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科技体系 第一章 原始积累 第十九节 图书馆 邸报

作者 : 孤舟雪

CPW:2A:LU:(求推荐!!!求点击!!!求收藏!!!另外,谁能将那个星级改一下啊,一星实在太难看了,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能到三星的水平的,给个五星鼓励下嘛)

谢迁同学的眼睛瞪圆了,他额头上的皱纹也明显了许多。

朱厚照同学并没有放过他,继续说道:“因为现在条件简陋,所以只能现在京城建一一处这样的所在。此处名叫图书馆。先在京城建一所京都图书馆,然后扩展到每省的省会(找了半天没找到明朝的省会的称呼,先用这个)。等到以后有条件了,再拓展其到每一个乡镇。朕要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有书可读。”

看着白发苍苍的谢迁同学那摇摇欲坠的样子,朱厚照同学心里生怕他就此心脏病发作,“嗝儿”一声就此过去。

谢迁同学激动的说道:“原来吾皇的志向是如此远大,微臣自愧弗如。微臣替天下百姓谢过陛下。”说着就要跪下行礼。朱厚照同学赶紧托起来,但是谢迁同学很执拗,不得已他受了这一礼。问题是某人很有点心安理得……。

朱厚照同学又说了:“谢太傅请告诉告诉中华书局,印制的每种书都要抽出十五本来给京都图书馆,另外每省也要留十本的份额,订书的钱国库出了。这种造福天下的好事朕替他们决定了。”

他自言自语道:“至于这个图书馆的建造问题,是交给翰林院还是礼部好呢?……”

顿了一下,看了看太傅的反应,只见其仍然是一副激动的样子,继续说道:“这样吧,还是交给谢太傅您来负责吧。要注意图书馆收书的时候,不要管是什么内容的书,都要收进去,不管是什么学说,也要收进去。要知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还有,这个图书馆,今天朕回去之后教人写个章程给你送去。另外图书馆建设的资金就由国库出,以后就靠着办借书证的资金来维护,不过进书还是要从国库进。”

谢太傅应之。

朱厚照同学志得意满的走出了中华书局印书院的大门,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如果那些朝臣们见到这个表情肯定会崩溃的。

………………

接下来朱厚照同学又参观了自己的大明皇家书局。因为谢太傅的精力更多的放在了能造福更多人的中华书局上面,所以对这个大明皇家书局有些疏于打理。

不过谢迁同学还是最起码达成了朱厚照同学的目标。

现在朱厚照同学手上拿着的是一本大明皇家书局出品的书。

这种书精美、质优,有着不次于中华书局出品的书的内容。这种书精美的就像一种艺术品。朱厚照同学心里说,逢年过节的送这种书可要比送别的要高雅多了,就算是结婚订婚送礼也要送几本书,小孩儿满月生日也要送书,拜见的见面礼也要送书,哇哈哈哈哈。

朱厚照同学有心将自己的看法散布出去,于是对着周围书局里头的人说了。某人预计这种看法很快会传播遍大明,自己将会财源滚滚来,某人心里邪恶的大笑。

——————

回到皇宫之后,下午朱厚照同学又无聊了。

去干什么捏?研究院?算了老去影响不好。

还是出宫看看吧。

于是朱厚照同学带着一群人出去了。

到了外面,数不尽的花红柳绿,看不尽的繁荣似锦,就像一幅画儿一样。朱厚照同学用闲适的心情看着这幅大明生活图。

这次出来,朱厚照同学重点看了人们手中拿的笔,以及所看的书。他发现现在已经有些人开始用羽毛笔了。

至于书,中华书局印本已经开始流行并占主要地位。但是,由于书局新创,发行的书的种类还是很少,所以中华书局的书并没有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看了两三个时辰,朱厚照同学突发奇想,有空要去国子监看看这个大明最高学府预科是什么样子的?

正在想着,突然朱厚照同学看到远处一个门外挤了一群人。

某人骨子里头爱围观的天性被勾引出来了。他对周围人说道:“走,过去看看。”

到了之后,因为很密集,所以朱厚照同学没有向里头挤。

他碰了碰外层的一个老者,然后问道:“请问老丈,这儿是干什么的?”

那位老者回头看了看朱厚照同学,似乎对某人碰他很不满意。但是看在某人十分有礼貌的情况下,他还是说道:“这位后生啊,这儿是通政司,我们是等着拿邸抄稿件的。”

邸报?!!

邸报,有时候也被称为“邸抄”、“朝报”、“杂报”等。

中国古代官府用以传知朝政的文书抄本和政治情报。因为由地方政府派驻,故称“邸报”。汉朝已经有邸,但正式发行邸报是唐朝以后。唐朝邸事称“邸务留后使”,由各地节度使派驻首都长安,负责呈进章奏和通报消息。以后有人抄麦牟利大约始于宋朝,发展成一种手抄的类似报纸的出版物。明崇祯年间开始有活字版印本。

其内容除了常见的政治报道如皇帝的诏谕、官员的升迁罢黜、经济报道朝廷各部门的财政收支、教育报道、军事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时事评论外,更重要的是关于政治问题的讨论、对官场黑暗的揭露,甚至包括对皇帝本人的批评,如马经纶批评万历皇帝有‘五罪’、雒于仁批评万历皇帝纵酒、、贪财、尚气,等等,可见当时社会是何等开放和自由!

这一状况在天启年间虽曾中断了两年,但在崇祯皇帝一举粉碎阉党集团以后又重新恢复。崇祯皇帝除了要求军事报道要防止泄密以外,对于言论自由没有加以任何限制。不但如此,他还明确宣布了‘朝廷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的原则。隆庆、万历以来,民间报纸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于慎行《谷山笔麈》中提到的‘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沈榜《宛署杂记》记载的作为国家征税对象的‘抄报行’,明代小说中描写的以“贩卖新闻”为业的民间报人,等等,都证实晚明中国已经出现了具有合法性的、相当发达的民问自由媒体。这一奇特的现象很值得深思,是否可以说晚明中国已开始步入初步民主化进程呢?

当然这都是后话不提。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明科技体系最新章节 | 大明科技体系全文阅读 | 大明科技体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