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清晨,南山数十里长的战线分外安静,只时不时从哪里传出几声枪响。请记住我们的崇山峻岭之间,数万甘军不约而同松了口气,以为在南山坚不可摧的防线前,解放军或许陷入无能为力的窘境。兰州城内,张兆钾、孔繁锦知道这种情况,也忍不住狂喜,更觉背水一战的决定分外英明。
上午7时,古城岭、马家山、沈家岭、狗娃山、营盘岭、豆家山等沿线阵地上,正得意吹嘘自身战绩战力、拼命贬低解放军的甘军长官及士兵,将视线投往天际时,突然现就在靠近朝阳的光晕处,隐隐出现一些小黑点。那些小黑点彼此保持相等距离,沐浴着霞光缓缓移动,就像到处可见的蚂蚁一般。
“这是什么?”有甘军士兵惊奇问道。
还没等到有人回答,就见天际高空之上,那些小黑点正急变大,而就在这时,数万甘军耳中,同时传来一阵阵怪异的蚊蝇振翅般的嗡嗡声。
南山阵地前的解放军战士也看到了那些黑点,听到了那种嗡嗡声。所有人仰望着天空,任凭脖子眼睛酸,也不愿让那些黑点月兑离视线。战士们浑身血液都在沸腾!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黑点是飞行支队的前锋战机!这是解放军的飞行部队!
嗡嗡声突然转为凄厉嘶叫,天空之上,十几个黑点迅现出战机的狰狞轮廓。
那嘶叫声直插心底,甘军或惊奇或恐惧,更拼命张望。但就在这时,南山阵线几乎所有甘军阵地都遭到了解放军小规模炮击。甘军刚将心提起来,炮声却又停止。但就是这短暂的炮击,却为飞行支队轰炸甘军炮兵阵地指明了方位。
甘军正在议论,突然有人惊叫:“那些铁鸟朝这里飞过来了!”所有甘军抬头观望,果见那些狰狞的铁鸟突然分散开来,各自朝地面不同方位一头扎了下去,同时翅膀上开始喷吐火舌,除了嘶叫声,刺耳的机枪声也传到地面。
甘军士兵大惊失色,惊呼起来。有人下蹲,有人伏地,有人躲进壕堑,有人钻进暗堡,同时铁鸟嘶叫声、机枪声、引擎声越来越大,震耳欲聋,几乎要震破耳膜。但铁鸟显然对这些甘军不感兴趣,机枪也没对准他们,只是从上空呼啸而过。等到这些甘军反应过来,那些铁鸟已经又拉上天空,而山岭之间的某些位置,却正腾起巨大的硝烟火光。
“天!是我们的大炮!都被那些铁鸟炸了!”有知道的甘军面如土色惊呼道。
但就在所有甘军沮丧、绝望之际,解放军动了更大的规模的火炮轰击。不过炮弹却未在各处阵地坠落,而是一排排一片片飞向几条简易的山间公路,将之逐段逐段覆盖到炮火硝烟之中。甘军埋设的地雷被炸弹连锁引爆,火光冲天,碎石沙土翻覆散射,盖住一处弹坑又炸出一处弹坑。
甘军正纳闷,就见几十辆扛着粗大炮管的古怪战车,轰隆隆开上了公路。那些负责扼守公路的甘军大惊,失去大炮,就用轻重机枪疯狂阻击,但各种子弹雨点般打在战车上,却丝毫也不能让这些古怪战车有片刻停滞。
就在甘军守军目瞪口呆的注视中,这些战车终于摇摇晃晃越过两公里长的颠簸坑洼地带,行进到后方的平整道路上,而这时引擎声突然大作,战车提狂飙,掀起一路烟尘,朝兰州西关方向突击过去。
这些古怪战车,当然便是解放军的坦克部队。这一刻,坦克部队终于摆月兑地形的限制,将攻击及突击能力完全挥出来,一往直前,势不可挡。
这些坦克用来攻城或许不对路,但用来封锁道路却再合适不过。南山阵线与兰州的地面联系就此被截断,而各处城门外,也总有几辆坦克在远远游弋,监视着甘军的动向。
最后的决战时刻终于来临!
