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一百九十章 水来土掩(中)

作者 : 澹宁居士

……

张继站起身来,揉揉熬夜红肿的眼睛,活动活动久坐酸痛的腰部,命人熄灭油灯、掀开门帘,大口呼吸着新鲜清冽的空气,环视着围坐在沙盘前的下属们,说道:“目前掌握的情报大致就是这个样子:德川庆康还不了解山上佐助所部已被全歼的情况,正在组织全力驰援。他命令第一心月复爱将平野信智率领一万五千人从播磨藩取道美作藩迂回穿插,绕向秋名谷,自己则亲率三万大军从备前藩取道备中藩直扑秋名谷。大家都说说看,我们应当如何御敌?”

秦谋沉吟片刻,向岛辉元二说道:“岛辉藩主,您对这个这个平野信智可有了解?”

岛辉元二点点头,说道:“这个平野信智是德川庆康的第一心月复爱将,地位还在山上佐助之上。他原本是德川庆康帐下的亲兵,是德川庆康一步步提拔起来的,因此,对于德川庆康一直心怀感激。不过,他能有今天虽然有赖于德川庆康的不次拔擢,却也与他自己长于谋略、善于统兵有很大关系。五年前的萨英战争中,德川庆康率领五千骑兵借道日向藩,绕到西南四藩的侧翼给了倒幕军以沉重的打击。当时负责在正面佯攻的,就是平野信智。此人心思缜密,城府极深,比之骄横轻浮的山上佐助更难对付。”

秦谋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看来我们要面临一场硬仗了啊。”

张继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这次敌军两路大军分赴秋明谷,如此分进合击,定然是为了互为犄角。一旦让敌军得逞,形成钳子攻势,我们恐怕就只有束手就擒了。”

岛辉元二犹豫片刻,说道:“张大人,既然如此,我们不如避敌锋芒,撤到京都、大阪府和奈良古都等近畿地区,让敌军扑个空。再在那里以逸待劳,与敌军展开巷战吧。毕竟我们只有一万四千人,而敌军有四万五千人,没办法和敌军硬拼。但是,京都、大阪府和奈良古都等近畿地区的守军有三万,我们合兵一处,在人数上基本可以与敌军实现对等,再加上我们熟悉地形,京都、大阪府和奈良古都等近畿地区又城池坚固,还算是占据了地利与人和。”

张继刚要回答,一旁的代善却轻轻摇摇头,说道:“岛辉藩主,您说的不错,倘若我们撤到京都、大阪府和奈良古都等近畿地区,那里的三万守军确实可以作为我们有益的补充。但是,我们打起巷战来,也未必就占尽优势。德川庆康将四万五千大军分散驻扎于备前藩、播磨藩和但马藩的原因很复杂,除了等待从安艺藩运来的粮草和辎重,还有就地赶制攻城所用的重型器械的原因在。有了这些攻城器械,打起攻坚战来就会容易得多,而打起巷战来,我们也讨不到太多的便宜。更重要的是,尾张藩主横沟御极之所以到现在仍然保持事实上的中立是因为倒幕军在与幕府军的战争中并没有显露出明显的败象,他不愿意轻易站队。但是,一旦我们撤到京都、大阪府和奈良古都等近畿地区,横沟御极一定会认为我们败象已现,转而放弃原定立场。到那时候,我们可要面对来自德川庆康和横沟御极的两面夹击了。尾张藩是德川幕府的重要盟友,横沟御极的那三万藩兵战斗力是不可小觑的。”

张继点点头,向代善投去了赞许的目光,说道:“代善兄弟,你有何高见,不妨说说。”…,

代善摇头道:“哪里算得上是什么高见,我自己现在也还昏昏沉沉的呢。张大人,我曾经与山上佐助交过手,深感德川庆康麾下的幕府军远非我们原先所想的那般不堪一击,而德川庆康、平野信智和山上佐助等将领也远非我们原先所想的那般昏庸无能,我们必须在战略上予以重视才好。”

张继点点头道:“确实如此,经过这几次短暂交手,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诚然,幕府军的装备水平和战略战术还停留在古代,与已经实现近代化的英军完全无法抗衡。但是,在面对同等条件的幕府军时,这样的装备水平和战略战术却能发挥出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威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的装备水平,完全没有近代化的大炮和枪支可供使用。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装备水平不占优势的条件下,想方设法通过战略战术来战胜敌军。”

说到这里,张继转向秦谋道:“凤鸣兄,你可有什么想法?”

秦谋略一思衬,说道:“我军在人数上处于劣势,而敌军在人数上处于优势。因此,我们万万不能与敌军一对一地硬拼,而只能以智取胜。不过,敌军选择兵分两路、分进合击,对于我们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代善不解地说道:“凤鸣兄,我不明白你的意思,刚才张大人不是说敌军如此分进合击,定然是为了互为犄角。而一旦让敌军得逞,形成钳子攻势,我们恐怕就只有束手就擒了么?”

秦谋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但是这和我要说的并不矛盾。我举个例子吧,你说说看,一把剑什么时候能够杀伤敌人呢?”

代善道:“自然是出鞘的时候,剑一出鞘,无论劈、刺、斩、扫,都能杀伤敌人的”,说到这里,代善又补充道:“不过,剑在鞘中的时候也是有杀伤力的,无论劈、刺、斩、扫,只要力道足够,也能杀伤敌人。”

秦谋点点头,说道:“对,那你再说说,剑在什么时候无法杀伤敌人么?”

代善略一思忖,说道:“应该是半出鞘而尚未出鞘的时候吧,那个时候,无论劈、刺、斩、扫的动作,都是无法进行的。”

秦谋点点头,说道:“对啊,其实,这钳子攻势就好比是一把剑,在形成之后,就如同双拳出击,可以包抄敌军,全无遗漏。在形成之前,就如单刀直入,也是一个难啃的重兵集团。但是,在钳子攻势已经发动却尚未形成之前,既发挥不了包抄敌军的作用,又丧失了重兵集团的优势,不就如同那把半出鞘而尚未出鞘的剑么?”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