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二十五章 天垂日暮(下)

作者 : 澹宁居士

奕?其实知道曾国藩和张继回京的消息,也希望能和他们聊聊,一方面可以了解一下定海海战和远征俄国的详细情形,更重要的,还是调研“新政”在两江地区推行的情况。

但是,奕?也知道,上次陪慈禧太后下棋时,自己一时激动犯了她的忌讳,此时告病在家也是以退为进,迫不得已。倘若在这样的节骨眼儿上,擅自接见曾国藩和张继这样的封疆大吏被她知道了,恐怕又会惹来一身麻烦。其实,要光是牵涉到自己倒也罢了,自己毕竟是先帝的亲弟弟,又担任着总理王大臣和军机处领班大臣,而且曾经协助慈禧太后发动“辛酉政变”并拥立其垂帘听政,有擎天保驾之功,料来还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最多不过挨一顿申饬或者罚俸半年罢了。可是,曾国藩和张继就不同了,慈禧太后骨子里是不信任汉臣的。虽然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推行“洋务运动”起用了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等人,但也只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罢了。特别是近年来,两江、闽浙、湖广这些东南省份的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乃至总兵和提督等军政要职几乎全部为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刘坤一、丁汝昌、刘铭传、吴长庆和聂士成等湘军系统和淮军系统出身的官员把持,他们已经隐隐形成一股可与朝廷相抗衡的势力,这当然是慈禧太后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她平日不放过一切可以敲打这些湘淮系汉臣的机会。现在,自己告病在家,处于离职期间,而清朝又一向有“诸王皇子不得结交外臣”的祖制。如果自己找曾国藩和张继来府上,无论是谈公事,还是叙私谊,都是不合法度与礼制的。只不过,现在大清国内忧外患,朝廷尚需倚仗他们外拒强敌,内行新政,慈禧太后暂时不会对他们做什么不利的事,但是只要这一次落下把柄,受处分是迟早的事情。

思前想后,奕?还是决定不找曾国藩和张继来府上了。等过一段时间,慈禧太后情绪平复了,自己仍旧会去当差。关于定海海战和远征俄国的详细情形以及“新政”在两江地区推行的情况军机处应该都会有存档的,到那时候翻阅一下也就是了,何必如此心急呢。想到这里,奕?轻轻叹了口气,转身向书房走去。

正在这时,奕?听到身后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他下意识地回头看去,只见曾国藩和张继正垂着手含笑站在垂花门下,二人见他转过身,相视一笑,雪白的马蹄袖一翻,同时打了个千道:“给恭亲王爷请安了”。

奕?完全没有料到曾国藩和张继竟然会来造访,不禁喜出望外,紧走几步,双手扶起曾国藩和张继,说道:“伯涵,松涛,你们怎么来了?”

曾国藩说道:“我们是三天前回来的,前日进宫面圣,听当值的军机章京党逢恩说恭亲王爷微染贵恙,心中牵挂不已,因此过来看看。不过,看恭亲王爷面色红润,神采奕奕,竟比往日还要康健几分。想来教得当,已经没有大碍了吧?”

曾国藩说得倒也是实话。平日里,奕?身兼总理王大臣和军机处领班大臣之职,政务繁杂,日理万机,可谓是“兢兢业业,朝乾夕惕”,身体虽还健康,精神毕竟是不济了。但是,近来告病在家,那些繁杂的政务完全扔在了一边,打打拳、溜溜鸟、钓钓鱼,散散步,不但休息了身体,更是养足了精神,因此才面色红润,神采奕奕。…,

奕?笑道:“我这病本来就时好时坏的,也说不上有多严重。近来中烦心事太多,我不过找个借口休养几天罢了,也借着这机会好好在家读上几本书”,说完,仿佛不经意地探头向垂花门两侧看了看。

曾国藩注意到奕?的目光,心中不由得一动,低声道:“恭亲王爷请放心,我们是便装出门的,一路也留心过了,没有‘尾巴’跟着。”

奕?拍着曾国藩的肩膀,点头道:“伯涵,松涛,天气冷,咱们进屋里说话”,说着,边将曾国藩和张继往大厅里引,边向侍立在身后的贴身护卫凤鸣岐使了个眼色。

凤鸣岐会意地点点头,向垂花门外走去。

……

甫一进大厅,张继就感觉暖风拂面,和煦无比。但是,四下张望过去,却又看不到火盆或是暖炉之类的东西。正自疑惑间,奕?仿佛看出了他的疑问,说道:“这座大厅的地基、墙壁和梁柱都是中空的,以铜皮包裹。冬天的时候可以在里面烧炭,既能保证厅内温暖如春,又能保证干燥而且没有烟火气,夏天的时候可以倒进冻好的冰块,既能厅内保证凉爽宜人,又不致使人有寒气侵袭之感。

张继点点头,又摇摇头,咂舌道:“常言道‘为官三世,方知穿衣吃饭’,这话果然不假。世人都说我们山西商人能聚财,富可敌国,挥金如土。今天一看恭亲王爷这座大厅,我们山西商人可都成了坐井观天的癞蛤蟆了。”

奕?边笑着说道:“我哪有那么大的排场,就是这座大厅,也还是高宗朝的巨贪和珅修建的,据说花费了将近五十万两白银”,边转头吩咐随从:“将托合齐大人送我的雨前龙井给二位大人泡上”。

转眼工夫,随从已经将三盏茶奉上来了。曾国藩接开碗盖,深吸一口气,说道:“好香,这与雨龙井果然是名不虚传啊。尤其这水极为难得,既明净澄澈,又有泥土清新,尝起来却又不像露水,还请恭亲王爷赐教。”

奕?笑道:“这茶其实马马虎虎,不过因为是今年的雨前,所以尚显珍贵。难得的是这水,这水是玉泉山上的山泉水,每天只产十桶,其中有八桶都运进大内,由太后、皇上和宫里的贵主们消受,剩下的两桶就是谁有本事算谁的了。宗室贵胄、朝廷大员、六部衙门和茶楼酒肆,每天都在花高价争这两桶水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