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W:210H:140A:CU:
(4204.7.21)
最近出的这个签到,您点一次就能获得一点粉丝值的哦。另外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签到!!!!!!
“诺,朕这几天查找了一些古籍,已经想好了刺刀到底怎么做了。”
在一天的傍晚,朱厚照对几个工匠们如是说。
这时候,一大群工匠们在几个最初的工匠的指导下,正在制作已经定型的步枪。
除了刺刀缺少之外,步枪已经很完好了。
托最一开始那几支步枪的福,工匠们已经获得了一些粗糙但是很管用的实验数据。当然,这个托福的过程,是依托在那几支步枪报废的基础上的。
即使废品率很高,朱厚照依然坚持了流水作业方式。
当然,这真的不能说是流水线作业方式,只能说是最粗糙的流水作业方式。不然,技术帝们会骂朱厚照的老大的。
工匠们虽然能看出这样确实很好,但是制作出来与规格的误差,还是让他们有些受不了。工匠们不傻,相反,他们还都是很聪明的人。在古时候,收徒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聪明伶俐与否。而且不聪明,也不会学会手艺,即使学会,也不能学精。
而现在,这儿是大明朝的中央,而且是中兴的大明的中央。经过某人那便宜老爹一生(没错,是一生,已经可以盖棺定论了。作者)的辛勤努力,大明的盛世气象已经很浓了。所以,这儿聚集了天底下最好的工匠,至少目前朱厚照手底下的这些人是。
所以,他们在朱厚照提出这个方法来不久,就发现了这个的好处。
打仗的时候,如果枪支之上,哪个零件坏了,直接换下来就是。不用报废掉,或者发回去给专门的人甚至是制造它的人来修。
可是,这个误差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位工匠头头都忍受不住了。
对于工匠们的疑问,朱厚照是这样说的:“受不住也要坚持做下去,总会好起来的。现在的问题也就是这一阵,等到他们都熟悉了自然就好了。而且”
朱厚照话音的音量提高了两分:“这可是先秦古法。当年秦之兵器,多用此法制成,可是大大节省了各种成本。可惜的是,六国未用此法,不然以暴秦之不得人心,何以横扫天下?”
而且,朱厚照还不辞劳苦的建立了几乎是最重要的一个东西,一套比较不错的质量监管体系。
每个工匠制作出来的零件,都要分类放好。然后,由专门的人负责再次检验一编看是否合格。检验完毕无误后,送到最后组装的地方。
从上一批开始,每枝步枪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编号包括一串六位的阿拉伯数字,直接记在枪身上。这儿要注明一点,其实,这个编号的方法,以前明朝就在实行。不过,到了朱厚照这儿,准备将以前的全部废掉,直接换到新的序列号,毕竟枪支更新换代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每支步枪都要登记在册子上,一式三份的记录下来。一份保留在制造的地方,一份上交备案,还有一份发到使用地那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如果有人为的质量问题,可以直接追责到具体的人。这样,经过朱厚照的说明后,无形中就给工匠们加上了一道防止乱来的锁链。
朱厚照今天来的时候,里面的半成品枪支已经很多了。虽然还都是零件状态,但是一次做好的配件已经十分多了,不得不让人感叹人多好办事。
现在,制作步枪有个瓶颈,那就是枪管。现在这个工坊里头的步枪之所以还被称为半成品,就是因为枪管这个枪中最重要的零件还没有完成。
现在工匠们的制造枪管的方式是钻。钻通之后,用一个螺栓拧上即可。
因为这个瓶颈问题,所有的工匠在制造出来一定的合格零件之后,就全部改做枪管了。
朱厚照对于瓶颈相当的不舒服。
在他看来,所有有瓶颈的地方,就意味着没有解决的问题。
某人的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机床神马的来了,同时看到这个情况,他也在仔细回忆自己带来的资料,他隐约记着好像后期有种卷枪管的方法。朱厚照决定回去之后找找看。
现在,得亏最近要训练这群教官,朱厚照有了一个正当的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有了这个理由,朱厚照可以说服自己正当入睡了。以往可没有这样的闲适日子,夜深每人的时候,朱厚照总是在自己的房间里头抄抄写写。
穿越之后,因为那种或许是所有穿越人士的悲哀——与生俱来的孤独感,朱厚照心里充满了不安全感。他总是怕自己的电脑忽然有天崩溃了,或者主板烧掉,或者硬盘报废,或者中病毒了,好吧,这个很无稽,这时候他想感染也感染不了。可是电脑总是很不可靠的不是么,说不定哪天,“嘎嘣”一下,电脑不理他了,那样某人只能抓瞎。
看这一大堆可以让自己活的更充实的资料就那样消失在在自己面前,不,是就在自己面前而自己永远都看不到,那种情形朱厚照一想都感觉到可怕。
于是,这种不安全感驱使着我们的猪脚(这是指人),不停地抄写一篇又一篇的文章和资料,然后仔仔细细的保存下来。而且,他还要集中精力,免得出现错别字或者写错几个小数点什么的事情,那样假如以后用的时候,出现一个小数点的差别…………会出人命的。
朱厚照开始说刺刀的问题,而几个当头的工匠在专心致志的听。
“你们应该知道宋代的破甲锥罢。”
请各位大大帮忙参与一下最新发布的投票调查,主角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国时期的注音符号好,还是现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谢谢
(图为宋代破甲锥。在此向百度轻兵器吧的技术帝们致敬!我在问三棱刺刀刺入人体或者有盔甲的人体后是否需要拧一下的时候,和他们讨论了起来,最后得出结论,像五六式八一式上面的三棱刺,在明朝是绝对早不出来的。就算是三棱的,那血槽也绝对的费人工。于是我挑了个自己满意的,做了一下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