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 第三百三十章 泰山压顶(上)

作者 : 澹宁居士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冬宫,御座大厅。

张继举起酒杯,笑着说道:“陛下,没想到您的童年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我还以为您长在深宫之中,一定觉得不自由呢。”

亚历山大二世笑着和张继碰了下杯,说道:“长在深宫之中确实是事实,我的幼年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冬宫度过的,不论是读书,还是休闲,很少离开圣彼得堡。不过,从我10岁那年起,我的父亲就经常要我去各地游历。有时候,我也会代表他巡视地方或者参与国事。他虽然也希望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但是,他并不乐见我总呆在圣彼得堡。用他的话来说,‘出生于皇室的男孩儿生来就注定要肩负起很多的责任,只有走进民间、亲近自然,才能承担得起’。总地来说,罗曼诺夫家族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很超前的。”

张继笑着说道:“陛下,确实如您所说,如果皇室成员长期不接触社会,不走进民间,必然会与社会月兑节,不能正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认知民众的利益诉求,制定出来的政策自然也就谈不上科学了。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英明君主们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诸侯鲁哀公就曾经说过:‘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意思是‘(许多王室成员)出生在深邃的**之中,又在宫女的照料之下长大,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悲哀,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劳苦,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恐惧,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危险’。鲁哀公认为这对于一个王室、一个国家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大清的皇室、贵胄子弟,从小就要学习国语(满语)、蒙语和汉语,既要读四书五经,还要练布库(摔跤),习骑射,每年秋天还要在皇上的率领下远赴热河狩猎。前明为了防止其它皇子结交党羽,威胁太子的地位,采取限制皇子参政议政的政策,只允许他们当富翁,却不允许他们做官员。大清则不同,皇子在成年之后,都要出来为朝廷当差,或者去边疆练兵、戍守、打仗,或者代表皇上去各省、府、道、州、县处理政务,或者深入民间、了解民情,这项政策虽然在具体的执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毕竟提高了皇室成员对社会发展趋势和民众利益诉求的了解程度,提高了政策的科学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政治风险。”

亚历山大二世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看来中俄两国皇室在子弟的教育理念上有很多共通之处呢。”

张继也笑着说道:“陛下,中俄两国在历史源流、政治架构和文化传统等方面还有许多共通之处,我相信,这会成为铸就中俄两国友谊的坚实基础”,说着,张继偷眼看了看亚历山大二世的表情,接着说道:“陛下,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中俄两国是邻邦,理应睦邻友好,互惠互利”,张继顿了顿,接着说道:“当然了,我承认,现阶段,中俄两国之间还存在许多误解和矛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把目光放长远一些,一致向前看,这些误解都会逐渐消除,这些矛盾也都会逐渐解决的。”

……

与此同时,圣彼得堡,冬宫。

渐渐地,伊藤博文的双眼适应了周围的黑暗,他看清抓住持刀的右手手腕的正是之前那名形迹可疑的侍者。

伊藤博文不由得疑窦丛生,对方究竟是谁?他又是为什么要引诱自己来到此处?还有,他知道自己的名字固然不稀奇,但是,他居然叫自己老师,难道说,他真的是自己原本就认识的人?

伊藤博文盯着那名侍者的脸仔细的辨认起来。对方蓄了浓密的络腮胡子,显然是为了掩人耳目。不过,伊藤博文真的觉得这张面孔是那样的熟悉,却一时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看到伊藤博文一脸疑惑的表情,那名侍者笑着说道:“伊藤博文老师,是我啊,安政四年(1857年),在松下村塾,您忘啦?”

一听到“安政四年”、“松下村塾”这两个熟悉的名词,伊藤博文立即想了起来,他激动得热泪盈眶,颤抖着声音问道:“你难道是西园寺公望师弟么?我万万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十年不见,你已经长大成人啦。”

那名侍者显然也被伊藤博文的真情流露所感染,哽咽着说道:“伊藤博文老师,一别十年,我想您想得好苦啊。”

……

说起伊藤博文与西园寺公望的师生情谊,就不得不提及松下村塾这个西南四藩“倒幕派”的启蒙圣地和它的创始人、西南四藩“倒幕派”的精神领袖吉田松阴。

吉田松阴于天保元年(1830年)生于日本长州藩萩城的一个下级武士家庭,自幼就过继给了身为山鹿流兵学教师的叔父,并跟随其学习兵法。嘉永四年(1851年),吉田松阴到江户游历并拜主张“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佐久间象山为师,学习防御外寇的战略、战术。嘉永六年(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美国东印度舰队开进江户湾,舰炮直指江户市区,逼迫德川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开阜通商。从此,西方列强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这也就是著名的“黑船开国事件”。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吉田松阴无比悲愤,开始撰文疾呼“抵御外侮”。安政元年(1854年),吉田松阴创办松下村塾,开始传授兵法,宣讲“尊王攘夷”主张。很快,吉田松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包括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井上馨和山县有朋在内的“倒幕派”志士,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都成为了西南四藩“倒幕派”的领袖。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最新章节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文阅读 | 一八六四之力挽狂澜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