6月28日上午9时,解放军对甘军南山阵地起总攻。在几十里崇山峻岭的战线上,同一时刻,各型火炮集群怒吼轰鸣,大地抖颤,火光冲天,杀声喊声震撼着山城和黄河两岸。面对前所未有的攻势,数万甘军止不住战栗胆寒。
在南山战线上三个主要阵地之一的沈家岭阵地前,担任主攻任务的解放军警备师黄日新团,先对沈家岭实施了长达半小时的密集炮火轰击,在把甘军炸得晕头转向之后,战士们跃出战壕,在一面肃穆军旗的引导下,向甘军阵地起了冲锋。
激昂的冲锋号音,在漫天的硝烟中响彻山巅,震荡长空。战士们勇猛地攀上断崖,越过堑壕,仅十几分钟就突破第一道防线,将战旗插上了甘军阵地。
随后,黄日新组织几个突击连队,向敌军纵深起一次又一次冲锋,在阵地上反复争夺。敌我双方纠缠在一起,直杀得天昏地暗,石裂土飞。甘军在督战队的马刀和短枪驱赶下,三次分几路以扇面式密集队形,一窝蜂接二连三地冲上来。
刘福生部是张兆钾的嫡系部队,以烟土及银元喂养许多亡命徒,即便前面的尸体堆成了山,后面的也要踩着同伙的尸骨继续往上冲,像绿头苍蝇一样,消灭一批又来一批,撵走一群又来一群。突击连队的战士端起冲锋枪一路猛扫猛杀,逐渐逼近了甘军的第二道堑壕。
第二道堑壕像一条长蛇,婉蜒地横卧在沈家岭中部的人工绝壁之上。突击连队越过外壕,很快突入到敌人的第二道堑壕中。冲锋枪火舌伸缩,手榴弹排排坠落,战士们无惧伤亡,钻进碉堡与敌军短兵相接,肃清守敌后,又立刻回到堑壕,将反扑的甘军消灭在了阵地前。
黄日新团突破第二道堑壕后,又继续向沈家岭甘军主阵地推进。甘军困兽犹斗,以整营整团的兵力进行反扑,只见满山遍野的敌人端着枪,挥舞着刺刀,吼叫着向突击连队潮水般冲来。战士们以火箭筒杀伤敌群,以狙击步枪狙击敌军官,以步枪、轻机枪对攻,以冲锋枪突击近战,反扑的甘军人数越多,死亡越多,漫山遍野都是血淋淋的尸骨。
在左侧助攻的部队也是无所畏惧,勇猛冲杀。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刀枪撞击声和战士们的喊杀声混合在一起,让对阵的甘军心惊肉跳,胆气急落。
但敌军仍不甘心灭亡。刘福生从狗娃山调来大批增援部队,驰援沈家岭。为了让甘军士兵为其卖命,在张兆钾的指示下,刘福生搬来成箱成箱的烟土和银元,作为命价大肆派放,征召了大批敢死队。
这世道人轻命贱,被烟土和银元晃花了眼的甘军士兵,在敢死队的带领下,漫山遍岭洪水猛兽一样,果着上身,提着步枪,腰间系满手榴弹,嗷嗷叫着往上冲。督战队跟在后面,端着机关枪,吼叫着督战助威:“弟兄们,上!冲上去的领赏!退下来的挨枪!”
