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9-02
杨秋兴等人当晚就住在了宁岛,不过与王一谈了一会儿公事之后,都很识趣地返回了自己的房间。期间王一到是听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新闻,是关于德国的。
自从1871年德国统一之后,世界上的殖民地虽然还没瓜分完毕,可是市场却已经成了英法等强国的地盘。而在这个没有高科技产业,而金融业还不发达的时代,制造业就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德国为了能够让国家发展和民族富强,于是就开始大规模仿制英法美等国的产品,采用低价倾销的手段冲击市场份额。剽窃设计,复制产品,甚至伪造生产厂商和产地。说起来此时德国制造的品质可能还赶不上后世天朝制造,不过德国的制造业确实就是这样起家的。
可是这样一来德国人是高兴了,但被仿制商品的国家却全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主要的是德国人低劣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伪造其他国家的厂商和产地,这对这些被仿造国的产品品牌和信誉产生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英国,德国的商品不但充斥英国的市场,而且低劣的品质给消费者带来的巨大的伤害。忍无可忍的英国人终于开始鼓动议会,要求的目的很简单,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标识,从而方便消费者辨认和选择。
目前这条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还没有在英国议会进行表决,不过在过不久,具体的时间是1887年8月23日,德国制造的名字就会在英国人的议会中诞生。与后世精益求精的含义不同,德国制造最初的诞生其实是与仿冒和劣质同名。
不过王一对此并不操心,德国制造对东北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低端的产品东北因为人力成本的关系价格更低端,中高端的产品东北能制造的,暂时德国人还没有这个能力。至于以后,王一不觉得背靠一个大清国,拥有偌大领土的东北,还需要惧怕德国这样的小国。暴兵流德国人无法与东北相比,而攀科技树,王一更是底气十足。
只是德国和英国人闹的这出到是给王一提了个性,中国制造似乎也应该提前登上历史舞台了。
一夜很长,一夜也很短,当太阳再次从东方升起的时候,俄国人的阵地再次遭到了东北的重炮攻击。不过今天的效果明显无法与昨日相比,已经学会隐藏于地下的俄国士兵虽然眼中依然还带着惊惧,不过除非倒霉到炮弹直接炸在脑袋上或者坑道里,不然飞溅的弹片已经无法产生太大的威胁。当然,这只是相对于昨天来说而已,东北的重炮也不是好相与的。如果可能俄**队还是希望能够发动反击,摧毁东北的炮兵阵地,毕竟谁也不会喜欢炮弹总在自己的脑袋上炸开。
“看来毛子是打算一辈子住在他们的王八壳子里面了!”华子投过望远镜,观察着远处丘陵上的俄军阵地。那边是一片硝烟,所以视线并不清晰。哈吉用自己狙击枪上瞄准镜观看着俄军阵地的情况,不过金根硕和哈德森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只能在一旁听着这二人的讲解。
“这么打,有些难。”哈吉大黑脸看起来有些愁苦,在军队中这两年也让他明白,面对俄军这种阵地就是拿人命填也未见得有多大成果。
阵地上的战士们都有些沉默,如果总部决定采用攻坚战,今天晚上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剩下来了。
在这个汽车才刚刚被东北发明的年代,陆地之王坦克就别想了,东北即便能够制造,也根本达不到王一期望的作战效能。况且在这种半山的环境中,要想用坦克冲击敌方阵地,除非东北真能造出二战时代的坦克,不然使用一战时候的技术,跟活棺材差不多,没有丝毫的意义。
瓦西里耶夫在师部的掩体里,昨天他一夜没睡,全在忙三十七师溃兵的安置工作。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士兵到了他手中,换做平时可以不要,吃吃空饷。不过现在可是战争的紧要关头,有人有枪就是力量。多一个人,自己师团也就多了一份保证。
瓦西里耶维奇也看出来了,自己这帮人就是后娘养的孩子。凭德拉戈米洛夫的心性,东北这次进攻要是没给他手底下那四个基辅师团造成太大打击,还好说。可现在这个局面,德拉戈米洛夫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很可能把他们这帮人送到东北的枪口上。也许在他心目中,斯科别列夫这帮余孽,与东北自治区相比,二者论可恨程度恐怕也是难分伯仲。
瓦西里耶维奇也知道,自己想太多也没用,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师团的实力,这样才不会过受制于人。因此吸纳整个三十七师残余就成了最好的选择,唯一可惜的是东北火炮威力巨大,昨天在废墟中找了半天,也没捞出太多有价值的东西。
掩体因为东北的巨炮轰鸣,不时落下一些粉尘,地动山摇中,瓦西里耶维奇眯着眼睛,防止灰尘进入其中。东北巨炮在俄国阵地上掀起的泥土看起来就像是喷涌而起的巨浪,许多人注定要埋骨其中。瓦西里耶维奇亲眼见到自己师团中的一个连队所在坑道被直接轰蹋,百十多人之跑出来两三人而已。
“东北这是要做什么?”瓦西里耶维奇眉头缩成了一个疙瘩,思考着前线的军事态势。
正这个时候,通讯官慌慌张张地从外边跑了进来,道:“报告,总部来电。”
“读!”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现在叶尼塞河东西两岸只能靠船舶进行物质运转,不过通讯电缆并没被东北炸断。只是在电文读完之后,师部里的所有人都恨不得电缆被炸断了才好,这已经不是命令,而是催命符。
“命令第二十八师夺取第205高地,摧毁东北炮兵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