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五十三章 襄王有梦(上)

作者 : 澹宁居士

张继躺在床上,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虽然已经累极了,但他仍旧是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成立‘新政’规划部已经半年了,‘新政’的推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首先,轻工业方面,大通缫丝厂、恒通纺纱厂、顺通织布厂和诚通纺织厂的用工规模翻了一番,产量翻了两番都不止,这四家厂子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欢迎,把欧美等国的货物渐渐挤出市场,甚至还远销日本、南洋,开始自爱国际商与欧美等国的货物竞争起来。此外,新建成的申通缫丝厂、中通纺纱厂、圆通织布厂和汇通纺织厂的发展势头也颇为良好。

其次,重工业方面,安庆内军械所的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负责验收的兵部官员表示已经几乎可以和普鲁士国克虏伯兵工厂原厂的产品相媲美了。此外,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被接收和扩建为江南制造总局,月均可以制造克虏伯大炮一百五十门,步枪两千支,炮弹三千枚,子弹十五万发。更为有价值的是,容闳成功地从美国购回车床十五台,聘请回技工三十人,金陵机械厂很快就可以投产。

再次,教育方面,通过与左宗棠合作,在他创办的福州船政局下开设了船政学堂。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进入轮船招商局服务。中国第一所近代军校南京讲武堂也已经筹建起来,正在准备招生考试。此外,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教材的翻译工作进展迅速,预计年底两江地区的书院、学堂都可以开设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课程。第一批留学生的选拔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

再次,交通方面,轮船招商局已经创办并开始营业,由于运价低廉,很多欧美船运公司都被挤出了市场。

最后,慈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新建“义仓”一百三十二座,设立“敬老院”十二座,“孤儿院”八座。大规模向社会募集善款的活动已经开始。

当然了,不足和问题也是明显的,最要的几条是:

首先,没有配套建立大规模的煤矿和钢铁厂,难以支持重工业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

其次,兴修铁路、兴办邮政和电报事业的计划受到守旧派的大力阻挠,一时难以实现,极大地阻碍了‘新政’的进一步深入。

最后,资金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显现,早就计划成立的大清铁路运输公司和大清远洋运输公司迟迟不能上马。

这三个问题解决起来难度都非常大。

首先,两江地区矿产资源匮乏,没有重工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相应的煤矿和铁矿,这是两江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煤炭储量更是高居世界首位,但是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北方的山西、陕西两省和南方的湖南、贵州两省,这两地距离两江地区都有上千公里,运输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远水难解近渴。

中国钢铁资源的分布同样呈现不均匀的状况,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这两地距离两江地区更远,根本指望不上。

其次,矿产开采、兴修铁路、兴办邮政和电报事业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是观念和政策上的阻力非常大。很多守旧派官员暗中串联,一部分向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上书,或者高谈“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希望从理论上反对曾国藩和张继推行“新政”,或者污蔑“火轮动地,扰我先人;开山裂谷,断我龙脉”,反对矿产开采、兴修铁路,或者声称“兴办邮政事业,会让大批驿卒实业,导致社会动荡,重蹈崇祯覆辙”,另一部分则在民间大造谣言,说修铁路就势必要拆建铁路沿线的民房,迁移铁路沿线的坟地,而开矿则会破坏当地风水;至于兴办电报事业,收发电波会导致阴阳失衡,危害身体健康。总之,使尽各种手段力图使慈禧太后、同治皇帝和大多数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打心底里反对修筑铁路。,

最后,资金缺口极大。道光二十二年之后,由于不平等条约的陆续签订,特别是“关税协商”制度的实行,清政府的关税收入大大降低,而对内的税收大部分用于支付战争赔款,财政日益拮据。去年废除对英不平等条约以来,关税收入开始回升,而“新政”的推行也使得两江地区的税收大幅增加。但是,毕竟大战之后,百业待举,百废待兴,国家亟需恢复元气,这极其有限的税收收入很难用到支持“新政”推行上来。此外,推行“新政”不同于抗击英军,没有理由再向那些宗室贵胄和朝廷大员们募捐。更为重要的是,大清铁路运输公司和大清远洋运输公司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用国家政策来兴办企业已经授人以柄,被那些守旧派官员攻击为“捐弃礼义廉耻之大道本源”,是“败坏人心”。如果在要求国家财政支持或者向那些宗室贵胄和朝廷大员们募捐,可就又得背上“虚耗国帑,网财渔利”的罪名了。这一切,显然都是张继所无法承受的。

……

这些开心的事儿和烦心的事儿一件件涌上心头,使张继更加难以成眠。其实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楚瑶。

这半年来,他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想起楚瑶,想起她的一颦一笑,想起她的一言一语,而想楚瑶也成为了他最大的乐趣。每当工作累了,他就会放下笔,走到屋外,望着天空,想想楚瑶现在在做什么事情,想想楚瑶今天穿着什么样子的衣服,想想楚瑶紧锁双眉翻译教材时的样子,想想楚瑶舒展双眉放松品茗时的样子。

他的心里经常会有一个快乐的小声音问自己:“你是不是喜欢上楚瑶了啊?”

最初,张继的回答是否定的。他当时觉得自己对楚瑶更多的是一种欣赏,因为来自现代的自己很难看着上这个时代的女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