽是命中注定,但是龙儿引导之功亦不可没,你应当面谢过才是"。"师父,弟子久有此意,怎奈无处寻访还望师父指点迷津。""此何难哉"。女仙将那根竹杖轻轻抛出道,"龙儿还不现身!"只见竹杖婉转盘旋起来渐成蛇形,蓦地化做一位年轻仙姑,只见她生得秀美绝伦一身道装打扮。头戴莲花冠肩复月披星巾,霓裳霞袖白袜云履,背插双剑手持拂尘。裙裾上的棱形方块图形李荃颇感熟悉,正是巨蟒身上的斑纹。这仙人就是了不起,原来那么凶猛,如今却是一位冰肤玉肌容光照人倾城倾国的道装仙女。当下躬身施礼道:"李荃参见仙姑,谢仙姑指点迷津使在下获此异宝。一番盛情却被误解以至数次冒犯,实在下愚昧狂妄所至,恳请仙姑恕罪并谢仙姑导引之恩。"他恭恭敬敬深施一礼。
龙儿在云中稽道:"李道友不必太谦,寻觅有缘乃是奉寇天师之命。当日贫道以畜类之身相示,冒犯二字不敢担当。道友根骨人品皆属上乘,虽难月兑红尘却是道缘深厚福泽绵绵。在林中争斗时,贫道闻听道家内功的独特啸声,方断定道友既是有縁之人。为此贫曾以&#o39;凌空渡劫&#o39;身法相示,此功非人间所有,能忆起多少全凭道友福泽深浅,此功的心法在这里。"她一拂袖飘下一片白绫,李荃如获至宝连忙捧起再三称谢。
龙儿又道:"此功法切勿轻传他人。""李荃谨遵圣命。"他郑重地将白绫藏于怀中。"荃儿,龙儿传你的功夫练成后,不可轻易示人,你日后有难时,凭此功法当可无虞。现送你两句话你要记下&#o39;阴符参透太白出,瞒天过海防奸辅&#o39;大事己了咱们该分手了。"话音刚落两位女仙已经隐去。李荃急道:"还未请教师父和女仙法号!""吾乃骊山一老妪。"这是师父的声音。"嵩山龙道姑是也。"这是蟒仙做答。李荃痴痴地望着天空口中反复念道:"师父,仙姑福寿绵长"&1t;&1t;黄帝阴符经>>己解龙道姑赠武功心法,李荃所获虽大,心中却总有怅然若失之感。他回到服侍师父进食的松树下,意外地现那些被师父吃下的食物又都摆放在那里,好端端的和未动过一样。又见中间摆放一张荷叶,鲜女敕碧绿似是刚从塘中采来,上面放有一升麦饭。这定是师父所赐,于是朝天谢过坐得端正捧起便吃。细品其味,有淡淡的香淡淡的甜,微微的苦微微的涩。食用后只觉脑更清目更明,气顺神朗百骸皆畅。李荃返回客店唯恐疏漏淡忘,立即将师父所授全部录下。 聚贤楼内,还是上次的那个雅间,李荃摆酒请两位义兄。他刚把菜点好王积薪李谟便到了,老板见是贵客亲自端上四干四鲜,并持壶将三只茶碗倒满。"撤下,不用了。"李谟向老板道,"一杯为品,二杯三杯则莽汉解渴矣"。老板点头端走,那壶茶顶多有五碗前三碗为上余些次之,李荃知二哥在宫中讲究惯了自不为怪。
"三弟一向可好?"李谟一边向李荃问侯还不忘调侃,"咱们都是有身份之人,高雅之士,岂可牛饮乎?""二哥大有儒雅之风,小弟愧不如也。"李荃笑着将果脯推给李谟,又将黑白瓜子端给王积薪,"黑白分明不知大哥执黑还是执白?"大家全都开心地笑了。
互道别情后,李荃将他来京的目的和遇到的困难讲了一遍。李谟道:"户部尚书王森虽然奸滑,也不敢将如此重要的公文压下,定是李辅国从中做梗,看来还要想办法教训这个奸贼。"王积薪道:"二弟说得对,现在朝中李辅国的对手少了许多,除了羽林军三省六部也多被他控制。李辅国一手遮天连皇上都不放在心上,却栽在三弟的手里他怎会甘心,定会利用一切机会报复。""若是赈灾之银能及时下,尚能修渠打井多保些庄稼,以后也不再怕旱灾。现在晚了十万亩庄稼基本干死,只保住沿江的五万亩。再有一个多月江陵就会有三万人断粮,筹集调运赈灾之粮就需一个月的时间,情况紧急刻不容缓。为今之计只有直接奏明皇上,才能使皇上不被奸佞之辈所蒙蔽。"李荃忧心忡忡地说道。
见李荃这个样子,王积薪心中不忍慨然道:"三弟为国为民呕心沥血,我这个做大哥的岂能袖手。这样,你写个奏折为兄想法交给皇上。这样做虽有凶险,为江陵百姓计又有何妨。""谢大哥。"李荃取出密函恭恭敬敬双手捧起道,"请大哥择机代呈。""王兄,看见没有?"李谟眯起眼打量李荃道,"一切都在三弟的把握之中,包括咱弟兄二人。"王积薪为长自有长者之风,向李荃笑道:"你二哥爱起哄的毛病今生难改,我看今天就让他做东。"李荃自无异议。"你们俩别算计我,在下区区九品,每月入不敷出,三弟堂堂四品一州之长自是不会吃我的贿赂的。"听说让他请客李谟忙叫起屈来。"我会吃的。"李荃受他影响跟着戏谑起来。
