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这天一早,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队从午门出发,向顺天府遵化缓缓行去。“遵化”即有“遵从君王德化”之意。康熙十五年,介于章皇帝陵墓安葬于此地,康熙将之设立为陵墓重地。并将自己的陵墓也建在那里。而康熙此行就是去见他死去的父亲的。
想他那可怜的父亲幼年登基,孤儿寡母无所依,被摄政王压制多年至其死去才得以亲政。后又抢了异母弟弟的嫡福晋捞不到一个好名声。最后死在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天花上。
康熙回顾着脑子里仅存不多的顺治帝的身影,喈喈哀叹不已。康熙自有有记忆起董鄂妃便已入宫,虽他父亲不是个专情的主,但也为了董鄂妃鲜少将心思放在他身上。在康熙看来,他父亲这皇帝着实做得不称职。但子不言父之过,况人死为大。康熙对这位不称职的父亲还是心存敬意的。
遵化虽属于京畿地区,但按这样的脚程也要走上个一天半。期间康熙不可能一直坐在銮驾里,他得出来骑骑马活动活动。这会,康熙回头见太子正骑马跟在后头,跟一位身着亲王服饰的人说着什么。
那人见康熙,便策马向前,作揖道:“皇上圣安。”
“二哥何必多礼。多日不见,二哥倒是越发有精神了。朕听说,前些日子你府里诞下一麟儿。可有赐名?”
“回皇上,奴才三日前已定名保绶,交予宗人府定案。”
“绶者,绂维也。二哥取名依旧是别有深意。”康熙扯出一抹假笑,看着前方说道。
裕亲王不知康熙出此言为何,只得稳妥地回一句:“奴才才疏学浅,自视惭愧。”
此人正是康熙的异母二哥裕宪亲王,他自成年出宫分府得了个和硕亲王位,这么多年也未在朝廷上分担何种要职。康熙素来多疑,即使有幼年“愿为贤王”之言也不愿分予实权与他。幸而先帝的皇子少,至今活下来的也只有三位。康熙将他们封了亲王也就晾在一边,与这位倒是友爱綦笃。
父亲的孝陵位于南起金星山,北达昌瑞山主峰的中轴线上,其位置至尊无上,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其所处位置也算得上是一块无论是风水还是景观都上等的宝地,北有昌瑞山做后靠如锦屏翠帐,南有金星山做朝如持芴朝揖,中间有影壁山做书案可凭可依,东有鹰飞倒仰山如青龙盘卧,西有黄花山似白虎雄踞,东西两条大河环绕夹流似两条玉带。群山环抱的堂局辽阔坦荡,雍容不迫,真可谓地臻全美,景物天成。
当年他父亲到这一带行围打猎,被这一片灵山秀水所震撼,当即传旨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孝陵的位置就由此定下来。
康熙没少来过这里,这孝陵的左边就是前几年刚完工的——他自己的寿宫。自古帝王都喜欢在生前建好寿宫,不可谓无道理。帝王陵寝向来规模宏大以匹配其皇天贵溃身份,建起来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再想他那可怜的父亲,死后陵寝还没开始建。匆匆忙忙建好一个主建筑后再匆匆忙忙停柩。这看着他这个儿子都自愧不孝。
时至下午三四点左右,康熙到了昌瑞山,这一带都是重兵把守。他也不急着入孝陵打扰他父亲清净。而是先在一旁的斋宫入宿。先沐浴净身吃斋三日后再入地宫为父亲上香进贡。康熙入内换上一套干净的衣物再出来时,透过窗口看到一群和尚向隆恩殿的方向走去。
这些和尚衣着打扮与江南寺庙中的不同,他们身着红衣红裙,披着黄色的披单,戴着红色的帽子,即是满族人信奉的喇嘛教。康熙也在慈宁宫偏殿佛堂里看到过三佛并座的三世佛像——是喇嘛教寺庙中常见的佛像之三。
有时候,宗教信仰也是一种好武器。满族人通过喇嘛教和蒙古、西藏及西北一带建立了共同的宗教信仰,坚固了大清的统治。
吃了三天的斋饭,第四天康熙一早,沐浴之后穿上朝服,向隆恩殿步行而去,从下马牌到隆恩门将近五公里,沿途建筑依山形而建,疏密有致。直至隆恩门,后头随性的侍卫、大臣纷纷停住脚步,于隆恩门外两侧分开侧立。皇家的祭祖仪式,切勿许外人入内。