硝烟滚滚,火光闪闪,弹片横飞,子弹呼啸,战斗异常激烈。
但解放军的作战意志,绝对不比在烟土和银元刺激下病态亢奋的甘军差,战士们前赴后继,各种武器齐出,以铁火压制疯狂,用弹药消灭愚顽,终将死亡的恐惧深深刻入了敌军内心。经过激战,沈家岭甘军核心工事终于被攻克。黄日新团将黑底红龙的军旗插上了沈家岭顶峰,迎风飘扬。
从上午9时起冲锋到攻占沈家岭,惨烈的战斗历时四个小时,黄日新团毙伤敌人五千四百多,自身也伤亡了三百多,其中有一位连长、两位排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
在营盘岭,解放军第四师的炮群从东西南三面向甘军阵地猛轰。一时间,整个营盘岭山崩地裂,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上百门野战炮和迫击炮射出数不清的炮弹,将敌军炸得晕头转向,只能钻进暗堡中躲避。
被解放军战机摧毁炮兵阵地后,甘军只剩下些小钢炮还藏在壕堑和工事中,但就是这些小钢炮,也根本没起到任何作用,就被解放军的猛烈炮火彻底炸成了一堆零件。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第四师的战士起猛烈冲锋,很快就把军旗插到了第一道工事的前沿。
一场血战开始了。枪声、炮声同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担负爆破峭壁任务的战士偷袭爆破未成,就强行爆破。李章调来三挺重机枪,以三十名狙击手和二十管火箭筒配合,全面压制峭壁上的甘军火力,负责爆破的战士趁机将二十多个炸药包安置在了崖壁上。导火线被拉响后,只听“轰轰轰”连续几声巨响,崖壁被炸出好几处斜坡。战士们沿着缺口向山头冲去,迅冲入甘军阵地,占领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
营盘岭守敌都是陇东军及陇南军的精锐,退到第二道防线后仍组织反扑,妄图夺回失去的阵地。第四师的战士们连续打退敌军的五六次反扑,阵地前铺满了甘军的尸体。经过短暂准备之后,战士们再一次迅猛地起攻击,很快占领了敌军第二道防线。
上午11时,解放军第四师对营盘岭主阵地起总攻。
李章先以集中迫击炮、野战炮进行覆盖式轰击,炮弹铺天盖地向营盘岭呼啸着扑去,几分钟之内,敌军阵地就硝烟滚滚,燃起一片火海。半个小时后,炮火稍歇,第四师的战士们潮水般涌向敌军阵地,不一会,三面军旗就在阵地上竖起来。残余甘军失去抵抗意志,心惊胆战扔掉武器枪械,双手高举,跪地投降。
营盘岭终于全部被解放军占领,甘军全线溃败。第四师乘胜追击,沿着公路追击残敌,又有坦克部队配合沿途拦截,甘军溃兵无路可逃,如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纷纷弃械投降。第四师沿途收拢俘虏,与坦克部队互相援应,很快便直抵兰州城下。
与此同时,为攻下兰州东南屏障、也是兰州东大门的豆家山,沿西兰公路直插兰州城,使甘军月复背受敌,配合攻占沈家岭、营盘岭等主阵地,28日上午9时,解放军安柄朝部第五师集中炮兵向豆家山甘军阵地进行了猛烈轰击。
各型火炮怒吼轰鸣,宛如阵阵雷霆,将炮弹倾泻在甘军前沿阵地。天崩地裂的爆炸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遮蔽了天空。仅仅半小时的炮火袭击,就把甘军前沿阵地炸得七零八落,工事大部被摧毁,陡壁炸塌了,主阵地前的两条通路就此打开。担任主攻的第五师第一团像一把锋利尖刀,向甘军防线。战士们人人奋勇争先,个个飞身猛进,军旗引着炮弹走,战士跟着军旗上,一个个暗堡被炸毁,一个个火力点被消灭,主攻团迅猛推进,无可阻挡。
左翼的战斗也在激烈进行,第五师二团的战士们端着冲锋枪、轻机枪向敌军东扫西射。在失去炮兵阵地后,甘军再也无力抵挡,溃退如潮,短短十几分钟,豆家山前沿阵地,就被第五师的战士们踩在了脚下。受此激励,战士们更是士气如虹,继续勇往直前猛攻猛打,半小时后,就将黑底红龙的军旗插在甘军豆家山的主阵地上。
甘军豆家山主阵地被突破,其防御部署被打乱。被解放军坦克部队困在兰州城内的张兆钾、孔繁锦,顿时慌了神,下令甘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失去的阵地,死保豆家山。
甘军军心已散,虽在长官威逼下,组织了一次集团式反冲击和三次小规模反扑,但在解放军凶猛火力的威胁下,几乎都是稍沾即走,口号喊得震天响,面孔扭曲得很狰狞,但只要第五师的冲锋枪、机关枪一响,这些反扑的甘军就潮水般又退了回去。
第五师乘胜追击,在中午12时全部占领豆家山阵地,为解放军步兵主力沿兰西公路直插兰州扫清了障碍。
同一时刻,左纯庵的第一师继10时攻占军古城岭阵地之后,大举突击甘军纵深,在12时又夺占了敌军马家山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