菜已上齐李谟吩咐老板无唤不可擅入。李辅国的耳目遍布宫中,做为待诏无权过问朝政,这就是王积薪的危险之处。"王兄你要趁皇上高兴时呈上,切不可被别人知晓。"李谟道。王积道:"我会注意的。"他们边吃边谈都感觉此事变数太大。李荃道:"最好皇上能派个人去江陵察访。""不好不好。"李谟不赞成这个主意说道,"巡按也好按察也好,肯定离不开李辅国的死党,更会让他们有机会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李荃道:"那也没关系,皇上深知李辅国的为人,我已在密函中请求皇上暗中派人察访,这样就能掌握江陵的真相。"自安禄山史思明造反以来,玄宗避难入蜀。国中不可一日无君,在众臣的再三要求下,太子李亨继位于灵武称肃宗,改号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因此王积薪有幸伴两位君王。李谟伴驾时总是和众乐工歌舞妓在一起,相比之下王积薪呈送密函更方便一些,另外王积薪的声望和智计也在他之上。
"好,果是神机妙算,一切尽在三弟的把握之中。"李谟喜欢三弟总认为他说什么都对。他们三位到底不是久惯官场之人,也不细想此举皇上是否会同意,甚至不去想此举是福是祸,全凭一颗为国为民的心不顾一切地直呈圣裁。
王积薪见此事刚刚谈完李荃又面露喜色便道:"三弟心系百姓一直面忧虑,现在又面带愉悦,看来尚有喜庆之事说来听听。"李谟见状心中也轻松了起来叫道:"莫非宁丫头有喜了吗?"李荃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说道:"猜得对,是有一桩喜事,比宁儿的事可大得多"。这怎么可能?王李二人相对诧异。
"两位哥哥以前都有仙遇,此事羡煞小弟,就在昨天咱们先喝酒。"李荃学着李谟的口吻说道。"哎呀,你要急死我呀!快些讲来。"李谟伸长脖子瞪着眼急得气都喘不匀了。"莫非三弟你也"王积薪兴奋得眼晴亮。
"正是,昨天在骊山上我遇到了两位神仙,一位是骊山圣母,另一位是蟒仙称作嵩山龙道姑"。李荃说着眼前浮现出当时的情景,好不容易心情稍平道,"这件事还有个前因,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的,不知你们可有兴趣听?""你这不是废话吗,快点说吧"。李谟急道。
李荃便从结庐名山,采撷遇蟒在虎口洞中得&1t;&1t;黄帝阴符经>>讲起,直至昨日遇骊山圣母授阴符经正解,及龙道姑赠武功心法之事讲述一遍。两位兄又惊又喜。
李荃叮嘱他二人,关于他的这段经历千万不要声张,免得惊世骇俗影响他对&1t;&1t;黄帝阴符经>>的参研。三人皆有仙缘,都是天下罕见的盖世奇才,又是义结金兰的好兄弟,相聚一起莫非是上天注定?
王积薪和李谟以前都曾有过一段非凡的经历。为避安史之乱,玄宗皇帝西幸入蜀,朝中许多官员逃出长安随行护驾。行至僻静山野天色将晚需住下,这里人稀房少,王积薪不愿争抢便沿一溪流漫步寻觅。走到一无人处现有茅屋三间,心中大喜遂叩扉求宿。
有一位白婆婆走了出来道:"家中仅老身与媳妇两人,实不便留客。可是此地又无别的去处,只好委曲客官于屋檐下歇息了。"王积薪谢过,婆婆取些茶饭与他,待他用完后又取铺盖来自去歇息。
独卧檐下露浸风侵难以入梦,王积薪正朦胧间听那位婆婆道:"良霄闲坐无以为适,你我对弈一局如何?"声音来自东屋。接着西屋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媳妇遵命"。王积薪一听对弈二字立刻清醒暗道:乡野妇人如何懂博弈之道?遂从门缝中望去里面黑洞洞的什么都看不见。
婆婆道:"饶你先起吧。"媳妇道:"如此不恭了,我于南九东五置一子。"婆婆涚道:"我于东五南十二置子。"媳妇道:"西八南十置一子。"婆婆立即说道:"西九南十四置子。"婆妇二人各居一室,黑夜之间不用灯烛,竟能盲对博弈,令王积薪大是惊奇。
往下每置一子双方均思索良久,约至四更天二人共下了三十子,王积薪一一密记于心。忽闻婆婆笑道:"媳妇你输了,我胜你九枰尔"。媳妇道:"我第十七.十八两子计算有错,明晚再战定不会如此了,请婆婆歇息。"自此室内再无声息。
天亮后婆婆出来,王积薪整衣相见。再看婆婆虽年愈古稀鬓如染霜,却是神采奕奕全无半点龙钟老态之相,与昨晚之乡野老妪判若两人。婆婆命媳妇出来相见,虽是乡野村姑装束,却是丰姿绰约明艳照人。
相见后王积薪提起昨夜之事,并请教弈棋之道。婆婆道:"弈虽小术,自有其玄妙之理。尊客下问必善此道,可率已之意布上一局,容老身观之或可进言商榷"。遂请他进屋看茶。
王积薪尽自己平生之所学刚布至五十子,媳妇微微点头对婆婆道:"尊客不俗可教人间之常式。"婆婆便命媳妇教他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媳妇教授甚是简略,尽是平日虑所不及之处。时间不长教授己毕,王积薪却是意犹末尽。
婆婆见状笑道:"止此己无敌于人间矣。现圣驾己经前行,客官宜返回,免得误了行程。"王积薪再三称谢而别。行不数十步回头看时,茅舍柴扉俱已不见,唯有荒草野丘半隐于晨雾之中,方知迂到狐仙心中惊叹不己,遂顶礼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