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几日,周庆堂临江府广善堂的事情闲下来,便带着周龙戟兄妹去唐府拜访,探望唐知府,顺便感谢二夫人相帮。
父子三人来到唐家的客厅,接待他们的只有唐知府一人,二夫人并没有露面,小妹知道,此时男女之妨甚严,若是没有什么大事,一般主人家是不会让女眷前来见客的,更何况这个二夫人不过是个如夫人,忌讳更多,在这点上,周庆堂自是知晓,只是向唐大人表示了对二夫人的感谢,而此时小妹却见机说道:“唐伯伯,小妹特别为婶婶作了一些糕点,不知道可不可以亲手送给她?”
小妹跟随周庆堂来的用意这也是一途,希望可以亲眼见见这个如夫人,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佳人,竟能让唐知府迷恋至此,她起先本以为同其他家的姨娘一样,是一个只知道向夫君邀宠泛泛之辈,不过这段时间她却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
小妹的话唐知府自然不会反对,而且他们男人间谈论事情,有一个小女孩在身边总是不便,唐知府自然是求之不得,于是哈哈大笑道:“好好,她在家正待的寂寞,有你们搬来,正巴不得呢,不但今天,以后小妹也要经常来串门,我想你玉姨她一定会高兴。”
说完这些,便找来家人,让其带小妹去了后堂,他们几个男子自是在客厅喝茶聊天。
穿过客厅,又走过一个小跨院,绕过一个花坛,这才到了这玉夫人的院子,带她来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丫头,听说小妹要拜访玉夫人,这一路上没有少说她的好,无非是她待下人多么多么和气,持家多么多么的有道,同老爷的感情多么多么的好。
这些小妹都曾有耳闻,只是微笑着听着这个小丫头唠叨,不过心中对这位玉夫人又有了几分好感。
到了玉夫人的院门口,却看到一个穿着雪青色儒裙的妇人正站在门前,身边只站着一名十五六岁样子,丫环打扮的少女。
小妹知道这定是玉夫人,急忙快步向前走了几步,向她微微施礼道:“周家小妹,见过玉夫人。”
再抬起头来,却看到这玉夫人的小月复微微隆起,看来是身怀有孕了。
关于她怀孕的事情,小妹却是从来没有听爹爹提起过,看她肚月复的样子,怕是只要四月有余,应该是刚刚显怀,便又急忙恭喜道:“不知道玉婶婶有孕在身,早知道如此,小妹就给婶婶做核桃酥了。”
玉夫人果然是谦和之人,看到小妹行礼,急忙将她扶了起来,又听到她说要给自己做核桃酥,心中对这个孩子又多了几分喜欢,于是掩口笑道:“我早就听老爷说了,认了周先生作了大哥,虽然没有见过周先生本人,可看到三姑娘却也知道老爷这次定是没有交错朋友。”
小妹笑了笑,听这玉夫人说话如此爽朗,便知道她也是性情中人,心中有喜欢了几分,然后从旁边的小丫头手里拿过食盒,送到她旁边的丫头手里说道:“这是小妹做的蛋黄酥,婶婶可以尝一尝,等下次我再带核桃酥来。”
直到小妹是一片好心,玉夫人急忙环旁边的丫头接下来,然后同小妹一起向自己的小院中走去,一进门,小妹这才发现,这院子小路的两旁都种满了花草,而且种着的竟然是在外面很少见的玫瑰,此时正是玫瑰花开得最艳丽的时候,故而满园香气扑鼻,更有蜂蝶在花朵上不断旋舞,一派生机盎然。
这园中的花朵,让前世连“死不了“都能养死的小妹甚是钦佩,不由一脸羡慕的问道:“玉婶婶,这院子里的玫瑰可都是你自己种的?”
“以前的确是我自己侍弄,不过如今身子重了,却也只能假手她人了。”看到小妹一脸的惊奇,玉夫人谦和地说道。
两人说着,却已经走进了偏厅,这里是玉夫人专门接待来访女眷的地方,所以布置得甚是雅致,桌案和几上也到处摆着玫瑰的插瓶,看来她是极爱这花,恨不得到处都留有这花的影子。
两人坐下以后,便谈了些家常,玉夫人更是对小妹家中的事情细细问了起来,想来还是对那些刁仆不放心,小妹一一应了,并说了打算换掉这批家仆的心思。
不过听到小妹的意思,玉夫人却是表示了反对,沉吟了一下说道:“新来的仆人都是如此,都在试着触及主人家的底线,若是全部都换了,再来一批也是一样,我看倒不如换掉一半,一方面杀鸡敬猴,另一方面新来的也不敢太过造次,只会本本分分的讨好主人。”
玉夫人的话让小妹茅塞顿开,看来持家之道还真是学问多多,以后还真要向这个玉夫人多请教才是。
正说着,便有下人送了茶进来,小妹打开碗盖一看,却是大吃一惊,原来这竟是由玫瑰花瓣泡成的香茶,看到玉夫人的碗中同自己的一样,小妹的眉头皱了皱,轻轻端起茶杯尝了一口说道:“玉婶婶,您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喝这种茶吗?”。
“怎么?有何不妥?”听出小妹话中有话,玉夫人不由放下手中的茶碗,开口问道,“我听说,这玫瑰花瓣可以补血,正好我这满院子都是玫瑰,便就地取材用一些,这几个月来胃口一直不好,虽然老爷也给我准备了一些补品,不过我总喝得有些甜腻,倒不如这玫瑰花茶喝得清爽。”
小妹并不答话,而是盯着玉夫人的脸色说道:“玉婶婶这一阵早上起来是否总觉得头晕眼花,有时还伴有月复痛?”
小妹的话让玉夫人吃了一惊,而后她一脸佩服地说道:“三小姐怎么知道,的确是这样,我也曾找大夫看过,大夫说是由于气血虚弱所至,应该是怀孕的缘故。”
“大夫说得没错。”小妹点点头说道,“不过只怕他没能到婶婶的院子里来诊治吧。”
“自然,这是内院,外人是不好进来的。”
“只知其标,不知其本,怕是玉婶婶这病难以断根。”