康熙带着太子和几位宗室入隆恩殿,其正殿上方挂着章皇帝的画像,下头一案桌摆放着青铜香炉和诸多贡品。康熙于三日前见到的喇嘛正在正殿侧边静坐,他上前点燃三株香放入香炉内。再跪下对着画像行三叩九跪礼。
整套仪式下来,差不多用了一整天,直至夕阳西下,康熙才回到斋宫,整个人是饥肠辘辘。康熙这回连在心底偷偷抱怨都不敢了,这是先帝的寿宫,不该想的、不该说的,都应杜绝。
第二日,康熙只身前往地宫,这是是先帝停放灵柩的地方。地宫通道拱壁上嵌了很多烛台,康熙刚进地宫时,说心里不打颤是假的。任一大活人跑到人家坟墓里去,也不会不害怕吧。幸而地宫建得如一地下宫殿,室内放着很多先帝生前用过的陪葬品,墙壁也经过精心打磨。康熙一步步走着也就坦然以对了,倒是专心看起了这地宫的装饰。
这些装饰都是康熙八年以后才搬进去的,康熙初年水灾连年不断,江南还发生了痢疾。当时民间献神化纸送鬼神,此来彼往。松江府的疫情更是极大,棺材店货源断档,据说有人死了六七日还买不到棺材下葬。国库库银连年拨予赈灾,哪有精力管这地宫之事。是以,只好委屈他那可怜的父亲几年了。
停灵柩的地方是个规模宏大的大殿,大殿正上方放的就是先帝当年……的棺材。里面是否有尸骨康熙忘了,但整个地宫既然没有任何异味,那他猜测也就一衣冠冢,尸体应该已经土葬了。
对着那灵柩行完该行的大礼,康熙不敢多停留,立刻退出大殿走回头路。再次看到外头的蓝天时,他忍不住松了口气,地宫里头的空气太过湿重,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太子和几位宗室自康熙入内便一直侯在外头,直到康熙出来,他们也忍不住松了口气,上前跪道:
“皇上……”
“有什么事去斋宫再说吧,勿扰了皇阿玛安宁。”
几位不敢多言,起身随着康熙远离地宫。
这番下来,隆恩殿也拜了、地宫也去了。康熙的孝陵祭祖之行算是告一段落。明天他得去孝陵以东的景陵看看。那里虽是他自己的寿宫,但已经有两位已故皇后的灵柩停放进去了,其中一位还是太子的生母。
太子自宫内出发开始,一路上就寡言少语,看上去沉稳很多。其实康熙觉得,太子这孩子也挺不容易的。他生母元后为了生他难产致死,康熙对元后敬爱如斯,未有迁怒她的孩子,还依照她的遗言悉心照顾他。虽然立他为太子多属功利性的考虑,但康熙对这孩子的确是真心真意。但自小没有母亲的关爱、加之康熙深厚的寄望,已然让太子的心理发育不健全。即使后来无子的孝昭皇后,太子也不肯亲近她。
康熙是不知道太子心里怎么想他那已故的生母,但每次谒元后陵,太子情绪低落都是真的。对此,康熙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多日来一直想要把这孩子扭成一个心理健全的人,但做起来并不简单。他也不想就直通通地直接口头教育,且不说这半点效果都没有,太子又是个敏感之人,惹得这孩子胡思乱想就得不偿失了。
景陵刚完工三年,是座比较新的寿宫。和诸位先祖的寿宫不同,它并非对称布局,而是根据神路走向顺地制宜随曲就弯地布置。两位皇后已经先行入葬地宫。
这日,太子带着宗室为两位皇后进贡、参拜。康熙一人沿着这神路一直逛下去。他是怀着纯欣赏的目的来看自己的陵墓的。虽说死后才要住到这来,但死后就看不到了啊。
谒陵一行前前后后花了七天时间,正月十二这天中午,康熙终于坐在了乾清宫休息用膳。多日累计的奏折也在南书房等着他。关于年前的礼部尚书介山请辞之事,康熙虽未查到他为何如此急于卸任,但介山一向与明珠来往密切,明珠一党所犯诸事想必也少不了他。目前,索额图已在两年前被他革职论处,且现在罗刹外患在即,不是查办明珠的时候。
介山授明珠之求在科举中动手脚他可以暂时不管,在礼部排除异己他也可以暂时不计。操办明珠不过是早晚的事。这边康熙虽是如此之想,拟圣旨的手还是一用力,在黄卷上点出一点墨迹。康熙倒是毫不在意,让传旨太监搬去给介山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