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熬到了周六,身体元气也完全恢复了正常。一个人在宿舍踱来踱去,感觉自己像一枚座充上刚充满了电的锂电,精力100%充沛却还只能无奈躺着苦苦等待释放能量的机会。
这几天,利用宿舍女孩们去上课的机会,我悄悄翻看了抽屉里、书架上所有能看的资料,想尽量多的搜索到关于赵筱晖和汪清明的信息。课程表,衣物,书籍,照片,书信,但凡与赵筱晖有关系的过去和现在,都被我默默记了下来。
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汪清明和赵筱晖并非同班同学。汪清明学的是工业设计,而赵筱晖是中文系的。现在是大三第二学期,汪清明的理想是一年后留校,而赵筱晖的父母却在信中一直盼望女儿毕业之后回武汉老家,留在父母的单位——武汉六二零电力研究所。
虽然我对汪清明的简历了如指掌,但是对他们夫妻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们一起毕业于闻名遐迩的东大。如果我没记错,汪清明的简历上写的清清楚楚:1993年7月毕业于东大工业设计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这些都是板上钉钉、无可争议的历史事实。
准确地说,是确凿的未来事实。
如此看来,清明毕业留校的愿望终是没有实现,而且离开家乡湖南去我们相识的武汉工作,也是随了赵筱晖。只是,他好像从来没有提过诸如电力研究所这样的经历,而且简历中也从未有过相关记录。
算啦,管他神马留校神马研究所,反正以后的路都会由我去陪他走,没必要这么早着急知道得清清楚楚——剧透结局不如耐心等花开花落。
真正悲催的是,这个年代连双休日都没有。想想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享受的“5:2”学习休息模式,这个时候的大学生恐怕到大学毕业都未曾想过。
也因为如此,周日显得弥足珍贵。
上午让痘痘妹传话给清明:送饭的时候顺便带个晾衣架过来,我想选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把自己挂出去晒晒。没想到他的领悟能力跟他的设计理论知识一样扎实,回了纸条给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明天八点我去你们楼下等你。
纸条是和午饭一起送到的。看着那一行熟悉的、刚劲飘逸的钢笔字,心里兀得涌起一阵酸楚,淹没甜蜜占领喉咙。怕被宿舍的姐妹取笑,赶紧转身揉了揉眼睛。不想还是被痘痘妹看出了端倪,打趣道:“不至于吧,还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三秋?我说整整二十个春秋谁又信呢?
不过这会,我只想好好考虑考虑马上到来的星期天怎么度过——这可是我穿越时空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跟他见面。这一面,在心里等了千年了。
对了,痘痘妹有一个很MAN的芳名:何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