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4.8.1)
最近出的这个签到,您点一次就能获得一点粉丝值的哦。另外例行求点击!!推荐!!!收藏!!!!评价!!!!!签到!!!!!!
经过上午那顿慷慨激昂的演讲,朱厚照直到现在还有些飘飘然。
毕竟,这是某人头一次面对这么多的人讲话,成千的人的目光都注视在自己身上。
假如目光像阳光那样的话,按照一面镜子上升两摄氏度的理论,四千多度的高温下,朱厚照已经化为飞灰(假设一千人,每人一双两只眼睛,是四千,然后加上气温,俺的数学还不错吧,呵呵)。
客服了如此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成就感是可以理解的。
在此之前,他经过的最大场面就是上朝,可那也只不过是面对近百人,和这个有十倍的差距。
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朱厚照不得不抽出自己训练之余的个人时间,布置场地。在充足而又廉价的人力保障下,布置场地中看起来最费事的搭台子反而是最简单的。
最麻烦的事情,就是设计那个大扩音器了。
感谢另外一个时空义务教育时期提倡素质教育的风潮,虽然每个年纪都没有科技活动这节课,发下来的科技活动课本和那一盒子零件还是给某人奠定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大大的锻炼了某人的动手能力。
作为一个富裕的人,而且有着最近很红火的钟表销售以及渐渐回落的减震器生意打底,朱厚照可以用自己想用的任何材料。甚至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将所有的导线换成导电性能更好银而不觉有什么压力。
在没有放大器的时代,做一只功率足够的扩音器是很困难的。
箱体好办,木头即可。
导线有铜了,包上布,注意别弄湿就好。
受话器,某人使用的是当年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时候的那种结构,也就是简单的碳粒盒原理的。问题是,这种话筒的性能太差了,这是直接导致音质差到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之一。庆幸的是,最后这个完成的版本的声音,还不至于听不清楚的地步。当然,这是建立在某人每一句话都用了足够力气来喊的基础上。
相比起这些来,几只喇叭是最难的。
先不谈弄出合适的线圈的难度,光是里头的永磁体一项,就不是一般的费劲。可怜的黄善等人(御用监的,负责制造珠宝之类的。作者)被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原来制造珍贵的珠宝玉石的磨石头。
即使这样,最后还是有一多半是采用的电磁铁。而不是经常见到的永磁铁。
喇叭的框架是用的铜,包上一层绝缘材料。这绝缘材料也是一个费时的事情,经过试验,生漆具有不错的绝缘性,对比之后朱厚照还是暂时放弃了胶。
纸盒式扬声器自制起来相对来说还比较简便。为了制造合适的纸,朱厚照也消耗了自己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试验,没有硬纸板,朱厚照甚至试过用面浆糊将纸一层层粘起来晾干。
没有经过计算数据的喇叭造成了不小的失真,而没有放大器不得不使用高电压的结果就是更加加剧了这一倾向。其实在上一世,经过不少手工高手们的验证,自制的扬声器甚至能够达到比一般的音箱更好的音质。可惜没有经验的某人加上简陋的条件,没能够达到这种高度。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简陋电池组虽然电压随时间而减小不稳定,但是短时间提供的绝对电压还是足够的高的,甚至超过同等重量的干电池。
更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原电池的原理,电池组里面消耗的不是相对贵重的银,而是锌片,也就是外面人们说的倭铅。虽然如此称呼但并不说是这是日本传过来的,早在宋朝时期也就是西历十到十一世纪,黄帝历三十六世纪左右,中国就已经开始大规模炼锌了。这里“倭铅”的“倭”字指的是市场上流行的锌的产地而不是发源地。
这也是由于正德时期由于不断的放松,海禁已经松到一定的程度了,倭铅就是从日本大量进口的。到了嘉靖朝,钱币里头也开始掺锌,就是黄铜。在那之前,铜钱都是使用青铜铸造的。
蚊子再小也是肉,立志勤俭持家(??!我表示深切的怀疑。作者)的某人还是为此感到欣喜的。拆下来的银片还可以重复使用,只要换锡片就好。这次是为了保证更好的效果才放弃使用铜和锡片一起作用,才换上的银。
在这次用过之后,这些喇叭也报废了,强大的电流已经将其变得不成样子了。甚至有两个直接就不发声了,幸亏朱厚照这些准备的喇叭不少,而且电池也制造了好几组,随时切换。
不管怎么说,这样还是太差了,一次性的物品还是要少用。即使朱厚照相当富裕,也不能老这样折腾啊。钱,还是暂时省下来继续别的更加关键的东西吧。先用别的东西将钱循环起来赚更多的钱才是正理。这扩音系统还是以后有条件再说吧。
现在在朱厚照面前的是吴院长,他们几个面前摆的是拆下来的那个报废的系统。
研究院离着军营很近,在这个没有噪音污染的时代,声音能够更好的传播。
因此,研究院里头的众人是除了军营里头的人之外最先听到那天籁(?!)一般的声音的。并且很快有人感觉那好像是有人在说话,而且很快又有人分别出来那是从军营那边传过来的。
作为研究院里头不多的可以在工作时间自由活动的热。马上吴院长就直接找到了朱厚照来。结果,他很顺利的进了来。
(参加了这个项目才看清楚,学校里头学的和外面需要的有多大差距,严重月兑节啊。)
请各位大大帮忙参与一下最新发布的投票调查,主角马上就要弄拼音了,是用民国时期的注音符号好,还是现行的拉丁文拼音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